《國家公園法》讓達悟族人無法自由打獵,如今還仍與10萬桶核廢料共度每一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82年第一批10,008桶核廢料正式入住,成為達悟族人的新鄰居。口耳相傳說,新鄰居不是個老實人,門牌上寫著蘭嶼貯存場,但沒有人知道他是做什麼的......
編按:本文為《當蘭嶼遇上特定區計畫:掃地出門或敞開雙臂?》第五章,報導請見蘭嶼特定區計畫專題團隊(報導首刊日期2014/08/29)
撰文:何怡君
懷疑,不是達悟族人的天性,他們的胸懷原像大海般遼闊,沒有束縛與禁錮。然而,近幾十年來,蘭嶼這座美麗的人之島乘載著太多過去。
起初:送進門的一切,毫無拒絕的權利
1958年,蘭嶼島上出現10處零散的「蘭嶼農場」。農場裡,台灣來的「場員」管理「隊員」,他們一待就是21年。在這期間,達悟族人慢慢明白,屬於部落傳統領域的土地改建成農場後,土地所有權就跟著變成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有,農場中的「場員」原來是退除役官兵,受管理的「隊員」是罪犯,農場的真面目則是離島監獄。離島監獄管制寬鬆,罪犯脫逃問題為民風純樸的蘭嶼埋下多顆未爆彈,偷竊、搶劫、強暴成為族人日常生活中的威脅。
1966年,頭梳小圓髻、一身合身旗袍的前總統夫人蔣宋美齡,足蹬高跟鞋踏上國境邊陲。她見到身穿丁字褲的達悟族人衣不蔽體,深感同情,募集衣物給族人穿上,自此成為海洋民族一代傳一代的束縛。接著,她又見族人住在半穴居地下屋中,她即貫徹「改善山胞生活改善計畫」的思維,由台灣省政府民政廳拆除蘭嶼具備耐震、防颱功能,又有主屋、工作房、涼台等多重使用空間的傳統建築,輔導興建566戶兩房一廳的國宅。取而代之的水泥房則是夏季烤爐,是耐不住風霜的海砂屋,是圈住族人奔放生命的牢籠,6部落僅剩野銀和朗島兩部落仍保有蘊含祖先智慧的地下屋。

懷疑,不是達悟族人的天性,他們的胸懷原像大海般遼闊,沒有束縛與禁錮。然而,近幾十年來,蘭嶼這座美麗的人之島乘載著太多過去。攝影/何怡君
中途:問題一一浮現,達悟族人奮力一搏
1974年是牽起蘭嶼過去、現在、未來命運的一年。這一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下稱「原委會」)展開「蘭嶼計畫」,選擇蘭嶼作為核廢場存放地。1982年第一批10,008桶核廢料正式入住,成為達悟族人的新鄰居。口耳相傳說,新鄰居不是個老實人,門牌上寫著蘭嶼貯存場,但沒有人知道他是做什麼的,達悟族人望著每週從台灣本島開來的船,裝滿6貨櫃卸下後,看似「罐頭」的東西被一一送進鄰居家中。
直到某日,達悟族人發現這不是一般的「罐頭」,而是會傷害人體健康的核廢料。他們決定不再忍氣吞聲,1988年開始抗爭,誓言將惡鄰居趕出蘭嶼。1996年封港行動成功後,終結蘭嶼一再接收核廢料的命運,但尚未終結與核廢料比鄰而居的際遇。
2006年《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通過後,台電原定2011年前完成選址,2016年前將核廢料遷出蘭嶼。然而,當檢查完核廢桶狀況後,原委會預計用於處理核廢料的2159萬8千元預算,2013年有4百萬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凍結,目前尚無新進展。至今,達悟族人仍與10萬277桶核廢料共度每一天。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依舊存放著10餘萬桶核廢料,與達悟族人共度每個清晨、黃昏。攝影/何怡君
時間回到1970年代尾聲,一樁前後橫跨近20年的大案子浮現。1979年,行政院核定「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規劃蘭嶼為國家公園。1989年,管理籌備處成立,並接著展開一連串協調會。《國家公園法》中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九條規定,皆影響達悟族人生計。蘭嶼若變為國家公園,當地人則不得在園區內「狩獵動物、捕捉魚類、焚燬草木、引火整地」,且「進入生態保護區者,應經國家公園管理處許可」,假如要進行家屋修繕或重建,則須經內政部同意。
在基本生存權益受到危害下,當地反對聲浪高漲。蘭嶼前鄉長周貴光時為蘭嶼愛心服務社社員,回憶當年情況,他說:「入山要申請、入海要申請,法條有行為上的約束,造成很多事情不方便,所以我們反對。」1992年,600多名達悟族勇士著戰袍決心對抗;1993年,「與達悟族人共舞公聽會」活動於立法院舉辦,內政部與身穿戰袍的達悟族人協商,長老以母語抨擊國家公園計畫未尊重當地意願,14位立委則連署要求暫緩設置;1997年,內政部營建署以「未與當地代表取得共識」為由,暫緩此案。在與政府的攻防戰中,達悟族人第一次守住家園。
後續:大浪過後,暗流伺機而動
自此後,蘭嶼島上度過一段平靜時光。直到2012那一年,天秤颱風的悲鳴風聲壟罩蘭嶼島。據當地居民表示,強勁風勢未吹垮族人代代傳承的防颱智慧,但吹倒了少數外來漢人矗立的房屋、建設。除了颱風受災區的復建工程,全島出現24項興建工程,多條溪流連帶置入一道道如血管般的水泥河道中。
重建工程需大批水泥原料,島上原有3座水泥預拌廠。2013年,台東縣政府與蘭嶼鄉鄉公所經過一番尋覓後,選定東清部落七號地為第四座水泥預拌廠選址,此地屬於達悟族部落的傳統領域,但政府在未經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審查、未與當地充分溝通下,已悄悄走完行政程序。3月底,合作廠商立起「廢棄土堆置場」告示牌開挖。達悟族人這時發現不對勁,組成東清七號地自救會(下稱「東清自救會」)輪班守夜,維護家園。
在與當地人協商中,政府態度強硬,6月21日從台東調派60名警力與身穿傳統藤甲的達悟族人對峙。兩天後,自救會成員北上監察院提陳訴狀,此事漸於媒體曝光。7月初,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做出回應,表示已撤銷東清七號地水泥預拌廠興建一案。7月9日,縣政府撤銷發給蘭嶼鄉鄉公所的「混凝土預拌廠臨時土地」同意書。人之島邁向水泥化之路得以趨緩,蘭嶼抗爭史又添一筆。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