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國家力量」幫助願意生的父母,行政院擬擴大補助不孕症治療、增加產檢次數

用「國家力量」幫助願意生的父母,行政院擬擴大補助不孕症治療、增加產檢次數
Photo Credit: iStoc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衛福部在2015年推出「不孕症夫妻人工生殖補助」,主要針對中地收入戶的家庭,每年最高可補助10萬元,本來預期1年增加4000名新生兒,實施5年來只多了7000名新生兒。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6)日主持「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第23次委員會議」,針對近期備受關注的少子女化問題,除了整體因應經費將增加之外,將研擬提高補助產檢次數、增加補助項目,並研擬擴大對不孕症的診療補助。台灣夫妻每7對有1對不孕,每年1萬8000人接受相關治療;蘇貞昌表示,用國家力量幫助有意願生育的父母;另外也要請勞動部重新思考育嬰留職停薪及彈性工作制度,如何能更切合民眾需求。

提高產檢補助次數、擴大不孕症診療補助

根據行政院新聞稿,蘇貞昌表示,台灣少子女化問題已不容再慢慢研究,而是要立刻拿出辦法來。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整體因應少子女化的經費從2016年的150億元,提升到今年的550億元,預估到2023年將增加到850億元。政府除將學齡前幼兒扣除額增加超過4倍、增加公托準公托等據點、降低學費,育兒津貼明年8月將提高到每個月5000元,政府會以務實的態度,持續提出立即可行的具體措施。

另外健保開辦至今26年來,產檢補助次數未做調整,為完善女性生育健康及懷孕照護,將研擬提高補助產檢次數、增加補助項目,保護孕婦,也照顧將出生寶寶的健康。

《聯合報》報導,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說,現行產檢公費補助10次,他們提出的版本,未來將增加至14次,首次補助提早至懷孕第8周,由醫師給予完整衛教,另在懷孕第24周、30及37周再各增加1次產檢,大幅降低孕婦自費負擔。

《ETtoday》報導,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則表示,去年就已經找林淑芬立委開過記者會倡議,經過多次斡旋及商討,行政院應裁示編列足額產前檢查年度預算,將提高產檢次數自10次提升至14次,並新增妊娠糖尿病篩檢、2次超音波檢查、貧血檢驗。

台灣不孕症盛行率15%,不孕補助該怎麼改?

綜合《華人健康網》《華視》報導,台灣人不孕症的比例,約10到15%,相當於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全國將近有50萬對不孕夫妻。不良生活型態導致不孕年輕化,晚婚再加劇高齡難孕的困擾,不孕人口不僅變多,更難在一次療程內就成功,國內目前面對不孕症的辦法,主要是試管嬰兒,大多做人工生殖療程的家庭可能僅是一般收入,療程1次大約15到20萬,在無健保給付、更無法申請補助的情況下,幾次療程就讓財務負擔沉重。

由於人工受孕的費用相當高,是不少夫妻的負擔。衛福部在2015年推出「不孕症夫妻人工生殖補助」,主要是針對中低收入戶的家庭,每年最高可補助10萬元,本來預期1年就能多增加4000名新生兒,但政策實施5年來,只多了7000名新生兒,和預期的落差相當大。

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的曾啟瑞表示,台灣每年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4萬例不孕人口,有很多都是一般受薪階級;且不孕症如同其他疾病,因此補助應以全民為主。目前僅限中低收入戶家庭的限制應該重新考慮。

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則表示,其實對一般收入的家庭來說,按次數部分補助就可紓解他們的經濟壓力,並願意再試下一次機會。

蘇貞昌昨天在會中也指出,台灣每年有1萬8000個婦女接受不孕症治療,費用高、療程更辛苦,因此政府將會研議擴大不孕症補助對象,用國家的力量讓願意生育但遭遇困難的父母減輕負擔。會請衛福部與主計總處積極盤整,在2週內提出具體規劃,並將委員所提女性身心障礙者在懷孕及生產過程的特別需求,也納入考量。

育嬰留停和彈性工時

蘇貞昌表示,為營造友善生養的職場環境,請勞動部參考先進國家作法,積極與勞雇雙方協商,讓育嬰留職停薪及彈性工作制度,能更切合有育兒需要的勞工,讓他們能更有彈性運用,讓夫妻共同分擔育兒責任,使父母都能在照顧家庭與工作職涯中取得平衡。

過去在性平會議針對彈性工作的裁示也有些許的進展,像有未滿3歲子女的女性勞工申請調整工作時間,已從2018年12%提高至現今25.5%。蘇貞昌表示,會請勞動部、主計總處、人事總處等相關部會共同協力,把大家的意見及相關問題列出來,1次解決。

蘇貞昌說,養兒育女需要另一半共同分擔,夫妻一起育兒,也希望彼此都能夠在家庭與工作中取得平衡,政府將會參考國外作法,研擬放寬育嬰留職停薪,以及彈性工作制度,讓隊友多出點力、女性也更能在職場中自我實現。

對於行政院的措施,立委陳玉珍則表示,少子化議題嚴重,前期的不孕不容忽視,現在台灣人不孕症的比例高,還有晚婚、不婚的情形嚴重,加上經濟壓力問題以及雙薪家庭的照顧負擔,她很高興看到蘇貞昌從前端的不孕症問題先給予幫助,因為人工生育的負擔挺重,政府必須多做一點努力。接下來他也會安排相關公聽會,邀集專家學者和各部會共同研擬因應對策。

不過前立委林靜儀日前則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國發會研究報告,台灣少子女化不可能逆轉「再怎麼逼,都不可能再多多少了,女人不是你給錢就會生的。」

林靜儀認為,改善方式包括改變環境與文化,讓願意生的早點生,生孩子之後的處境好一點。另外也要改變經濟與產業型態(這幾年的永續發展目標、綠能產業、產業轉型,都是關鍵),不然勞動力市場永遠不會足夠。整個社會對於生育的觀念和制度都要改,不同年齡與階段生育都應該獲得支持,也包括婚育脫勾、單身生育;應該儘速建立年輕生育的父母的重返高等教育、接受技職教育制度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