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共擴大打擊「非法社會組織」,實為確保2021建黨百年慶「維穩」之目的

中共擴大打擊「非法社會組織」,實為確保2021建黨百年慶「維穩」之目的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藉由專項打擊非法社會組織,國家也凸顯了試圖宰制社會之企圖心,既要警惕「黑天鵝」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藉以跳脫「顏色革命」之威脅,實有為確保2021年中共建黨百年慶掃除任何政治障礙及「維穩」之目的。

黨國為擴大化對「非法社會組織」壓制力度,反而恰凸顯當前中國國家與社會關係處於高度對立、緊張及衝突狀態。黨國試圖以擴大社會信用體系之應用,加強對「非法社會組織」之監控;針對「非法社會組織」被取締後,其責任人卻「毫髮無損」的問題,提出有關部門要探索建立健全對「非法社會組織」責任人的信用約束和懲戒機制,提高非法社會組織活動成本。

此次專項行動是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探索對「非法社會組織」責任人的信用約束機制,推進實施信用監管和懲戒。

黨國體系試圖透過「懲戒一批」形成震懾,以懲罰少數嚇阻多數方式,加大聯合懲戒力度,對「非法社會組織」以及關聯單位、主要負責人實施信用懲戒,在行業准入、項目審批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研究制定對「非法社會組織」責任人在投融資、進出口、出入境、招投標、獲得榮譽、生產經營許可、從業任職資格等方面的嚴格措施。

2020年3月,中國通過《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對境內網路言論空間產生制約。中國利用AI、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等技術,以及遍布各地監視器、天網工程、雪亮工程與社會信用制度,讓黨國威權體系成為「無所不知」的科技威權主義政體,且以擴大打擊「非法社會組織」為名義實為維繫政權穩定性。黨國運用社會信用體系進行社會組織之監控,此顯示社會信用系統已成為國家控制社會之工具。

AP_19260563192270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所提「社會管理」到「十九大」倡議的「社會治理」內容,「社會治理」實際上是黨國組織向下延伸滲透,透過社區組織、公安部門發展,收編順服的民間社會組織並鎮壓抗拒者,黨國動輒以「非法社會組織」名義進行壓制,此固然有降低犯罪率及維持社會穩定秩序作用。

然而,藉由專項打擊非法社會組織,國家也凸顯了試圖宰制社會之企圖心,尤其2019年以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出國家即將面臨七大風險,既要警惕「黑天鵝」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藉以跳脫「顏色革命」之威脅。就此而論,專項打擊「非法社會組織」之政治目的,實有為確保2021年中共建黨百年慶掃除任何政治障礙及「維穩」之目的。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