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生來張狂:科比・布萊恩傳》:Nike抓準時機,掀起一股籃球界的球鞋革命

《生來張狂:科比・布萊恩傳》:Nike抓準時機,掀起一股籃球界的球鞋革命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事實證明,Air Jordan系列在一九八四年秋天的發售是一次通往成功的瘋狂冒險,也是一次值得他們再三緬懷的回憶。他們也理所當然地賺了不少,這將成為他們人生中的巔峰,他們的職業生涯也將因喬丹的神奇魔法而大放光明。

文:羅倫・拉森比(Roland Lazenby)

青雲直上

隨著科比・布萊恩在籃球比賽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多,花在個人裝備的心力也越來越大。對像他這樣的球星而言,所謂的裝備,指的就是球鞋。就像與布萊恩有關的許多事一樣,他與球鞋結緣的起點也有喬丹的身影。隨著耐吉(Nike)推出的Air Jordan系列成為炙手可熱、引爆市場的產品,一場球鞋革命就此從一九八四年開始掀起。

而到了一九九○年代早期,這波革命中的三位核心要角離開了耐吉,營運著愛迪達(Adidas)美國分公司,並期待能透過找到一位代表性年輕球員作為新球鞋系列的代言人,藉此再創當年旋風。這三個人分別是前耐吉副總裁史特拉瑟(Rob Strasser)、在耐吉擔任設計師多年的摩爾(Peter Moore)與籃球界權威瓦卡羅,而他們也將看著自己的努力,挑起了耐吉與愛迪達在一九九○年代一場越來越有針對性且一發不可收拾的球鞋戰爭。

瓦卡羅攻佔美國青少年籃球市場的戰略,幫助愛迪達超前部署、提前掌握下一世代的未來球星,此舉也成為點燃球鞋市場戰火的主要原因。有人覺得瓦卡羅這一招令人拍案叫絕,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以金錢利益進一步玷汙了這項運動,年輕球員將成為這場錢鬥的焦點,球鞋產業的巨大金流也將吞沒一流的AAU球隊。

無論這對籃球造成了什麼樣的長期傷害,耐吉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都很快地發現了這樣的競爭將成為箝制自家公司在籃球鞋全球市場利益的一大威脅。

作為耐吉的前員工,瓦卡羅、摩爾和史特拉瑟都非常渴望與菲爾・奈特和他們的前東家競爭。與喬丹這位不論在球場翱翔還是在市場賣鞋都無人能出其右的夢幻青年球員共事,成為鼓舞著他們夢想的美好回憶。

事實證明,Air Jordan系列在一九八四年秋天的發售是一次通往成功的瘋狂冒險,也是一次值得他們再三緬懷的回憶。他們也理所當然地賺了不少,這將成為他們人生中的巔峰,他們的職業生涯也將因喬丹的神奇魔法而大放光明。

神奇到,就連史騰(David Stern)都想要他的簽名鞋。即使是在三十年後想到這件事,摩爾都忍不住嘴角的微笑。

一九八四年,耐吉和愛迪達還是難兄難弟,都是苦苦掙扎的運動鞋公司,像隻無頭蒼蠅般地尋找市場與定位。當時耐吉的股票,一股只要七美金就能買得到。

隨後,瓦卡羅提出了一個以來自北卡大學的年輕飛人喬丹為主體,打造一系列產品的偉大構想。CBS廣播員派克(Billy Packer)、瓦卡羅和菲爾・奈特在一九八四年奧運期間在洛杉磯共進晚餐,席間派克聽到瓦卡羅滿腔熱血地希望耐吉能以一筆大合約簽下喬丹。他告訴菲爾・奈特,喬丹會成為下個世代的重量級人物。派克記得,菲爾・奈特對瓦卡羅的提案並不感興趣。

然而,史特拉瑟已經看過瓦卡羅在大學籃球界施展他的魔力。基於他在檯面下付費請教練讓他們麾下的業餘球員穿上耐吉球鞋的想法,耐吉在一九七○年代末首次聘用了瓦卡羅。這項策略使得耐吉在球鞋市場中躍居了領先地位。因此儘管菲爾・奈特不動如山,但長得像是真人版浩克的史特拉瑟願意再次聽聽瓦卡羅在喬丹身上打什麼主意。

耐吉的喬丹魔術始於與這位年輕球星的代表、佛克(David Falk)的首次會面。而這個球鞋系列會取名為「Air Jordan」,也是憑藉了他的創意。時任耐吉首席設計師的摩爾回憶,「是佛克命名的,不是我。這是個完美的概念,我們以Air 替這個系列命名,而穿上這系列的球員,是個能跳到體育館上空的男人。我們得到了一位天行者,一個能在空中飛翔的傢伙。」

只花了幾分鐘,摩爾就畫出這系列產品有著一對翅膀的初版商標。

隨後,耐吉在那年年尾向這位任性的年輕球星和他的母親在波特蘭進行介紹,這是摩爾與喬丹之間的第一個重要時刻,在那裡,他闡述了耐吉對Air Jordan系列的願景。喬丹將成為第一位擁有專屬系列商品的團隊類競技體育選手,這時他甚至還沒在他的NBA處女秀中登台亮相。當時年僅二十一歲的喬丹,其實在會議一開始對耐吉的態度有些嗤之以鼻。

「在北卡大學時,練球時或是任何場合,喬丹總是穿著愛迪達的球鞋,」摩爾分析,「汀恩・史密斯(Dean Smith)要求他在比賽時穿上Converse的球鞋,他才照辦,於是在之後的照片中才會看到他穿的都是Converse。不過他其實想和愛迪達簽約。」

然而耐吉提出的合約,不論是愛迪達還是Converse都望塵莫及,耐吉甚至還提出了前所未見的球鞋抽成方案,此前還沒有任何代言人能夠像史特拉瑟與耐吉開給喬丹的條件一樣,從代言產品的銷售利潤中獲得一定比例的收益。

「我們把這個方案介紹給他的家人們看,他們看了後眼前為之一亮,」尤其是喬丹的母親德蘿莉絲,摩爾說,「因為有人這麼在乎他們的孩子,所以我們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到不行的印象。而喬丹從一開始的滿不在乎到接下來的心動不已,這之間的轉變更是讓人看得心滿意足。」

隨著喬丹在會議期間對這個想法的反應越來越熱烈,摩爾第一次感受到了他的吸引力。

「這孩子一走進房間的時候,」這位設計師回憶他感受到吸引力的瞬間,「我心想,喬丹應該是我認識唯一能夠走進密西西比州傑克森市隨便一間國際獅子會的會議裡,在五分鐘後就不會有人在意他膚色的黑人。沒有人會在乎他是黑的、白的還是綠的。他們只會想要試著更了解他,這就是他擁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