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十萬年人類史》: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國家——馬利帝國與曼薩.穆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英國廣播公司創下每集300多萬人次收看的紀錄片,《世界歷史》主持人安德魯.馬爾以其多年積累,走訪世界各地的歷史遺跡,廣博研究之後,寫成這部大眾歷史作品。
文:安德魯.馬爾(Andrew Marr)
馬利帝國與曼薩.穆薩
如同俄羅斯一樣,穆斯林擴張的成功與失敗深深地影響了非洲的歷史。撒哈拉以南的西非和東非沿海地區有許多文明——它們都以城鎮為基礎,因此文明一詞當之無愧——都是在穆斯林商人和冒險家的影響下成形。
當拜占庭受到穆斯林步步進逼,羅斯人也正逐步擴張版圖的時候,西非則由一位人稱曼薩.穆薩(Mansa Musa)的國王所主宰。「曼薩」(Mansa)在當地語言中即為國王之意。他的財富多到令人不可思議。西元一三二四年,穆薩到訪開羅,隨後赴麥加朝覲。他沿途發送黃金當贈禮,結果引發金價大跌。在歐洲,穆薩也是個知名人物。在一本加泰隆尼亞的地圖集中,穆薩被描繪得像個歐洲國王:他坐在王座上,頭戴金冠,手裡拿著一個寶球和一支權杖。當歐洲人手裡沒有多少黃金的時候,他的馬利帝國非常出名。
儘管非洲有許多神話,但這並不是個神話。一位非洲近代歷史學家認為,「與歐洲任何一個基督教政權相比」,穆薩的帝國「都要更加強大,組織更加嚴密,甚至更有文化修養」。
或許這種說法有誇大的成分,但並不過分。
然而這也引起許多重要問題。當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究竟是什麼模樣?是否還有其他我們知之甚少的帝國?如果曼薩.穆薩真的是足以比肩基督教君王和阿拉伯哈里發的君主,那麼為什麼非洲沒能繼續發展出更加強大、更加成熟的文明,來與歐洲抗衡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回到遠古時代,因為非洲的發展歷程涉及氣候、礦產和運氣。在史前時代,撒哈拉地區並不是沙漠,而是一片濕潤、富饒的大草原。那裡有許多動物,是許多大河的發源地。
我們在洞穴壁畫看到了長頸鹿和鱷魚。這說明了,在幾千年之前,那裡是個狩獵的好地方。直到大約五千年前,撒哈拉地區才開始變得非常乾旱。那裡出現了一大片乾旱區,其面積與現代美國大致相當,這片乾旱區影響了許多社會。它將生活在地中海和近東地區的民族與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民族隔絕開來。事實證明,一望無際的炎熱沙漠所發揮的阻隔作用,並不亞於寒冷的海洋。在撒哈拉北邊,人們正在書寫著歷史;但在撒哈拉的南邊,按照現有史料的記載,卻是一片沉寂。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多數動植物都不容易馴養或栽培;同時,繁多的獵物和野果使人們無需積極墾殖。考古則填補了文字記錄的空白,並明確指出,非洲的文明也如同其他地區,正在快速發展。到西元前二○○○年前後,西非氣候濕潤的地區很可能已經出現了農業革命,範圍及於撒哈拉邊緣,包括查德湖、塞內加爾河與尼日河周邊。西元前八○○年左右,該地區出現了鐵製品和雕刻。因此,儘管與歐亞大陸相比,西非地區的狩獵——採集時代結束得比較晚,但毫無疑問,那裡的發展階段與法國或土耳其並沒有什麼區別。該地區的技術新知可能來自埃及周邊的努比亞人,也可能來自迦太基等地中海城市。
他們沒留下甚麼文字記錄,但農民們趕著牲畜穿過荒漠;一小群商人繼續冒著炎熱和乾燥的風險販運貨物,並從大約西元前一五○○年起,使用馬車運送貨物。古希臘人曾記錄下西非戰士駕駛著兩輪戰車,沙漠壁畫中也可見到馬拉戰車。迦太基航海家漢諾(Hanno)曾試圖在非洲西海岸建立海港以利貿易。但當時他使用的是靠划槳驅動的船,而不是後來歐洲人使用的帆船,因此很難到達南端。羅馬人並沒有試圖前往西非地區,但他們聽說那裡住著一群擁有許多黃金的人。
埃及以南非洲擁有城市生活的最早證據來自尼羅河上游,也就是今天的蘇丹和衣索比亞。從上古到十世紀中葉,曾有許多王國和帝國未能留下詳細記錄,例如庫施王國和之後的基督教國家阿克森姆。在阿克森姆衰落後的二百年間,鐵器開始在非洲大陸上傳播。後來,非洲幾乎每個地方都開始使用鐵器,只有兩個例外:一個是居住在森林深處的俾格米人(Pygmy);另一個是生活在非洲西南部,更加乾燥的大草原的布希曼人。
但自此之後,非洲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相較於歐洲和亞洲就沒有更大的發展了。這是為什麼呢?一種理論認為這是由於缺少可以拉犁的大牲畜。非洲的氣候與疾病因素令馬或牛難以生存。這些大型牲畜在今日能夠存活下來,是因為得到人類更好的保護,免受微生物和肉食性動物的攻擊。非洲大部份地區依靠的是畜牧和小規模種植塊根作物,因此很難創造出足夠的剩餘財富來發展大型社會。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其中一個是辛巴威,這個東非文明用乾石牆來建造宮殿和城鎮。從西元一二五○年到一四五○年,辛巴威發展到了頂峰。辛巴威人可能來自馬篷古布韋王國(Mapungubwe)。馬篷古布韋王國位於今天的南非,是由牧人和商人組成的國家,商人主要販運黃金和象牙。他們居住的城鎮已經建有石牆。
辛巴威王國建設的郭謨相當龐大。日後歐洲探險家來到此地時,甚至不能相信這個國家是由非洲人獨自建設的。
辛巴威也曾參與非洲沿海貿易,當時在穆斯林主導下十分興盛。在前殖民時期,伊斯蘭教對非洲的宗教和文化影響最大。有證據表明,非洲東海岸的貿易網可以追溯到更早時期,甚至到古典時代:尚吉巴島和坦尚尼亞都曾發現來自希臘、拜占庭和波斯的硬幣。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