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在越南人與台灣人身份認同間游移的女孩,透過美食與桌遊串起兩國間的故事

在越南人與台灣人身份認同間游移的女孩,透過美食與桌遊串起兩國間的故事
Photo Credit:李如寶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我從小在台灣長大,可能沒辦法做出這些事;如果把自己過去越南的身分、過去的擔心抽掉、把自己抽掉,那這件事可能就做不出來。此時此刻的我,覺得自己很特別。」回想起過去做專案的經驗,李如寶從未感受過這種不可或缺。

文:薛婕

我是越南人?台灣人?

爸爸是在長期在越南經商的台灣人,媽媽是越南人,李如寶正是近年來新興的名詞「海歸新二代」其中一員。

與姊姊不同的是,李如寶從出生就開始在越南成長、接受教育,而姊姊則是寄住在台灣親戚家,直到小學三年級後才由父母接去越南。

也因此,如寶小時候對於自我認同是複雜且掙扎的。越南對如寶而言是從小出生、成長的地方,心中很大一部份覺得自己是越南人、越南是她的家鄉;但當講到文化認同時,卻又覺得自己是台灣人——畢竟她就讀的是越南臺商子女學校,校內講著中文、受著台灣教育、學習著台灣的歷史,最大的目標就是要到台灣讀大學。

174232483_2899683960274077_8852095706473
Photo Credit:李如寶提供
李如寶高中時期就讀越南臺商子女學校,她是前排左邊第二位女生。

從扣分到加分

如寶回憶起過去寒暑假回台灣上短期補習班的日子,身旁土生土長的台灣同學對她的疑問離不開「妳從越南來嗎?」「妳們有汽車嗎?還是妳們都怎麼上學?划船上課嗎?」

同學無心的提問,卻在如寶心中留下很深的傷痕,覺得自己某個部分被侵略,日後當她正式返臺上大學時,又面臨了內心的交戰。

「剛進台大政治系唸大一的時候,人家問妳高中讀哪,我都不太想講,因為會有自卑感。」在這個還不是這麼友善的社會中,要暴露出自己的一切,對還不是非常認同自己身分的如寶來說,難免過於赤裸。

如寶提到,過去的她從不覺得這樣的身分能為她加分,甚至可能是扣分項。直到大二的簡報課,每堂課都需要練習如何快速的表達自己,過去在越南成長的經歷成了她的特色,引起大家的好奇與興趣。

這時,如寶才發現自己的身分足以成為自己的特徵,並且讓別人快速認識自己,也因此變得珍惜自己如此特別的加分項,漸漸覺得小時候遭遇的那些惡意,可能僅是他人對越南文化不熟悉的無心之過。

行動的起點

大四那年,如寶被朋友說服參加了校內的創創學程(創意創業學程),在學程裡,學生被要求去觀察社會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如寶發現多數同學放眼在剩食、環保等議題,而自身的成長經驗促使她想關心跨國文化、甚至文化歧視的問題,因此向夥伴提議,希望解決台灣社會裡文化歧視的現況。

起初團隊希望開發一款APP提供越南相關的知識,但業師對此提出了質疑,使團隊開始思考APP是否真的就是最好的解方?

後來團隊萌生了新的想法,因為她們發現社會大眾對於東南亞美食的接受度很高,於是有了新的提案「東南亞美食平台」,她們利用臉書社團「出清台大」販售三項主力商品:美味調理包、趣味料理包、驚喜零食包,獲得不錯的評價。

「東南亞美食平台」讓團隊拿到了一些新創獎金繼續支持她們的行動,也為之後李如寶開發的桌遊「越食煮憶」埋下種子。

每一份感動,都是撐下去的動力

李如寶帶著這份肯定,設計出第一版「越食煮憶」桌遊,將「烹煮越南知名的河粉料理」作為遊戲主線,此外也邀請兩組新住民家庭與兩組台灣家庭前來體驗,其中有個新住民媽媽表示,看到五歲的孩子做出自己母國的料理非常感動,此外,台灣孩子也開心的說要和班上的新住民同學分享她做了越南河粉。

那時的如寶意識到,每次的活動雖然只影響少少的人,但讓她心裡獲得很大的滿足感,也讓她再次肯定了自我的價值。

然而,在台灣弄新創並沒有想像中的一帆風順,社會新鮮人弄新創最大的困境是沒有資源、沒有人脈,需要很長期的耕耘,在這樣的壓力底下,團隊內開始出現一些質疑聲音,比起其他有商業模式的團隊,如寶團隊做的是文化類的議題,不免俗的碰到怎麼找錢的難題。

後來初始團隊在2020年7月解散,跌了一跤的李如寶一度很迷罔,但努力回想起心中希望驗證自己做的事業會有人買單的夢想,決定重拾熱情,她轉往臺大校內的社會創新社及領導學程尋找新的夥伴。

176939963_2899684030274070_2895519090875
Photo Credit:李如寶提供
李如寶與Foodeast團隊以「越食煮憶」參加第二屆和泰公益夢想家競賽,並得到第二名的殊榮。

Foodeast縮短國與國的距離

很幸運地,李如寶找到了新的團隊成員郁安、祐祥、Ruby,但因為各自來自不同的背景,磨合初期難免會有爭執,因此今年一月份,團隊花了很多的時間做內部溝通整合,並正式訂定團隊的名稱為「Foodeast

如寶介紹,「Foodeast」的Logo中,兩個碗的碰撞象徵透過撞擊蹦出異國的火花,上面三個點則是香料,並在顏色選擇上選用三原色,而兩個O是指文化間的串連,其宗旨為「美食讓心沒有距離」。

「我覺得如寶很會透過熱忱感染別人,當初她帶著構想來找我,雖然我覺得很有趣,但不知道做不做得成,而且我們在合作過程中,發現團隊成員之間有很大的意見分歧跟摩擦,但因為如寶的理念很堅定,我們都願意一試再試。」

現任團隊成員之一的黃郁安,這樣描述著他認識的李如寶。

此外,團隊也著手開發第二版的桌遊。比起第一版,第二版更為精緻,從包裝設計到河粉原料都選擇最好,希望可以做出具有市場價值的「產品」,而不是做公益服務或賣理念,團隊希望購買這份產品的消費者,都如同像是去料理教室一般,開箱後獲得一份製作越南美食的體驗。

175540623_2899683983607408_3863578673950
Photo Credit:李如寶提供
帶著自身在越南成長的經驗,李如寶與Foodeast團隊伙伴開發出「越食煮憶」桌遊,希望它能成為一項市場產品,而不只是單純賣理念或做公益。

透過認同,找到價值

「如果我從小在台灣長大,可能沒辦法做出這些事;如果把自己過去越南的身分、過去的擔心抽掉、把自己抽掉,那這件事可能就做不出來。此時此刻的我,覺得自己很特別。」回想起過去做專案的經驗,李如寶從未感受過這種不可或缺。

一個在越南人與台灣人身份認同之間游移的女孩,透過創業找回自我的認同與價值,也透過美食與桌遊,串連起兩個國家之間的故事。

李如寶的團隊「Foodeast」臉書專頁:Foodeast 美食好南,想吃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