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寬敏辭資政,批民進黨「只修憲不制憲」是欺騙人民,獨派「國家正常化」之路怎麼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辜寬敏選擇離開民進黨「在體制外繼續努力」的同時,抱持同樣的想法,且也同為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則擔任民進黨「憲政改革小組」共同召集人。
台灣制憲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對於民進黨面對台灣正名、制憲推動國家正常化的態度不夠積極,近來頻頻表達不滿,不旦辭去總統府資政一職,並批評民進黨為了政權。對此總統府和民進黨都表達尊重。而抱持同樣想法,且也同為總統府資政姚嘉文,目前在民進黨「憲政改革小組」中,將能在此議題上發揮什麼作用將值得進一步關注。
辜寬敏辭資政:意見不同只好我走
《中央社》報導,台灣制憲基金會、台灣新憲聯合陣線29日時舉行「台灣認同、國家正常發展與制憲議題」民調公布記者會,會中指出有9成以上的人贊成台灣成為正常國家,而辜寬敏在記者會結束前突然表示,基金會推動正常國家、新憲法運動,但是民進黨政府對這個運動,到現在都完全沒有表示任何意見。
辜寬敏說,他會繼續推動正常國家、新憲法運動,但他會辭掉總統府資政、放棄民進黨員身分,對於民調高達8成民意支持以台灣之名加入聯合國,這是台灣人民的聲音。他不想與總統蔡英文及民進黨對立,但現在的民進黨政府聽不到、看不到,「我要離開民進黨」。
雖然總統府當晚就發布聲明,表達尊重辜寬敏決定,但也強調總統府立場一直是修憲的過程當中,需要凝聚社會的最大共識,誠心希望辜寬敏能夠持續並肩一同努力。綜合《風傳媒》和《中央社》報導,而辜寬敏在2日時則再次表達,民進黨政府與他意見不一致,他只好退下來,並進一步批評,民進黨現在為了政權只要修憲而不制憲是欺騙全台2300萬人民,「你是我們選出來的政權,你要騙我,這是什麼意思?」。
辜寬敏表示,「台灣是台灣,中華民國是從哪裡來的大家也知道」,憲法應該改成「台灣憲法」,「國際社會都以Taiwan稱呼我們,然而台灣政府自己對外發言卻曖昧不明,台灣人的台灣意識年年提高,台灣要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第一民主化,第二加入聯合國,但目前距離成為一個正常國家還有一段距離,需要大家繼續努力。」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辜寬敏也說,現在民進黨在做的「修憲」是讓18歲的人有投票權,他不反對18歲的人投票,但多少人支持民進黨,是因為多數人的共識是台灣要作為正常國家,台灣是民主社會,政府要根據多數人的意見,制憲是要作為正常的國家。
台灣制憲基金會新聞稿也指出,台灣歷經民主化改革,已經成為一個優秀的民主國家,但卻未擁有一部真正屬於台灣人民制定的《憲法》,很遺憾台灣仍不是一個正常國家,且現行《憲法》在領土、國民、人權等議題與台灣當前現狀嚴重脫節,僅用修憲程序,無法全面改革台灣憲政問題。
對此,民進黨則由發言人顏若芳回應,辜寬敏長年的主張反映他對台灣土地的熱愛,其精神仍是許多民進黨人追尋的模範,但憲政體制的改革,無論透過何種途徑,目的都是為讓國家體制更符合人民期待,民進黨會持續盡最大力量凝聚社會共識,朝全民期待的方向推動憲政改革。顏若芳說,民進黨誠心期盼辜寬敏持續與民進黨並肩努力,民進黨也會持續向前輩請益,盼未來在憲改方向與策略上,能更加全面涵納多方意見。
民進黨「憲改小組」姚嘉文也認為應建立「台灣新共和」
而辜寬敏選擇離開民進黨「在體制外繼續努力」的同時,抱持同樣的想法,且也同為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則擔任民進黨「憲政改革小組」共同召集人。
姚嘉文也在3月時就曾表示,根據民進黨的黨綱規定,要制憲且國家名稱是「台灣共和國」,民進黨不能規避建黨的精神;憲改小組既然設在黨內,第一個任務就是完成黨的規定。
由總統蔡英文主導,成員涵蓋府院黨與黨團成員,且經由民進黨中常會通過進而成立的憲政改革小組,由前主席姚嘉文、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當然中常委鄭文燦擔任共同召集人;憲改小組分成「中央政府組織」、「國會職權」、「人權與基本國策」3組,將提出黨版憲改方向,提供民進黨立院黨團在修憲委員會更多討論基礎。
《自由時報》報導,姚嘉文4月25日出席座談會時又再次提到,目前台灣的國家意識已經強化,現行「中華民國憲法」體制的缺失已經暴露,這部脫離事實、脫離民意的外來憲法,雖然經過幾次修改,仍不合台灣的適用。現行的「中華民國」名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常在國際場域發生混淆,尤其疫情期間,各國在出入境管制上,誤將台灣人當成中國人,或將台灣華航贈送的口罩誤認為中國所送。
為避免國際混淆,新憲法所定的國名應正名為「台灣共和國」。姚嘉文也表示,未來領土範圍應正常化,符合事實。《中華民國憲法》第4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條文定義不明,世界各現代化文明國家,多認為領土範圍為事實問題,不能由條文規定,台灣國家領土可表明為現有領土範圍,使名實相符。
在國會,目前有1席陳柏惟,且也加入制憲委員會的台灣基進黨,在去年12月也曾提出修憲提案,主張修憲要為「制憲」做準備,重點包括將國家統一改為「建立台灣共和」、過去「自由、大陸地區」只直接改為台澎金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兩岸的國與國關係等。
時代力量的修憲也主張國家正常化。而民進黨自己有部分委員包括陳亭妃等人雖曾提出刪除國家統一、固有疆域字眼,但後來遭國民黨團退回程序委員會。陳亭妃後來再次另提版本,內容僅保留實質廢省、降低修憲門檻,不過目前還未正式進入討論程序。
GIMBA雙聯學位,跨界培養AI大數據人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WMU)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甚至學生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全新的1+1碩士學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生可以在台灣奠定基礎實力一年,然後前往美國校本部就讀,或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全球創新管理碩士今年邁入第四屆招生,推出了最新的BAGC(Business Analytics Graduate Certificate)大數據商業分析證照課程。學員可以取得證照後,銜接線上或實體MBA課程,並彈性抵免學分。透過七個月的實務主題包含商業分析、商業資料管理、視覺化分析、預測分析與資料探勘,讓專業工作者在未來虛實交互的商業營運模式中,找到最適決策。

今年五月初,西密西根大學商學院行銷學首席教授Kelley O'Reilly親自來台授課。接受中心採訪時,她談到對人工智慧如何顛覆傳統產業的樂觀態度:「我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對人類文明是有益的。我們不需要過度驚慌。人工智慧會進化,而人類當然也會。懂得運用就能截長補短,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Global Innovation MBA學員來自各方產業的菁英,現任仁寶電腦品管副理的第一屆校友黃先生特別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回顧:
記得Kelley教授的跨國談判溝通課是場震撼教育;教授指派了一項任務,內容是和旅行社議價所有可能的旅遊方案,這對當時的校友來說是一項艱難的挑戰。Kelley教授在課程中說道,「談判最重要的是提供雙方所需的資源,創造互利共贏的長久合作關係,而非視對方為敵人。」在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有太多可運用的AI工具,幫助我們將數據影像視覺化達到更精準的預測。無論是在談判的過程或是向客戶提案,能看懂圖表的言外之意,將是一個能讓你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專業技能。
校友黃副理也在文末有感而發:真心感恩,能在台灣完成我第二個碩士學位,而且是用相對低的成本體驗了國外的教學方式,兼顧工作與學業的方式,非常適合經理人的需求,藉此在這一新世代科技轉折「奇異點」中勝出。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想創造全英文環境並提升自己的英文口說與報告能力,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 更多精采課程內容請洽: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在台辦事處(02)6605-0679
- 預約課程說明會:https://www.wmumba.com.tw/wmu_contact_me_tw/
本文章內容由「中碩教育集團」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