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塔利班,阿富汗百萬人民還面臨極端乾旱與糧食短缺的威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阿富汗水利基礎設施嚴重短缺,且水資源議題缺乏公民社會關注、政府施政疲軟無力、也沒有足夠的環保或私人團體監督,那麼該怎麼實行水資源計畫?
阿富汗政府於2021年6月23日宣布,阿富汗全境遭受極端乾旱威脅,目前該國大約80%的地區處於極端乾旱狀態,且伴隨著塔利班(Taliban)與政府軍的武裝衝突以及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對境內人民健康、社會經濟之影響,讓原本就因乾旱導致的糧食危機雪上加霜。
根據人道援助組織「丹麥難民理事會」(Danish Refugee Council, DRC)統計,乾旱危機造成該國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面臨急迫的糧食安全需求,更有將近一半的五歲以下兒童面臨重度營養不良風險。
乾旱亦加劇童婚、貧窮、流離失所等問題
近年來阿富汗自然災害不斷,2018年也曾同樣發生乾旱危機,除導致糧食缺乏、食品價格飛漲外,更造成近25萬國民逃離家園,直接成為國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 IDP),面對今(2021)年的極端乾旱,DRC及其他人道組織也預測,目前的乾旱很有可能同2018年一樣,造成數以萬計的人民流離失所,特別是對阿富汗境內依靠農業維生的家庭影響更大。
而事實恐怕比DRC預測的還要糟糕,若將國內武裝衝突及新冠肺炎疫情等複合因素考量在內,根據聯合國難民署7月13日的官方消息顯示,估計自2021年1月以來已有27萬人被迫離開家園,這使得阿富汗境內的流離失所者,總數超過350萬人。
雖然聯合國難民署,不間斷地為流離失所的阿富汗人提供緊急庇護所,並提供食物、乾淨水源、健康衛生及現金援助,但難民署也承認援助工作依然充滿挑戰,且乾旱等危機仍在持續。
此外,乾旱還讓童婚、失學、貧窮等情形更加惡化,《路透社》便曾報導阿富汗許多因乾旱而流離失所的家庭,被迫借貸、出售自身資產,或透過從事高風險的工作來換取生計,以及強迫家中孩童輟學來補充家中勞動力,更有許多家庭迫於無奈,將家中年幼的孩童嫁人以減輕經濟負擔,其中絕大多數的受害者為女童,儘管男童佔童婚少數,但也反映出童工與強迫勞動等問題。
《法新社》更在一篇轉述聯合國報導阿富汗2018年乾旱危機的文章中提到,有部分八至十二歲的女孩被賣給年長的男性,甚至有女嬰已被父母安排訂婚,以解決家庭的經濟慘況。
「我愛我的女兒,我知道我做了什麼,但我們正在受苦,我別無選擇!」一位賣掉自己七歲女兒的父親,在接受阿富汗婦女之聲(Voice of Women Organization)訪問時如此說道。而將自家未成年女兒嫁給跟女方家庭有借貸關係的男性來償還債務,這種情形恐隨著極端乾旱的加劇而愈發普遍,雖然採行童婚方式有機會讓女方家庭在乾旱中倖存下來,但卻也讓遭賣出的年幼女性恐永久喪失自由。

是天災,更是人禍
與過往氣候的平均數值相比,阿富汗2020年冬季開始的降雨量確實減少了34%,降雪量更是縮減了44%,但許多專家卻表示,缺乏水資源倒是其次,真正的問題在於阿富汗沒有建構良好的水資源管理機制。
喀布爾科技大學(Kabul Tech University)水資源管理講師阿薩姆・馬亞爾(Assam Mayar)便表示,阿富汗政府一直沒有完善的乾旱危機管理計畫,有的只是政府內部的爭端、國內無止盡的武裝衝突,以及水資源供給鄉村地區的阻礙。
「1960年代,阿富汗總人口數約為1000萬人,那時的水資源和農作物灌溉基礎設施充足,然而現今的人口增長了超過三倍,達到人口將近3800萬的水平,但水資源等灌溉基礎設施卻沒有隨之擴大。」馬亞爾說道。
曾就讀於喀布爾理工大學(Kabul Polytechnic University)的水資源管理專家納維德・拉蘇利(Nawid Rasooly),在接受英國駐阿富汗獨立記者夏莉・福克納(Charlie Faulkner)的訪談時,也提出相似的看法。拉蘇利認為,聯合國一直以來所推動的「整合水資源管理」(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WRM)雖立意良善,且能以保護生態永續為前提,支持國家經濟、社會、安全的最大化發展,過往也有人嘗試要將IWRM用於消弭阿富汗的乾旱危機,然而阿富汗根本沒有能力撐起這項計畫。
「阿富汗水利基礎設施嚴重短缺,且水資源議題缺乏公民社會關注、政府施政疲軟無力、也沒有足夠的環保或私人團體監督,那麼該怎麼實行水資源計畫?」
拉蘇利強調,上述複合因素皆是導致阿富汗水資源管理失敗的主因。
在福克納的報導中也提到,阿富汗政府財政收支的使用動向不透明,以及統一採中央給水系統的供給方式,亦是導致水資源稀缺的原因。也因此,雖然阿富汗各省份皆有自己的水務部門,以及負責的地方水利官員,但最終的水資源預算及水利基礎設施的採購,卻仍還是統一由中央政府管理。
過去20多年來,地方鄉鎮的水利設施或水資源計劃的施行,並沒有良好的維持下去,有專家便預測,若阿富汗政府再不做出改變,未來乾淨水資源的取得只會愈加困難。
然而禍不單行,美軍自阿富汗陸續撤離後,塔利班勢力再起並成功佔領多個省份,同時奪取境內的主要水壩也是塔利班的目標之一。
今年5月,塔利班先是佔領了阿富汗國內第二大、位於該國南部坎達哈省(Kandahar)的達拉水壩(Dahla Dam),直接控制了周遭7個農業灌溉地區,以及省會坎達哈的重要用水來源;7月,塔利班再下一城,攻陷位於阿富汗西部赫拉特省、由政府軍駐守的「阿富汗-印度友誼大壩」(Afghan-India Friendship Dam, AIFD),該水壩是阿富汗全境最大、最重要的大壩之一,不僅為該省份的8個地區提供灌溉用水,更為數十萬個家庭提供電力。
最新發展:
-
塔利班政權下令禁播BBC、美國之音,無國界記者調查:至少40%阿富汗媒體已經消失 1年前
-
【圖輯】阿富汗貧民寒冬中力求生存,不知道下一餐飯在哪「只能求真主保佑」 1年前
-
2021年極端氣候災損逾1700億美元,國際糧價創10年新高、亞太飢餓人口增加1.5億人 1年前
-
美國維持八月底完成撤軍, G7呼籲以人道理由向塔利班施壓 1年前
-
塔利班扣押國際救援物資,1400萬阿富汗難民鬧飢荒、五歲以下兒童一半營養不良 1年前
-
美軍井然有序地撤離阿富汗,並非如外界所說是「西貢淪陷」翻版 1年前
-
挽救阿富汗20年來的維和成果,現在還為時不晚 1年前
-
塔利班逐漸逼近首都,美國派兵撤離大使館人員引發「遺棄阿富汗」疑慮 1年前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