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印度疫情影響棉花供需失衡、全球紡織業缺料,衝擊更甚新疆棉?

印度疫情影響棉花供需失衡、全球紡織業缺料,衝擊更甚新疆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升溫,醫療體系面臨崩潰,恐讓紡織缺料問題更嚴重,根據貿協資訊網數據指出,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紡織品暨服飾出口國,預估2021年出口金額可達820億美元中成衣出口金額占40%。這次疫情來勢洶洶,該了解印度除了醫體系承受巨大壓力外,紡織產業也面臨挑戰哪些挑戰?

印度疫情不斷升溫,醫療體系面臨崩潰,市場傳言相較先前中國抵制新疆棉事件,印度疫情爆發恐讓紡織缺料問題更嚴重。根據貿協資訊網數據指出,印度是全球第2大紡織品暨服飾出口國,預估2021年出口金額可達820億美元,其中成衣出口金額占40%,棉織品與手織品分別占31%與16%。同時紡織業從業人數僅次於農業,提供4500萬人直接就業機會。這次疫情來勢洶洶,印度除了醫療體系、就業市場承受巨大壓力外,全球紡織產業也面臨挑戰。

印度肺炎疫情升溫 恐讓棉花供需失衡

(中央社)印度肺炎疫情升溫,由於印度為第2大棉花生產國,疫情恐讓棉花供需失衡,紡織業者認為,相較先前抵制新疆棉,推估印度疫情恐讓缺料問題更嚴重。

印度肺炎疫情再度升溫,截至3日,印度統計,已連續第12天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單日確診超過30萬例,累計近2000萬例。

印度為全球第2大棉花生產國,疫情恐導致勞動力短缺,同時,在景氣復甦下,歐美紡織服飾需求攀升,印度疫情恐讓棉花供需失衡。先前因新疆棉爭議事件,棉花期貨價格已走揚,近期又因印度疫情,價格再度蠢蠢欲動。

南紡為全台最大聚酯棉與紡紗廠,目前庫存超過半年,南紡認為,由於印度疫情攸關全球棉花供應,推估將比抵制新疆棉、導致市場缺料更為嚴重。

法人分析,由於業者多備有數月庫存,當棉花報價上漲,利差可望擴大。除了棉紡廠,紡織上游原料行情有望水漲船高;棉花供應恐轉為吃緊,帶動棉紡廠股價走強,南紡、大東、東和等個股股價今天全數以漲停價作收。

不過,也有紡織業者指出,台灣並非羊毛、棉花生產國,化纖才是主力,認為印度棉花供應吃緊對整體產業影響不大,且評估轉單效應也有限。

紡織業是印度第2大就業市場 外資投資主項目之一

根據貿易資訊網數據指出,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紡織品暨服飾出口國,預估2021年出口金額可達820億美元中成衣出口金額占40%,棉織品與手織品分別占31%與16%。

依據印度紡織公會(The Textile Association of India, TAI)統計,2019年印度共出口約400億美元的紡織品。印度紡織業的規模2021年估計可成長到2230億美元。

紡織業規模約占印度總體GDP的2.3%,總體工業產值的13%,或出口總金額的12%紡織業為印度的傳統民族工業,目前仍高居印度最大出口創匯產業。

從業人數僅次於農業,提供4500萬人直接就業機會,相關產業間接提供2000萬人口就業機會。新冠疫情衝擊工廠可能面臨停工下,依據統計印度共有3544家紡織工廠,其中超過2184家為大型工廠。

印度預估2021年出口金額可達820億美元中成衣出口金額占40%,紡織業也是外資投資印度的主要項目之一。

紡織業從上游至下游發展並不平均,在原料生產方面,印度生產紡纖占全球產量的14%,印度是世界第2大產棉國(占全球總產量的22%),印度黃麻產量全球第1(占全球總產量的56%)、生絲產量全球第2(占全球總產量的18%)、羊毛產量全球第3(占全球總產量的3.1%)、豐沛的人纖(Polyester、Acrylic、Nylon及Viscose)產量全球第四,產業鏈完備,故印度在紡織上游原料供給相當充足。

但在中游紡紗棉線(占全球33.2%的產能)到布料(占全球33%的產能)階段,因近年紡織品配額及反傾銷問題,歐美國家將高單價成衣訂單由原本中國大陸製造,改下單至印度,自給能力不足,故每年仍需自台灣進口大量高品質及「機能性」成品布,作為成衣生產原料。

而下游製成成衣段更因擁有大量便宜的技術勞工,所以相當具競爭力。市場成長的動力有四,國民可支配所得增加、年輕人口增加、品牌服飾需求增加及大型有組織的零售通路增加。

印度紡織業的優勢

印度龐大內需市場驅動印度紡織業的成長,其優勢分別為:

  1. 人口快速成長
  2. 可支配所得增加
  3. 流行資訊取得容易
  4. 都會人口持續增加
  5. 有組織通路商(organized retailer)將通路拓展至2-3級城鎮
  6. 網路購物方便
  7. 營建市場對工業用布需求大幅成長。

知名的印度廠商包括Alok Industries、Ambattur Clothing、Arvind Mills、Bombay Dyeing、Gokuldas Images等透過建造新廠,或擴大既有生產線,爭取市場商機。國際成衣、家飾品牌業者,包括Adidas、Calvin Klein、Reebok、Tommy Hilfiger等,也已在印度設立採購中心。

印度紡織業發展可期,一方面有龐大內需市場,一方面外銷市場亦持續成長。有組織的服飾業者市場規模在未來10年將以13%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跨國業者亦競相拓展印度市場如Marks & Spencer、Guess及Next等。

印度人口眾多,台灣業者如欲著眼印度內需市場,應對印度的氣候、風俗、文化、宗教、衣著習慣、材質等有所了解,才能開發市場所需產品。

印度以歐美為終端市場,印度對台灣上游纖維紗線及中游高品質布料產品需求空間仍大。

另外,根據貿易資訊網數據顯示,台灣在機能性紡織品上居全球領導地位,在印度市場應具拓展潛力。一些非傳統的紡織品如高強力尼龍製輪胎簾布、汽車座椅內裝用布、安全氣囊、安全帶及不織布等,應有銷售和競爭的潛力。

印度面對這次日益嚴峻的疫情,除了就業市場、醫療體系承受衝擊外,全球紡織產業也面臨不同以往的挑戰。而台灣則要做好提前佈局,才能夠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