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一哥:新一輪金融風暴會來 債市或失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的一哥Jamie Dimon戴蒙預言,新一輪金融風暴正在醞釀,屆時市場的波動性會比以往的金融危機更大,而一向被視為避風港的債市將可能失去作用。
摩根大通CEO戴蒙Jamie Dimon警告,下一波金融風暴將會出現。他說,「沒有人知道確實的時間,但美國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已經響起警號。」
戴蒙在致股東通函指出,「有些事情是永遠不變的-另一場金融風暴會來臨,整個金融界都會感受到那股威力。」他預言,新一場風暴有兩大「特色」:1) 市場波幅會更大(“more volatile” markets );2) 資產價格會急瀉(rapid decline in valuations),因為銀行已被監管機構綁手綁腳。

Photo Credit: JP Morgan Chase & Co.
眾所周知,華爾街大行痛恨全球的監管不斷收緊。此前不少業界中人都警告過,嚴厲的監控環境不利營商,矯枉過正最終會損害經濟,但未有人像戴蒙提出監管過度可能影響金融機構在新一輪風暴中的應變能力,間接令事情變得更糟。
戴蒙的其中一項理據是被視為避風港的債券市場,生態環境已經改變。由於近年監管不斷收緊,銀行要積存更多優質、安全的債券和票據以應付監管要求,令債市的流動性大大減弱。當金融風暴降臨時,每家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基金、退休金管理人,商業機構都會作出同樣的決定-拋售風險較高的資產,將資金轉投安全穩定的債市,然而,屆時已經沒有多少「避風港」可以投靠了。
他說,去年債市曾經出現一個一閃即逝的警號,那是2014年的10月15日,當天美國10年期票據收益率在數分鐘內突然急跌34個基點,戴蒙形容事件的怪異程度是「30億年一遇」(是有點誇張的說法,美國債市才大約200年歷史),監管機構以至市場人士到今天都未能說得清到底當日發生了什麼事。戴蒙指出,這次「閃崩」flash crash是個預警,而今年初外匯市場也經歷過動魄驚心的大波動,這些都是風暴正在醞釀的警號。

Photo Credit:echiner1 @Flickr CC BY SA 2.0
他又指出,銀行在這幾年要被迫奉行「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的原則,其他非銀行機構卻趁機踏足部分原屬銀行的業務範疇,若出現新一輪風暴,這些機構不會願意繼續為借款人提供續期貸款,即使肯借,也會要求超高利息。
當然,有些早有準備的金融機構,例如對沖基金已作好部署,設立長期基金,專門在金融災難中,在「適當時間」出手在市場收購資產,此時,政府也可能出動。
2008年的金融海嘯影響之巨大,到今天猶在,但金融市場近期的興高彩烈,又的確令人目眩;升浪由美股逐漸蔓延至近日的大陸和港股,多少投資者沉醉於每小時幾個百分點的股價升浪中。我們又隱約記得,由預告到風暴降臨,有時候要用上幾年時間,於是暫時還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
戴蒙是少數敢於在金融海嘯後,以「帶罪之身」(金融機構一度被視為萬惡之首)與監管機構討價還價甚至抗衡的華爾街CEO,雖然曾經被痛罵,更因摩通在金融衍生產品投資損手,在2013年有過被趕下台的危機,但他還是帶領摩通走過重重難關。而他自己,在去年證實患上喉癌要接受放射和化學治療,但他未有退下火線,選擇緊守崗位。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去年底,美國國會要通過維持聯邦政府運作的混合法案,戴蒙運用了他的影響力,成功游說把數項減輕對金融機構監管的條文加入法案內,於是讓華爾街大款聞風喪膽的《多德-弗蘭克法案》威力大減,也奠定了戴蒙在華爾街大哥大的地位。
- Jamie Dimon warns next crisis could see ‘more volatile’ markets (Financial Times)
- The bond ‘flash crash’? Jamie Dimon says that kind of thing happens ‘once in every 3 billion years or so’ (Business Insider)
- JAMIE DIMON: ‘There will be another crisis’ (Business Insider)
- Dimon Says Once-in-3-Billion-Year Treasury Move Warning Shot (Bloomberg)
- 大哥大帶領華爾街開戰 (彭博商業周刊)
Photo Credit: JP Morgan Chase & Co.
核稿編輯:歐嘉俊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