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風」引發中國亂象,穿搭風格不該變成限縮女性身材的攻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認為BM風這樣的時尚,是可留存成為一種穿衣風格的,但不能變成限縮女性身材的一種攻擊。擺脫這樣的亂象等同於擺脫迷思,我認為大家要意識到身材有很多種,自己只是其中一種而非是「劣等的」那一種。
文:周芷柔
身為一位關注穿搭的大學生,近期發現有一種風格迅速竄起在亞洲市場,也就是所謂的BM風。這種穿搭簡單來說是一種凸顯身材的風格,在眾多女團裡也時常有這種搭配。但我發現這種風格在中國逐漸扭曲成一種亂象,許多人不想買就直接去試童裝拍照上傳,造成非常多的資源浪費。
我認為BM風本身是好的,這種風格有很明確的目標客群。但是造就後來身材迷思的卻是我們消費者本身,這項迷思對女性身材形成更大的考驗。許多人相信這種迷思,而後病態般的勉強自己跟上這種思想潮流。
簡介BM風
BM風是起源於一家義大利品牌「Brandy Melville」的衣服風格,版型偏小而且幾乎是S碼或XS碼,所以穿上去會直接顯露你的身材,也因樣式簡單、單價不高成為另類的的風格名稱,能穿上代表身材很好,而且又簡單俏麗。
中國亂象
2020年BM風開始在中國市場爆紅,因為那樣短、緊、小的版型對身形較纖細的亞洲女性更加適合,也因此在知名的穿搭網站小紅書、抖音以及微博上,陸續有非常多名穿搭網紅在上面秀出自己的BM風穿搭,造成一股風潮。
這也導致越來越多人去模仿而形成一種亂象,在微博搜尋「#成人試穿優衣褲童裝#」達到6.8億點閱、討論也有2.6萬則。裡頭有很多則成人去知名日服品牌Uniqlo找童裝試穿拍穿搭照的貼文,帶來的後果使得童裝被撐壞或是上面有化妝品殘留。而很多人也不將毀損的衣服買走,或是買回家拍完試穿影片後利用退貨機制把那些衣服退回去。
對於女性身材的要求
面對這樣的亂象,也很難阻止那些女性去試穿,畢竟真的會有某些人熱愛那種類型的衣服,所以只能從亂象源頭去探討。除了身形較為嬌小的人,其餘女性應該是因為流行,所以也會在自己的微博上發一兩張跟風,也因為試穿是免費的,所以成為跟風很好的選擇。
與此同時,腰肢沒有那麼纖細的女性,就會在環境助長下被強迫灌輸著「現在大眾熱愛的是這樣纖細身型的女性身材,而非你這種穿不下童裝的身材」這種扭曲的身材觀念,甚至會出現不健康的瘦身,只為了能秀出或是保持身材。
這樣的環境給女性自身訂出一條可笑又可悲規則:只有纖細的人才有資格穿上它與眾人炫耀,只有纖細才是值得驕傲的。所以纖細的身材在這樣的情況下變為一種資產,類似於名牌精品那樣是身價的代表,身材成為「美麗女性」的前提、門檻。
自身經驗與對於此風氣的感受
身為一個身材豐滿的女生,我對這樣風潮下造成的身材框架與限制所帶來的壓迫能夠感同身受。升上大學較為自由,女生也開始梳妝打扮,這時候穿衣風格以及身材就會使我非常自卑,覺得自己虎背熊腰,腿像個大象腿。連家庭也時常打壓我的自信,對我的穿著充斥著只要你瘦點穿什麼都好看、只有瘦子才有資格穿這種風格的衣服等這樣的思想。
在這樣的思想灌輸以及風潮下,使我到現在還有一些對身材的自卑感,會在意的變成是旁人的想法而非自己的感受。
我認為BM風這樣的時尚,是可留存成為一種穿衣風格的,但不能變成限縮女性身材的一種攻擊。擺脫這樣的亂象等同於擺脫迷思,我認為大家要意識到身材有很多種,自己只是其中一種而非是「劣等的」那一種。
豐滿沒有不好,也可以穿那些衣服,瘦身也沒有不好,只要是健康也不傷身的方法都很好。瘦身是為了更好、更健康的自己,或是覺得自己本身就很好了不需改變,我認為這些想法比跟風更值得留存。
我對於這個風潮最大的不贊同,就是引發更多女性對自己身材的不自信,灌輸社會對於女性的扭曲價值,以及試衣毀損後不買造成商家的損失。至於對這波亂象裡個人素質的探討,就非此次主題所要著重的部分了。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