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效忠聯邦與人民」緬甸反軍方民族團結政府,組成人民防衛部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緬甸國防軍長期對少數民族施以暴行,政變後軍方徹底重新掌權,把槍口也指向發動全國非暴力反抗運動的民眾。民族團結政府新成立的人民防衛部隊,主要任務是對抗軍政府血腥鎮壓並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
由反對緬甸軍方統治人士組成的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 NUG),日前聲明自身為緬甸合法政府並與緬甸軍政府並行存在。5月5日,民族團結政府宣布成立人民防衛部隊(People’s Defense Force, PDF) ,以終結緬甸軍方對人民的暴力行為。
緬甸軍方即緬甸國防軍(Tatmadaw)2月1日發動政變,推翻由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港譯「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NLD)民選政府。隨後,軍方成立國家領導委員會(State Administration Council,SAC)統治全國,並動用軍警武力血腥鎮壓人民反政變示威抗爭。
持續記錄抗爭傷亡情形的非政府組織緬甸援助政治犯協會(Assistance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Prisoners,AAPP)統計,截至5月5日,共769人被軍政府殺害,3696人被逮補、控告或判刑。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民族團結政府發表聲明指出,人民防衛部隊是進一步組成聯邦聯合部隊(Federal Union Army)的先驅 ,他們有責任「讓安全部門做出有效的改革,以終結長達70年的內戰」。這支部隊要負責處理「來自『國家領導委員會』對人民的軍事攻擊和暴力」。
全國團結政府成立於4月16日,成員包括遭軍方罷黜的國會議員、反政變抗議領袖以及少數民族代表。全國團結政府誓言要終結暴力、恢復民主,並建立聯邦民主聯盟。
《伊洛瓦底》報導,民族團結政府國防部副部長Daw Khin Ma Ma Myo說明,人民防衛部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這支隸屬於民族團結政府的國家部隊,將對抗軍政府部隊犯下的戰爭罪和對人民犯下的罪行。」
民族團結政府也在推特上宣布「人民防衛部隊四項宣示」(The Four Oaths of the People’s Defense Force):「我們將效忠聯邦與人民」、「我們將效忠在聯邦民主改革中殞命的英雄」、「我們將保護全體人民的安全、財產與福祉」、「我們莊嚴地聲明願為建立緬甸聯邦(Federal Union of Myanmar)獻上生命」。
We are excited to announce “The Four Oaths of the People’s Defense Force”.
— 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 Myanmar (@NUGMyanmar) May 5, 2021
This is a critical step to establish the #FederalUnion and keep all civilians safe. #SupportPDF#SupportNUG pic.twitter.com/u1JJHc2hiN
不過《中央社》指出,對於人民防衛部隊的細節,包括如何組成、如何武裝,以及如何達成目標,民族團結政府仍未有詳細說明。
軍方暴行
《紐約時報》報導,緬甸國防軍在1962年以維護國家統一為由發動政變上台,在幾十年的軍事統治期間,這支占人口多數的巴馬人(Bamar,即緬人)控制的軍隊對少數民族展開暴行,包括殺害平民或焚燒村莊。直到2016年,軍方將部分權力移交給民選政府,暴力仍在持續,為控制少數民族居住的部分地區而作戰,那些地方多辦擁有豐富的玉石、木材和其他自然資源。
過去三年,緬甸國防軍在若開邦(Rakhine State)、撣邦(Shan State)和克欽邦(Kachin State)三處,陸續對少數民族反抗軍發起戰爭。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若開邦,由若開族人組成的若開軍((Arakan Army)正尋求更大的自治權。
如今,將軍們現在已徹底重新掌權,緬甸國防軍把槍口對準了發動全國非暴力反抗運動的民眾。
《路透社》報導,有許多抗爭運動者已經組織起來在叢林中進行軍事訓練。近幾週以來,許多城鎮都發生針對軍政府警方哨站或軍事設施的爆炸襲擊。
《伊洛瓦底》報導,軍政府使用致命武器包括實彈、自動步槍、手榴彈和重型炸藥,攻擊參與和平抗爭運動的抗爭者,把他們貼上「暴徒」的標籤。緬甸全國各地每天都有抗爭運動,都面臨軍政府的鎮壓。在軍政府執行鎮壓和搜捕之際,軍政府警隊和士兵進行摧毀或偷竊平民財物如汽機車、房屋、糧食和家畜等等的犯罪行為。
面對軍政府的暴力,緬甸人民組成許多以自我保護為基礎的防衛組織,反抗軍隊鎮壓搜捕。在實皆(Sagaing Region)、馬圭(Magawe Region)和欽邦(Chin State),人們以自製的雷管槍或彈弓回擊。民族團結政府表示,將與這些人民的武裝組織討論如何共同對抗軍方政權。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Myanmar's anti-junta unity government forms 'defence force'(路透社)
- Myanmar’s Shadow Government Forms People’s Defense Force(伊洛瓦底)
- 緬甸反對派團結政府宣布 組成人民防衛部隊(中央廣播電台)
- 緬甸反軍方團結政府宣布 組建人民防衛部隊(中央社)
- 被當作人體盾牌、被強姦:生活在緬甸軍方暴行中的人們(紐約時報)
責任編輯:徐卉馨
核稿編輯:杜晉軒
最新發展:
-
毒梟、軍閥與背叛,緬北華裔電訊詐騙集團陷落背後的故事 1週前
-
如何看這場緬甸內戰: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與緬甸軍政府,到底誰才是正義? 3週前
-
緬甸平行政府民族團結政府正式向軍方宣戰,呼籲全國人民動員革命 2年前
-
緬甸軍方縱火焚村釀兩死、千人逃離,英國駐緬大使館譴責 2年前
-
【關鍵真彭派】跳脫「民主 vs. 獨裁」的框架迷思,才能看清緬甸走向內戰的真正原因 2年前
-
【東南亞週報】緬甸記者逃往泰國被捕各界呼籲勿遣返|印尼擬對加密貨幣徵稅|星國本土疫情延燒 2年前
-
緬甸知名藝人加入反抗軍,「反擊軍政府血腥鎮壓的時刻到了」 2年前
-
緬甸詩人遭軍方審訊一夜離奇身亡,妻子控軍方摘除遺體器官 2年前
-
緬甸軍方未實踐停止暴力承諾,局勢惡化恐讓東協公信力崩盤 2年前
-
【東南亞週報】星越社區感染數攀|菲中南海交鋒|緬影子政府組人民防衛部隊抵禦軍方 2年前
-
當緬甸醫護人員舉起三指:那位寫下遺囑遭槍擊的醫生,和支持兒子投身革命的母親 2年前
Tags:
指引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之路,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剖析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及財務策略計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減碳淨零時代,公司面臨的最新挑戰,就是該如何轉型成為綠色企業,這不僅牽涉企業的減碳藍圖,更需要滾動式調整財務策略,因應日後可能面臨的能源風險及成本議題。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共同舉辦「玉山安永科技論壇:淨零時代的國家競爭力與企業能源策略規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的深度探討,共同尋求台灣永續成長的下一波契機。
台灣經濟以外貿為大宗,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首先指出,台灣2022年GDP達7,626.7億美元,同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9,071.2億美元,意謂台灣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作為經濟成長引擎。面對歐盟CBAM、美國CCA碳關稅的衝擊,攸關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必須針對產業的能源策略做縝密規劃,在淨零減碳的路上,期許台灣成為各國學習的優等生。

事實上,碳排放與地球暖化的關聯性,最早回溯1970年代就有學者進行研究,但近五、六年因異常氣候造成大規模災難,促使全球各國、企業、乃至於個人,對減碳議題更為關注。安永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騰龍表示:「淨零碳排不只是口號,絕對是需要落地。特別是台灣在2023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證明能源轉型勢在必行,企業須思考再生能源的投資可行性,以及對企業財務的風險影響並及時擬定因應之道。」

針對目前國際減碳現況,台灣淨零路徑有哪些明確指引?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分享,全球目前有151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以及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宣示,2050將使用100%再生能源。台灣方面,從2021開始有目標宣示,一路經歷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制定,接著推出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再到2023年法案三讀通過,代表台灣淨零的里程碑,正式邁向法制化施行。
龔明鑫接著提及幾個關鍵數據,預估到2030年前政府將編列近9000萬預算,打造四大供應鏈: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等產業生態系,帶動民間4兆投資,預估可創造5.9兆產值及55萬個就業機會。另外,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將主力聚焦在太陽能、風電、氫能、碳捕捉封存技術(CCUS)這幾項重點項目,可望降低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度,目標要從2021年97.4%,下調到2050的50%以下。

淨零與永續畫上等號,企業如何因應挑戰調整資本策略
台灣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中,有一項計畫是「發展綠色金融」,顯見金融與淨零的密切關係,運用融資及金融工具,引導企業落實碳盤查並制定減碳目標及策略。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馮熾煒就提到,全球淨零趨勢與企業永續策略緊密相連,在此脈絡下,金管會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到新台幣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必須接軌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這項主管機關要求,代表台灣企業未來要定期向投資人揭露永續報告,透過國際通用標準方法來比較永續相關資訊,同時也避免可能漂綠的情事。」馮熾煒表示,為了達到淨零減碳,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購買綠電做為最終解決方案,也可從源頭的角度同步解決碳稅的問題,而目前台灣取得綠電途徑的可行方法,主要以「綠電直供、綠電轉供、再生能源憑證」三種方式為主。
對此,馮熾煒提到,企業可依據自身用電模式,以及未來綠電用量期程,設計出不同綠電採購的方案來評估潛在效益及風險,並進一步優化資本配置,制定出企業中長程且高可行性的淨零減碳計畫。

企業擬訂永續策略,不可忽視財務永續
本次論壇最後的座談環節,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擔任主持人,邀請馮熾煒及兩家業界代表:GE Vernova政府暨公共事務總監王珮馨、Ørsted沃旭能源亞太區資產管理總監楊雅雯,一同分享彼此觀點及作法。
首先曾于哲提到服務企業客戶過程,觀察到永續投資趨勢的三大面向。第一,減碳不再是單打獨鬥,勢必讓供應鏈夥伴願意買單,而且搭配不同解方來執行計畫;其二,企業董事會盤點高層次的淨零願景,相關資本支出計畫必須有配套的具體方案;第三,全台金融機構分行與企業做融資貸款業務時,相當關注企業的淨零進度,若不做轉型,未來勢必拿不到最多訂單。
由此觀之,企業展開永續轉型過程,財務議題是重中之重。企業代表又是如何從財務角度,協助策略有效執行?王珮馨指出,GE身為設備商,除了把碳盤查的範疇一、二、三的每個減碳路徑擬定出來,同時財務長及執行長也積極與各地政府對話,搭配當地獎勵措施政策,幫助企業淨零轉型過程獲得更充沛的資本挹注。

楊雅雯對此議題回應,目前台灣除了自發自用綠電,大部分採用「電證合一」綠電購買模式,也就是將綠電跟憑證綁定採購,因此建議財務長盤點自身企業的用電量,藉此掌握不同再生能源方案的實際成本,協助公司擬定適切的購電策略。馮熾煒也補充,未來綠能與傳統能源的成本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黃金交叉,建議財務長持續掌握能源成本趨勢,協助企業達到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
最後,曾于哲再次強調,「擁抱再生能源實現企業永續成長」的重要性。企業未來談生意的過程,若期待不需再費心思關注再生能源的挑戰,相關做法包含從源頭減量及實際的財務計畫,安永會持續協助企業邁向永續之路,根據具體計畫來逐步執行,確保企業擁有永續成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