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報導提案遭否決,港台《鏗鏘集》監製離職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香港電台》近日風波不斷,繼日前自由記者蔡玉玲因製作節目被法院判定虛假陳述罪後,該台節目《鏗鏘集》的監製李賢哲傳出因被告知往後只能報導民生議題而決定遞出辭呈。
綜合多家港媒報導,繼本週傳出《香港電台》記者利君雅傳出不獲續聘後,昨日再傳《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的監製李賢哲因被告知節目日後只能報民生議題,所以萌生退意,遞信請辭。
在距離六四週年不到一個月之際,《香港01》稱據悉《鏗鏘集》的團隊尚未開始製作與六四跟「721元朗攻擊事件」相關的報導。根據報導,李賢哲在6日開會時向管理層提出關於媒體定義丶六四事件與「721元朗攻擊事件」相關的主題,但遭高層否決。此外,高層還告訴李賢哲,《鏗鏘集》往後只能報導民生相關議題,讓過往會製作與六四天安門事件相關專題的《鏗鏘集》團隊感覺到,製作相關題材的空間恐被抹殺。
對於李賢哲請辭一事,《香港電台》發言人6日向多家港媒表示,該台的節目內容及播放安排,屬港台內部編輯事宜,不作個別評論,根據《香港電台約章》,《港台》編輯自主,希望各界尊重《港台》的編輯決定。他還說,《香港電台》不對員工離任做任何評論。
遭鎖定記者皆獲人權新聞獎肯定
《立場新聞》報導指出,李賢哲原為《香港電台》業務公共事務組監製,除了為《鏗鏘集》的監製外,李賢哲也是《鏗鏘集》的《7.21誰主真相》的監製,該作品在6日揭曉的「人權新聞獎」中,獲得中文紀錄片的大獎。該作品針對2019年7月21日在港鐵元朗站發生的白衣人攻擊事件做調查報導,由《香港電台》的自由記者蔡玉玲跟其他5位新聞工作人員共同製作。由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丶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外國記者協會主辦的「人權新聞獎」的評審稱該節目:「追蹤最細微線索,無畏無懼,詰問強權。調查報導經典。」

雖然該作品已多次獲得國內外的新聞獎項,但蔡玉玲卻因在報導過程中使用了車牌查冊,上個月被香港法院判兩項虛假陳述罪成。法院的控罪稱蔡玉玲「為著取得道路交通條件下的證明書,明知而作出在要項上的虛假陳述」。她於本週宣佈將對該判決作出上訴。
蔡玉玲在5日宣佈要上訴判決結果後,於推特上寫道:「選擇踏上這條路不是草率的決定,無論贏或輸,案件最終或須上移至終審法院,我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身為傳媒人,我一直以報導事實丶說真話為志業,在我城崩壞之時,我期許自己『活在真實中』,真誠丶善良丶正直地活著。」
除了《鏗鏘集》的《7.21誰主真相》在6日公佈的「人權新聞獎」中獲得大獎外,《香港電台》的節目《視點 31》也奪得兩項優異獎,這兩個獎項的製作團隊都包含了已確定不獲續聘的利君雅。利君雅是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因在元朗攻擊事件後隔日的香港政府記者會上,質問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甚至要求她「講人話」,所以被政府的支持者投訴,也讓她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在「人權新聞獎」公佈得獎名單前,主辦單位曾表示《香港電台》要求退賽,但由於已進入評審階段,加上退賽只能以個人的名義申請,所以主辦單位表示不會抽起《香港電台》的參賽作品。《香港電台》則表明,不會領取相關獎項。
本週初,傳出《香港電台》要開始將其YouTube頻道上播放超過12個月的影片下架,裡麵包含41集《鏗鏘集》的節目,迫使香港網民紛紛嘗試將這些節目備份到其他的網域,確保這些重要的「歷史紀錄」能繼續存在網路上。
自從今年初香港政務官李百全出任香港廣播處處長後,《香港電台》內部便經歷了一場很大的變動。德國之聲日前報導裡面訪問《香港電台》內部員工,稱《香港電台》內部目前呈現「腥風血雨丶人人自危」的情況。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