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全面失控:瘋狂國族主義與宗教宿命論釀成的人間悲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印度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情勢變化如此之快令人無法置信,但是在我心底那個遙遠而清晰的印度記憶,卻難免讓我有幾分感慨,彷彿這就是印度的宿命。
文:孟買春秋(作者在海外漂泊二十多年後,目前與同為路透社記者的英國丈夫,在八里左岸和普羅旺斯之間如候鳥般移居。希望兩人近半個世紀的國際新聞生涯,能提供些許真切看台灣的觀點)
照理說阿加瓦爾(Rohan Aggarwal)明(2022)年才會完成醫學院訓練正式成為醫生,但他正在印度一家頂尖醫院工作,他每天面對的是成群幾乎無法呼吸的新冠肺炎患者,還有在一旁苦苦哀求醫生救命的家屬。26歲的他必須很快做出決定,先救哪個人,誰可以活下去。
「我們不該決定生死,我們只是人。」還沒有接種疫苗的阿加瓦爾在醫院告訴路透社記者。「但是現在我們被迫必須這麼做。」今(2021)年1月醫護人員可以施打疫苗時,阿加瓦爾因為生病沒有接種,等到2月,他覺得一切看起來都沒問題因而作罷,當時印度上上下下都認為病毒已經消失。
如今在阿加瓦爾服務的醫院門外,警衛不停阻擋試圖強行進入醫院的病人,因為裡面已經完全沒有空的病床,再也容不下新病人了。
確診與死亡遠超官方數字
全球人口第二大國印度,如今已超過2100萬人確診、23萬人死亡。過去幾天每天確診人數超過30萬,甚至接近40萬。火葬場員工夜以繼日不斷焚燒屍體,並且在空地上加蓋臨時火葬地點,火葬後家屬憑著印象在數以百計的火葬堆裡尋找至親的骨灰,他們甚至沒有口罩。
但是真實的數字絕對遠遠超過官方提供的訊息,因為許多印度人根本沒有戶籍無從確認身份,更多人則是在家中或是在路邊死亡,完全不在官方的統計之內,因此有些專家甚至估計實際數字可能至少是官方的10倍。
曾經在印度住了六年的我,在歌舞昇平的台灣看著印度一天一天邁向人間煉獄,心如刀割。為什麼印度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情勢變化如此之快令人無法置信,但是在我心底那個遙遠而清晰的印度記憶,卻難免讓我有幾分感慨,彷彿這就是印度的宿命。
貧富差距舉世聞名
印度的貧富差距舉世聞名,住在孟買時公司安排給我們兩人的公寓上百坪,連傭人房也是套房。僅有十來戶的住處鄰居,除了我們兩個是記者,都是富可敵國的王公貴族上流人士,包括印度著名的塔塔家族。然而過街不到100公尺處,就是南孟買最大的貧民窟,沒有自來水沒有私人衛浴,我們的兩個幫傭就住在那裡,每天下班前總是梳洗沐浴後才回家。她們是貧民窟的上流人士,但她們生活空間的衛生條件,難以想像。
雖說印度人自古以來用手吃飯,外人看來十分詫異,但他們對手部清潔極為重視,其實不勞他人擔憂。
而去(2020)年也有報告指出,有些貧民窟裡的染疫率,甚至遠低於衛生條件較好的中產階級,可能是因為在那樣的環境裡生活,已經形成了某種足以對付病毒的抗體。然而隨著病毒不停變異,這種抗體畢竟無法一再適用,加上天下太平之際,貧民窟裡垃圾成堆、衛生都已經堪慮,更何況是疫情期間?
另一方面宗教對印度人的深遠影響,也是此次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的重要原因。雖然在大城市裡的上班族與在台灣的我們無異,但是絕大多數的印度人住在基礎建設極為落後的郊區鄉間,國家醫療網甚至無法擴及至都市貧民窟裡的窮苦人家。宗教裡的宿命論,因此一再出現在下層階級,宗教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寄託。
舉例當年幫我們打掃的亞莎是二十出頭的年輕女孩,擦窗戶時半個身體懸在窗外看得我心驚膽跳,但她對我的擔憂嗤之以鼻:人總是要死的,但是窗戶還是得擦,不要擔心那麼多。這樣的宿命心態,相信也出現在面對疫情之際。一方面覺得已經免疫,一方面覺得擔憂無益,因為就算染疫也沒錢上醫院啊!
這也是為什麼疫情如此險峻,主辦單位也拒絕縮短慶典日期,幾百萬人仍然湧向12年一度的大壺節地點,沒有口罩無法洗手更別提社交距離。衛生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舉行慶典的河邊人山人海舉步維艱,應該可以確定不乾淨的聖水,在百萬人之間流竄,但他們相信眾神會指引眾生渡過災難。
然而不論什麼樣的宿命論,終究無法克服面臨死亡的恐懼。在新加坡朋友的年邁父母,住在班加羅爾的高級住宅區裡,他們已經許久不敢邁出大門一步了。朋友每天三令五申告訴父母,不要再看電視報紙了,那只會讓你們更沮喪,不會有任何幫助。
我想像那些住在貧民窟裡的人,他們不需要看電視,真實的死亡天天在身邊發生。完全沒有隱私的貧民窟裡,恐怕日日夜夜都可以聽得見痛失家人後的哀嚎,感覺得到無形病毒步步入侵。
即使疫情如此,印度總理強人莫迪(Narendra Modi)並不打算封城,並且繼續舉辦許多選舉造勢活動。印度記者朋友告訴我,起初人們對莫迪的直覺,就是他強悍的作風可以帶領印度在國際揚名,雖然這種直覺慢慢成為一種幻覺,莫迪還是繼續以虛幻的勝利主義國族主義煽動支持者,讓支持者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瘋狂。
即使再給印度10年、15年,也無法走出莫迪創造出來的爛攤子,我完全無法看見印度未來的模樣,朋友悲觀地說。
而在許多第一世界不停出現的封城,能夠把印度從病毒之中拯救出來嗎?印度大城市裡有許多全國四面八方來謀生的窮苦小人物。
即便商業首都孟買提供了全國大部分的稅收,是全國最富有的城市,路邊隨時可見席地而睡的打工族。他們過著領時薪的生活,雖然有一餐沒一餐但還是比在鄉下困坐愁城好一些。一旦封城這些人立刻斷炊甚至無法回到鄉下,可以想像接下來可能引起不可收拾的社會問題,因為這個族群在任何城市都可能是數以百萬計。
簡單卻不簡單的美味,全靠製作的用心!晨光土司「糯米湯種工法」打造細緻柔軟的超質感土司,讓早餐開啟焙感朝氣的一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晨光土司使用特有「糯米湯種工法」,質地柔軟細緻、口感濕潤香甜,讓人每天都朝氣滿滿。究竟糯米湯種工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現在就來一探究竟。
每天早餐吃的土司看似簡單,卻是最能展現技術的烘焙品之一。以充滿質感的口感與香氣而深受好評的晨光土司,就是土司界中講究製作技術的代表作。
晨光土司使用特有「糯米湯種工法」,質地柔軟細緻、口感濕潤香甜,讓人每天都朝氣滿滿。究竟糯米湯種工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現在就來一探究竟。

晨光土司簡單的美味,來自講究用心的工法
晨光土司特有的「糯米湯種工法」,特別之處在製作湯種時額外添加糯米粉,當95°C高溫熱水沖入麵粉與糯米粉時,糯米粉裡的澱粉會瞬間糊化,將水分緊緊抓在澱粉分子裡,讓土司體富含水分,口感柔軟濕潤。
湯種與麵糰混合均勻後,再以0~7℃低溫熟成12小時,這段時間澱粉酶會把澱粉分解成麥芽糖,讓晨光土司吃起來香甜。

晨光土司不只講究在糯米湯種工法,更特別使用三段壓延工法處理麵團,讓土司質地更細緻綿密。烘烤則引進熱穿透能力絕佳的日本石板烤爐,烤出皮薄均勻的細緻質地;烤完接續進行分段式冷卻,讓土司維持絕佳的濕潤與柔軟度。

每一步用心的製作步驟,讓晨光土司擁有簡單卻不簡單的美味,也讓吃到晨光土司的人,能夠一早就朝氣滿滿。
多樣的晨光土司,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早晨食光
經典款的「晨光嚴選土司」,擁有簡單的美味,直接單吃土司,每一口都能品嚐到細緻濕潤的質地,加上小麥甘甜香味,不知不覺就能吃完一整片。想要以豐盛感為一天充滿朝氣?那就用晨光嚴選土司製作三明治,只要簡單加上幾片美生菜、起司,就能享受到食材的真滋味與土司融合的層次感。

晨光土司的三款調味土司,則讓每天的早晨精彩有變化。「晨光葡萄土司」加入粒粒飽滿多汁的日曬葡萄乾,為細緻柔軟的土司帶入水果香甜的口感層次,是吃過肯定會驚艷的美味。

有濃郁奶油香味的「晨光奶油土司」,使用特選奶油調和關鍵煉乳配方,還沒咬下就能聞到令人心動的奶油香,咀嚼時奶油香氣讓細緻香柔的土司體達到美味平衡,也非常適合搭配咖啡一起享用。

添加精選蜜漬香脆核桃、酸甜莓果的「晨光莓果核桃土司」,不只有堅果酥脆與莓果酸香,額外添加精心調配草莓泥於土司體中,讓核桃與莓果的風味更加融合每天早上來一片,開啟焙感朝氣的一天。

特有糯米湯種工法、多種講究製作技術,讓每一口晨光土司都是恰到好處的濕潤柔軟,令人回味再三。現在,就讓晨光土司成為每天必備的朝氣來源,創造充滿質感而有朝氣的美好生活。
▲廣編內容圖示僅供參考 產品以實物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