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檢站與足跡地圖】一次查詢各地篩檢站與COVID-19確診者公共場所活動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因應疫情擴散,指揮中心要求各縣市開設社區篩檢站,本文以地圖整理所有篩檢站位置並持續更新。也整理4月底至今所有確診者足跡,並放上查詢功能方便大家查找比對。
(2021-05-21更新)由於5月19日時,全國一半(13個)縣市出現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者。所以指揮中心宣布全國防疫警戒升到第三級。因應疫情擴散,指揮中心已要求地方盡快設置社區篩檢站,讓有症狀或密切接觸史的人能盡快採檢,以利隔離可能的感染源。也提醒民眾,若沒有與確診者相關的接觸或活動史,且沒有症狀的話,就沒有篩檢的必要。相對地,具有接觸或活動史,且有症狀的話,則請務必採檢。
《關鍵評論網》將目前各縣市已公布的篩檢站位置,整理至以下地圖,供大家方便查詢。若有最新資訊也會在此持續更新。
台灣自4月2日有位華航機師確診感染COVID-19後至今,後續已有多名機師與接觸者染疫,而機師的防疫旅館員工也有多人確診,且在基隆、台北、新北、宜蘭各地也傳出多起案例且有群聚情形。
(暫停更新)而今天(5/13)防疫指揮中心新公布的確診者公共場所活動史足跡,多達90筆以上。從4月至今的案例,活動足跡已涵蓋15個縣市。為讓大家方便查詢,《關鍵評論網》自4月底至今持續整理公共場所活動史列表,並附上簡易查詢功能,以供大家防疫工作參考。疫情指揮中心提醒,足跡相同的民眾需進行「自我健康監測」14天。(查詢表中超過14天的地點會以淡色處理)
也可利用以下地圖查詢相關足跡。
自我健康監測者應落實勤洗手、外出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留意健康狀況,可正常生活,也可搭大眾運輸;若出現發燒、上呼吸道、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症狀,應佩戴醫用口罩,儘速至就近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就醫,且不得搭乘大眾運輸。
自我健康監測者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接觸史、旅遊史、居住史、職業別以及身邊是否有其他人有類似症狀。有相關疑問可撥1922詢問。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1-05-14 【更新】和平醫院2住院患者確診COVID-19,北市府:狀況與SARS不同,無封院危險
- 2021-05-13 2小時國安高層會議後,蔡英文宣布:7月底供應第一波國產疫苗
- 2021-05-13 【採檢站與足跡地圖】一次查詢各地篩檢站與COVID-19確診者公共場所活動史
- 2021-05-13 新增本土13例:新北獅子會、萬華茶藝館、羅東遊藝場有互動,正釐清關聯性
- 2021-05-13 多國聯手仍不敵中國插手,但台灣還有視訊參與WHA的機會
最新發展:
-
談「人與人的連結」:疫情高峰下的風險與照顧 2年前
-
本土新增321例、2例死亡,通報塞車導致「校正回歸」上週增400例確診 2年前
-
本土新增312例、疫情仍在高峰,陳時中拜託民眾週末減少「非必要外出」 2年前
-
本土新增286例,累計全台共5起院內感染,陳時中:記者勿到染疫高風險區域採訪 2年前
-
萬一確診住院,貓怎麼辦?預先準備三種寵物照顧方案 2年前
-
新增245例COVID-19確診、2人死亡,明起至5/28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 2年前
-
雙北明起至5/28高中以下學校、補習班、托嬰全面停課,受影響學生超過33萬人 2年前
-
今日新增本土206例,指揮中心發布4大醫療應變策略&企業運營指引 2年前
-
新增29例本土個案確診:16例與萬華茶館有關、7例關聯性不明 2年前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