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產業觀察】Podcast遲早步上YouTube後塵,「平台」介入搶食數位廣告大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平台」介入Podcast領域、搶食數位廣告的大餅,將指日可待。屆時,Podcaster的頻道應該就得開始與「平台」拆帳廣告分潤,而「平台」會在什麼時候,對創作者的內容進行「規範」、以符合廣告主的青睞,似乎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
你今天聽Podcast了嗎?根據東方線上集團於2020年9月的調查,20至59歲的一般大眾中,約有10.6%的比例在過去一個月內有聽Podcast。儘管這個比例仍然不高,但卻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另外,根據SoundOn和INSIDE於2020年8月所聯名發布的Podcast網路調查報告,45%聽眾在晚上6~9點或9~12點這兩個時段收聽Podcast,近35%的聽眾則是在早上9~12點收聽。聽眾收聽情境前五名依序為:
-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
- 無事閒暇時
- 開車/騎車
- 做家事
- 訂閱的節目推出新單集時
有在聽Podcast的朋友們可能瞭解,要訂閱或聆聽節目時,需要使用像Spotify、KKBOX等音樂串流平台當作播放器。換言之,當慣用音樂串流平台的使用者開始收聽Podcast節目時,相對的就擠壓了聆聽串流音樂的時間。(蘋果則是使用自家的Apple Podcast,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我相信,串流音樂平台看到了使用行為的轉變,而Podcast流量的提升,也讓串流音樂平台不在甘於當一個「播放器」。於是,一個產業隨著我們聆聽行為的改變,出現了流動、合作、競爭、以及整合的現象。在國外,我們已經看到Podcast產業演變的模式(註);在台灣,這整個產業的演進正在進行,而進程會是什麼模樣,我們先回到YouTube影音「平台」經營策略的轉變說起。
YouTube於2005年初成立,並於2006年底被Google收購。從現在回溯的角度來看,Google不僅是在搜尋廣告有所成就,也在新媒體、也就是YouTube大獲成功。
由於YouTube屬於使用者產生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的影音平台,因此,當YouTube初成立時,其首要任務就是充實平台上的內容。而在此時踏入平台的YouTuber們,大多會是低成本、短影片,並且是紀錄生活大小事的內容。平台也從這些短影片中,以觀看量作為推薦指標,把YouTuber的影片或頻道推薦出去。
而觀看量最佳的影片,代表的是符合大眾的口味的內容,推薦給其他觀眾們,也最有可能被點擊觀看;此時,廣告主開始注意到新的廣告投放管道,進而逐漸帶動「平台」數位廣告推播的營收。
YouTuber為追求平台演算法的青睞,影片製作成本大增
然而,當YouTube平台上的影片(不論是頻道和影片數量)越來越豐富,YouTube平台也與時俱進地調整頻道和影片推薦的演算法,由以往「觀看數」為重心轉變為「停留時間」(影片長度更長、或是觀看停留時間更長)。
會做出如此的轉變,就是希望觀眾能停留時間更久、平台能夠塞更多廣告進來。然而對於YouTuber而言,為了讓影片能夠獲得更好的觀看數、讓觀眾能停留更久、甚至是博取平台「演算法」的青睞而進到首頁推薦,需要將影片的長度變長、所製作的主題和內容更為精緻,這些都是投入更多的硬體和企劃成本所換來的。
隨著頻道和影片數量急遽增加,YouTube平台為了能提供給廣告主一個「優質的」廣告推播平台(也就是影片符合廣告主的青睞、能夠找到正確的受眾),便進一步開始審核內容,而這項內容審查機制也為YouTuber們帶來「黃標」風暴。
平台的「黃標」規範,掐住YouTuber的創作空間、流量與營收
根據YouTube平台官方「廣告客戶青睞內容規範」中,不僅廣泛地指出所有「不宜放送廣告的內容主題」,並且該項政策適用於創作者發布的所有內容。
「不宜放送廣告的內容主題」包含影片、直播、縮圖、標題、說明和標記。換句話說,假如影片主題是具備「敏感議題」(例如:新疆、人權等等關鍵字)、影片中出現不雅詞句(例如:批評或貶抑他人)、甚至是影片縮圖稍微「放蕩」一些,YouTube平台即會在該頻道的後台標示「黃標」,並且停用營利(也就是廣告推播)的功能而影響廣告營收,甚至會衝擊觀看流量。
而這對於大多數已經是經營有成的頻道而言,是蠻嚴重的打擊。怎說嚴重?讓我們進一步來端詳YouTuber及其頻道的營運模式。
YouTuber的營收來源,主要區分為平台內和平台外兩部份。平台內的營收來源主要來自廣告推播的分潤、premium無廣告訂閱制的分潤、頻道會員制的月費;而在平台外的營收則是與廣告主合作業配,或者是自營周邊商品的線上商城。
但由於並非所有的YouTuber及其頻道皆擁有大量的訂閱,足以吸引廣告主的直接合作,或支撐商品開發和線上商城的運作,所以對於大多數的YouTuber和他們的頻道而言,平台的廣告分潤會是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YouTuber為因應YouTube平台規範,亟欲找尋新的獲利模式和傳播管道
而當平台的規範越來越多、演算法對於頻道的內容、品質和觀眾的觀看停留時數更為注重時,影片創作的門檻則越提越高。投入的人力、物力、時間等成本越來越高,相對的,利潤也就開始顯著降低。
而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YouTuber們及其頻道開始出現觸及率降低、影片黃標機率變高,當然,營收也受到顯著衝擊。所以,迫使YouTuber要開始找尋新的獲利、或者是影響力的傳播管道。
回到Podcast。Podcast的出現,可說比YouTube還早。在2000年代初期,大多是被認知為新型態的網路廣播。
當YouTube平台影音獨大且拉攏大眾的眼球時,Podcast一直在默默耕耘,持續維持著「創作者」、「託管服務商(Hosting)」、「播放器」(如:Spotify、Apple Podcast、KKBOX等等),以及「廣告主」的四方合作的產業運作模式。也就是創作者錄製好內容,並將內容上傳至託管服務商(Hosting)轉成音檔,並以託管服務商的音檔上架至各個播放器,讓聽眾訂閱和隨選即聽。
“街頭產業觀察”的相關議題
- 2021-11-20 【街頭產業觀察】疫情趨緩後,觀光產業視為救贖的「報復性國旅」為何大夢落空?
- 2021-06-20 【街頭產業觀察】吃到飽火鍋店主打「和牛」攬客,客人真的可以吃回本嗎?
- 2021-05-20 【街頭產業觀察】Podcast遲早步上YouTube後塵,「平台」介入搶食數位廣告大餅
- 2021-04-20 【街頭產業觀察】百貨公司演化史:餐飲空間愈來愈大,「停留經濟」如何集客有學問
- 2021-03-20 【街頭產業觀察】時下最夯的「斜槓人生」,其實是碗盛著「焦慮」的心靈雞湯
Tags:
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將於10/20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即刻報名掌握最新技術趨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年一度的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即將在今年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邀請各方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一起線下相見,掌握技術趨勢!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生成式AI技術已邁入產業應用階段,雲端服務、運算晶片等相關產業也紛紛迎來噴發式的成長。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今年5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AI帶動伺服器與晶片的硬體需求成長,下半年AI運算風潮將持續滲透至雲端、電商、製造等專業領域;也就是說,跨領域的AI技術開發與雲端應用,亦是未來各大產業的主流發展趨勢。
面對不斷創新、變動的AI技術,開發者該如何掌握趨勢呢?別擔心,AWS即將於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的「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就是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們了解技術趨勢的絕佳機會。
AWS Dev Day七大焦點主題,多技能高效開發者的養成之路
今年度開發者大會聚焦各大產業的熱門議題,期待帶領與會者深入了解AWS的全新服務如何幫助開發者提升生產力、克服不同應用場景的開發挑戰。本次活動共包含超過15場以上的議程,內容依技術性質分為「AI雲端技術與產業策略」、「開發者體驗最佳化」與「驅動雲端效能革新」三大類別,並以多軌分場的方式針對以下七大主題深入探討,每位開發者都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領域深入了解:
- 生成式 AI
- 現代化應用開發
- 開發者專案管理
- 開發維運一體化
- 雲端安全與韌性
- 雲端設計原則及架構最佳實務
- 資料庫進階應用

為了保證議程內容扎實、拳拳到肉,AWS邀請各方產業大咖擔任議程講師,包括AWS內部的資深技術講師、企業資深開發者、產業高級主管等重量級人物,深度解說熱騰騰的產業趨勢走向、AWS的服務精華與資深開發者的第一手實戰經驗,邀請與會者站在產業典範轉移的前緣,成為新一代的多技能高效開發者。
AWS Dev Day帶您掌握現代開發趨勢!參與就送多項精美好禮
一年一度專屬於開發者的年度盛會怎能錯過?不只能在現場與眾多技術同好互動交流,還能接觸知名企業的第一手轉型及開發經驗,甚至現場還配有 AWS 的專業技術團隊,提供與會者最即時的服務諮詢。相信不論是尋求突破、創新的執行長、技術長、技術主管,還是期待自我賦能、增廣見聞的解決方案架構師、工程師等開發者,都能在各式議程中找到經驗參考或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只要報名並出席活動,還有機會帶走防風傘、毛氈收納包等活動好禮!有得學、有得拿,不要猶豫了,立即點此報名吧!

AWS Dev Day Taiwan 2023 活動詳細資訊
活動時間: 2023年10月20日(五) 10:00-16:00
活動地點:南港展覽館二館
報名方式:免費參與,立即點此報名
注意事項:報名成功者將於活動前三日收到行前通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