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雜工還低的薪水:從小聯盟無解低薪,看Carter Stewart拒絕美職的選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都知道小聯盟很苦,到底有多苦?或許可從數據略知一二。2018年小聯盟球員「平均年薪」如下:1A是6000美元、2A為9350美元,3A是15000美元。而一位1A選手就算打滿12個月,總薪資還比一位工友低。
文:陳光立
(本文原發表於2020/12/28)
2019年大聯盟保障底薪是55萬5000美元,2021年則調高至57萬500美元(約1600萬新台幣),聽起來還不賴。尤其對小聯盟球員而言,這就是努力打球的動力。要知道,聯盟大部分選手都靠這底薪過活,如Mike Trout、Bryce Harper這些一年幾千萬美元入帳的巨星少之又少。
一支大聯盟球隊每年入帳數千萬甚至上億美元,除了老闆、股東、高階管理人員、球員和教練團外,很少有資金向下配給小聯盟,低薪在那層級是常態,年輕選手得在糟糕的生活條件下,繳出明星般表現,以獲得教練團青睞逆流而上,這相當不簡單。
假設你是選秀順位高的新人,或許可少一點擔心。你可用一筆六位數和七位數的簽約金投資自己,盡可能縮短小聯盟難熬的日子,透過勤加苦練、較豐富資源擺脫窘迫上大聯盟。你我都知道小聯盟很苦,到底有多苦?或許可從數據略知一二。根據體育網站《The Athletic》披露,2018年小聯盟球員「平均年薪」如下:1A是6000美元、2A提升到9350美元,到3A是15000美元,即使聯盟承諾予以改善,但從美聯社報導得知,今日新人和短1A聯盟水平的球員最低周薪也不過400美元,1A可拿到500美元、2A是600美元,最接近大聯盟的3A是700美元。
一個禮拜拿400美元、一個月是1600美元,若球季持續五個月的話,那一年也不過才賺8000美元(約22萬新台幣)還要扣稅。為保持狀態,選手必須在休賽期自掏腰包練習,或者想辦法找另一份工作支持夢想。要知道,這待遇在美國社會屬於最底層,根據美國勞工局統計數據,在中小學打掃清潔的工友平均年薪約28000美元(約78萬新台幣)。換句話說,一位短期1A選手就算打滿12個月,總薪資還比一位工友低。
這麼辛苦盼的是什麼?就是大聯盟「平均」年薪400萬美元,就算再低也不少於基本的55萬5000美元,這是促使新秀更加賣力,透過打球改變現狀的獎勵計畫。以退役投手Rob Scahill為例,他在2018年離開球場前分別效力:洛磯、海盜、釀酒人、白襪隊,累積在大聯盟資歷是兩年又162天,生涯共獲得131萬美元報酬。
接受媒體專訪他說,2009年選秀會第八輪他得到11萬簽約金。小聯盟階段,幾乎都靠這筆錢和自己打工生活,一直熬到2013年才獲第一紙大聯盟合約共49萬元,但是得按待在3A和大聯盟的時間扣掉,所以真正拿到手是20萬3497美元。
那麼,一樣是出賣勞力,有必要折磨小聯盟的球員嗎?這是見仁見智,站在球員立場,這是不公平的壓榨,但某種層面來說,一旦選手滿足於小聯盟現狀,那麼上不上大聯盟就變得次要,甚至演變成獨立聯盟自創新局,當農場沒有收成時,還有存在必要嗎?
一位小聯盟打拼的選手Garrett Broshuis採取行動,對大聯盟提出集體訴訟。所持的理由,是潛力新秀既然為大聯盟系統一部分,為什麼報酬可以少於聯邦訂定的最低工資?憑什麼一位在3A等級的選手只能租小套房、睡空氣床,活在貧窮線以下?
站在法理層面,小聯盟支付的薪資確實理虧,但以經營者立場而言,小聯盟並不是大聯盟球迷看球外的低消費選擇,而是新秀養成的農場。或許乾脆撤掉小聯盟,學習亞洲走一軍、二軍甚至三軍路線,加快汰換周期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當時19歲的佛羅里達投手Carter Stewart,2019年放棄大聯盟選秀,在經紀人Scott Boras牽線下與日職的軟銀鷹簽約。早在2018年,他首輪第八順位被亞特蘭大勇士隊選中,是備受期待的新秀,雖因傷勢和簽約金200萬導致破局,理應於2019年仍大有可為,為何跑去陌生的日本發展?原因就在循日職一、二軍養成是捷徑,若Carter Stewart成功在一、兩年站穩日職,就能給予美國好手希望,告訴大家小聯盟非唯一選擇。

首先,Carter Stewart合約是6年700多萬美元,這比大聯盟給的簽約金和小聯盟薪水還高,背後主導的Scott Boras公開說道:「這(日職)給球員除了小聯盟或進大學多一個選擇,他們能在日本、韓國看到機會,這些職業隊伍對球員養成有一套。」
一年多過去,Carter Stewart過得怎麼樣?他在二軍登板15場,摘下3勝7敗而防禦率為4.16(截至2021年4月),仍處於養成階段。在接受美國體育媒體採訪時,這位遠渡亞洲的先鋒說:「相較於美國因疫情受到影響,日職能完整展開球季很幸運,我很高興不必擔心疫情蔓延而安心打球。」
Carter Stewart 坦承離開美國球界,多少與低薪和小聯盟生活的不確定性有關,他希望走一條妥當的自由市場途徑,在未來重返美國打大聯盟。因全球疫情均不樂觀,Carter Stewart一整年沒有回家,亦無機會和家人、女友碰面,目前是著眼季外訓練,希望能在一軍有突破性表現
在日本,Carter Stewart住九州的福岡市,少了社交生活後,大部分都上網打電動。在美國Eau Gallie的家人會寄送「家鄉口味」,譬如比日本飲料更甜的碳酸水、糖果等一解鄉愁。Carter Stewart的父親亦表示,很幸運兒子是跟日職簽約,若留在美國遇疫情根本連球都沒得打(此指2020年),更別談薪資這檔事。
Tags:
圓剛GC553G2開箱實測:全球首款支援HDMI 2.1規格USB實況擷取盒,支援最高4K144Hz HDR畫質,保留遊戲完整細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圓剛在今年COMPUTEX 2023首度推出支援HDMI 2.1規格的USB實況擷取盒Live Gamer Ultra 2.1 GC553G2,可支援最高4K144Hz通過畫質與4K60fps的影音擷取規格,可說是遊戲實況主、影音創作者的一大利器,癮特務搶先為大家帶來第一手開箱實測。
對於電競玩家而言,追求極致的聲光效果,除了核心的「電腦硬體」規格要夠力,另一個重要的硬體設備莫過於「電競螢幕」了。相較於一般螢幕60Hz的更新率,電競螢幕的更新率都是以「破百」為起步規格,除了Full HD、QHD解析度已經可以做到340Hz、240Hz以上的規格,也因為傳輸速度更快的HDMI 2.1規格漸成主流,讓超高解析度的頂級電競螢幕也有4K144Hz、4K120Hz的高標準,更能完美搭配次世代遊戲主機或是性能更為強大的NVIDIA GeForce RTX 40系列顯卡的桌機或筆電。
不過對於不少經常直播打電動的遊戲實況主,或是遊戲類主題的YouTuber、創作者來說,平常使用的「實況擷取卡 / 盒」若還停留在影像通過畫質(Pass-Through)最高4K60fps水準,不只影響到實際的遊戲體驗,可擷取的畫面僅4K30fps / 2K60fps的標準,也較難滿足影片成品高解析度、高順暢度的素材需求。

也正因為看到市場需求,視訊音訊解決方案大廠圓剛AVerMedia在今年的COMPUTEX 2023展場上首度發表的HDMI 2.1實況擷卡就讓眾多玩家相當期待,其中體積小巧便攜、採用外接形式的Live Gamer Ultra 2.1 GC553G2也將在近期上市,透過HDMI 2.1的進階規格,帶來最高4K144Hz的通過畫質,並能同時支援HDR與VRR規格。這意味著除了電腦平台,次世代主機如PlayStation5或Xbox Series X也都能夠完美搭配,同時也提供高4K60fps的影像擷取規格,甚至一次整合電競氛圍滿滿的自訂RGB燈效、以及實況或連線對戰時都超實用的「派對聊天」功能。
圓剛GC553G2媒體大禮包搶先看
Cool3c很榮幸受邀在GC553G2正式上市前就獲得提前開箱評測的機會,而且在收到評測設備時圓剛也給了一個超大驚喜!原來圓剛為了表示對GC553G2的重視,特別為參與評測的媒體與KOL打造了誠意滿滿的「特製大禮包」,趕快來看看裡面有什麼吧。



這款GC553G2的特製大禮包除了體積大的驚人,外盒設計也採用了圓剛產品經典的紅白配色,在打開盒蓋時,就看到了郭董事長的感謝信,同時下層也有包括本次開箱的主角GC553G2實況擷取盒、先前Cool3c也曾經開箱過、實況主必備的AM350錄音室等級麥克風,還有圓剛品牌人氣虛擬角色ELENA系列週邊,包括T恤、滑鼠墊與撲克牌,內容真的是非常豪華。
延伸閱讀:一分鐘講堂:圓剛 AM350 USB 電容式麥克風,在家也能享受 Pro 級專業錄音體驗



圓剛 GC553G2 實況擷取盒開箱
此次的產品外盒設計風格同樣為醒目的紅、白雙色配搭,封面可以看到GC553G2本體,並強調了HDMI 2.1規格支援之下實現了最高4K144通過畫質、最高4K60擷取畫質、以及VRR可變更新率的支援,可說是實況擷取盒產品的另一次「規格大躍進」,外盒背面也詳細介紹了產品的詳細規格與特色功能。


同時從側面抽出內盒時,也驚喜發現到圓剛在設計上的一個小彩蛋——內盒的彩虹漸層區塊看起來就像是從封面的紅色區塊延伸出來,視覺上也更具一體感。


盒內除了GC553G2本體,也提供了HDMI 2.1規格的視訊線、USB 3.2 Gen2 Type-C規格的連結線與一條3.5mm的音源線,可連結至耳麥或是遊戲主機手把上的音訊接口。


而GC553G2的外型設計也相當具獨特風格,除了整體格外小巧,也跳脫了實況擷取盒一定是「方方正正」的造型,四個邊角削切處理後的外型、搭配表層霧面處理的黑色外殼的質感讓人愛不釋手,而且圓剛也同步推出限量的白色版本,相信會是玩家更搶手的選擇。

GC553G2的正側面做了類似推進機進氣口的RGB燈效區,連結設備後就能呈現出極具電競風格的視覺效果,也能透過圓剛自家的AVerMdeia Gaming Ultilty工具進行燈效設定,同時也支援像是MSI MysticLight Sync、ASRock POLYCHROME SYNC等電競廠商的燈效同步功能;值得一提的是,GC553G2也是首度打入主要板廠RGB生態系的擷取盒產品,對於電競玩家來說,在使用上更具便利性。

在GC553G2的機身背面配置了所有的連接埠,包括與電腦連結的USB 3.2 Gen2 Type-C接口,就提供了更快10Gbps的傳輸速度;HDMI 2.1規格同樣有IN與OUT兩個埠位,分別連結訊號源與輸出的電競螢幕,另外3.5 mm的音訊孔有兩組,分別可支援玩家使用的耳麥,以及遊戲主機搖桿上的音訊孔,方便玩家在電腦端工具來調整不同音源的音量。


功能實測
圓剛GC553G2的最大優點,就是採用USB連結的設計可以即插即用,也因此無論是桌上型主機或是筆電,都可以成為視訊擷取的操控平台,透過圓剛官方的AVerMedia Gaming Utility,就能完整掌握GC553G2的功能狀態,訊號源的設置,以及當下影像、聲音的訊號狀態,音訊設定,RGB燈效控制等,上手並不困難。

當然,GC553G2主打的功能之一,就是透過HDMI 2.1做到通過畫質(Pass-Through)支援最高4K144Hz的電競級規格,在實測時我們也搭配了MSI的4K144Hz電競螢幕MAG274UPF,並連結了支援HDMI 2.1的電競筆電,確實可以達到4K144Hz的顯示規格,除了畫面的流暢度更為順滑、穩定,也絲毫不會有操作延遲的狀況,即便GC553G2處於畫面擷取的狀態下,玩家也能有最佳的遊戲體驗,相較於使用單一電腦同時進行遊戲運行與直播會更為穩定,不會有硬體效能被吃滿造成畫面延遲甚至遊戲當機閃退的情況。




在畫面擷取方面,GC553G2提供了規格更高的4K60fps錄製能力,讓影音創作者可以取得動態效果更順暢的畫面素材,由於目前GC553G2還未支援圓剛本家的ReCentral直播工具(官方未來會再更新支援),因此我們使用了OBS Studio來實測畫面錄製,由於動態影音的擷取還是蠻吃效能的,官方建議的最低硬體需求為六代Intel Core i5、NVIDIA GeForce GTX 1060以上的規格。


以筆者使用的測試環境為Intel Core i7-10700、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的規格來說,設定擷取4K60fps的格式的影音,可透過NVIDIA NVENC HEVC的硬體編碼加速,設置VBR 動態位元速率在35000 – 40000 Kbps,並以預置P5高畫質設定流暢錄製畫面,實測錄製一段1分鐘左右的影片檔案大小約300MB左右,動態位元速率可達38,000 Kbps左右,若是使用電腦平台規格更佳,應該可以將相關設定再調高,獲得更為細膩的畫質表現。

此外,實際使用GC553G2來遊玩PS5也是完全沒問題,訊號可以正確顯示,同時也能開啟VRR功能來優化遊戲的動態效果,並能支援HDR功能,完全不浪費遊戲主機的效能,為玩家帶來最佳的遊戲體驗。

結語
在遊戲實測擷取盒產品領域,圓剛一直以來都佔居領導地位,而今年全新推出的GC553G2也再一次將規格推升至新高度,相較於前一代的GC553,GC553G2維持了體積小巧、即插即用的便利性,並透過HDMI 2.1規格的導入,讓視訊通過畫質從4K60Hz提升至4K144Hz的新規格,也讓使用者無需因為遊戲畫面的擷取需求,而對遊戲體驗有所妥協。VRR可變更新率的支援,更讓遊戲畫面保持穩定狀態,不會有畫面撕裂、卡頓或是閃爍的情況;還有GC553G2也能完美支援次世代遊戲主機PS5與Xbox Series X,讓應用面更為廣泛。

此外,GC553G2提供更高的4K60fps影音擷取規格,能提供品質更佳的直播、影音創作素材應用,還加入派對聊天的音訊控制功能,讓玩家能夠同時聽清楚遊戲內與連線隊友的聲音,也能在直播時控制不同音源的音量。值得一提的是,GC553G2內建的RGB燈效區塊也為玩家帶來更多電競氛圍與可玩性,除了透過易於上手的AVerMedia Gaming Utility自定不同的燈光效果,也是首款可支援主流電競品牌RGB燈效生態系的實況擷取盒,更能滿足電競玩家對於風格化的需求。

對於有遊戲畫面擷取需求的使用者來說,GC553G2毫無疑問會是目前市面上最值得推薦入手的工具,除了即插即用、免安裝的便利性,也提供了同類型產品中的最高規格,包括追求高畫質直播效果的遊戲實況主,需要高畫質遊戲素材的影音創作者,還有日常訓練需要留存畫面記錄的電競選手,都能透過GC553G2獲得更高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