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今日新增本土206例,指揮中心發布4大醫療應變策略&企業運營指引

今日新增本土206例,指揮中心發布4大醫療應變策略&企業運營指引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日新增之206例本土個案為90男116女,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4月6日至5月15日,居住縣市分別為臺北市89例、新北市97例、彰化縣9例、宜蘭縣及新竹縣各3例、桃園市及基隆市各2例、臺中市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16日的記者會上,公布國內新增207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206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

今日新增之206例本土個案為90男116女,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4月6日至5月15日,居住縣市分別為臺北市89例、新北市97例、彰化縣9例、宜蘭縣及新竹縣各3例、桃園市及基隆市各2例、臺中市1例。

指揮中心說明,其中茶藝館相關105例、萬華活動史相關44例、某社團相關5例、宜蘭遊藝場相關3例、南部進香團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之1例境外移入個案為印度籍20多歲女性, 於5月8日自印度入境 ,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來臺期間無症狀,於15日確診。

05_16_分縣市_深色新增數量_2

在記者會上,指揮中心也說明了如果接觸到確診者應該要如何因應:

跟確診者接觸過怎麼辦

授權各縣市發布確診者活動史

因應近期本土疫情升溫,指揮中心授權各縣市政府以「指揮中心記者會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發布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有關個案資料可公開與不可公開的標準如下:

Image_from_iOS_(18)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Image_from_iOS_(19)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發布企業運營指引

為降低疫情對企業營運的衝擊,指揮中心要求各企業落實「企業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持續營運指引」。

指揮中心指出疫情已進入「發生持續性或廣泛性社區傳播」,建議企業依疫情情境、風險評估、因應對策、應變組織和緊急聯絡網、持續營運計畫演練五大架構,落實企業內部的持續營運計畫。

建議企業盤點核心任務、衝擊面,並分別建議從人員、業務、生產、營運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分別就保護員工降低感染風險、人員辦公、出勤及出差方式改變因應、企業持續營運因應措施。

指揮中心建議企業:

  1. 執行員工健康監測計畫及異常追蹤處理機制。
  2. 落實生病在家休息。
  3. 彈性調整人力,啟動異地辦公或在家上班機制。
  4. 進行空間調整,讓人員保持適當間距,將員工間及與客戶或其他合作夥伴間進行空間區隔。若無法維持社交距離,須配戴口罩。
  5. 員工餐廳須保持桌與桌距離1.5公尺以上或設有隔屏,餐桌設有隔板。若無法落實,以外帶為之。
  6. 取消或延後與工作相關的集會或活動或改其他替代方案(如視訊)。請員工勿參加集會活動。
  7. 部份幼兒托育和學校可能會暫停上課,提供彈性請假照顧兒童。

指揮中心建議企業依計畫成立應變小組,依照中央指揮中心的建議,針對疫情進行滾動式管理。

0516-3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發布4大醫療應變策略

指揮中心宣布為確保醫療量能,即日起全國醫療機構實施下列醫療應變:

  • 門診營運降載

各醫院依病人治療之急迫性,評估病人風險後,可決定提供或延遲診療。健檢、美容、預定手術或檢查、物理及職能復健等可延遲診療之醫療暫緩門診。

  • 加強社區監測通報採檢

病人於入院前一律篩檢,採檢後至入院前待在家中,避免外出。緊急需住院者,於入住病房前一律採檢。檢驗結果為陰性也僅能作為當下疾病狀態之判定,但無法排除病人為已遭感染但尚在潛伏期的可能,因此應持續監測健康狀況。

住院期間若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味覺嗅覺喪失、不明腹瀉等相關症狀或醫師懷疑時進行採檢。

  • 加強員工健康監測

落實工作人員每日體溫量測及健康狀況監測,有疑似症狀應立即通報採檢。5-7天針對急診、加護病房及專責病房等高風險單位醫療照護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鼻咽或深喉唾液採檢。

  • 國際醫療暫停(特殊或緊急採專案許可除外)

延伸閱讀:

台灣防疫首次採用「抗原快篩」,原理、效果一次看懂

【防疫足跡地圖】一次查詢4月以來COVID-19確診者所有公共場所活動史(持續更新)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