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部宣布明起全國各級學校停課至28日,大專院校及高中以下改採線上教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因應我國疫情近日急速升溫,教育部長潘文忠今(18)日下午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宣布,自明(19)日起至28日止,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大專校院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改採線上教學,學生居家遠端學習不到校,線上教學為正式課程,暑假期間不另行補課為原則。
2021/05/18 14:50 更新 責任編輯:潘柏翰|核稿編輯:楊士範
因應我國疫情近日急速升溫,教育部長潘文忠今(18)日下午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宣布,自明(19)日起至28日止,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且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等各類教育機構亦同時配合停課,請所有學生停止前往在家學習。
大專校院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改採線上教學,學生居家遠端學習不到校,線上教學為正式課程,暑假期間不另行補課為原則。
教育部表示,高中以下學校啟動線上學習期間(5月19日至5月28日),家長其中一人如有照顧12歲以下之學童,或國民中學、高級中等學校、五專一、二、三年級持有身心障礙證明子女之需求者,得申請「防疫照顧假」。依人事行政總處規定,家長得申請防疫照顧假,各機關不得拒絕,且不得影響考績或為其他不利處分;期間不予支薪。
教育部表示,學生家中若無數位學習設備,可向學校借用;高中以下學生(含幼兒園)之家長因故無法在家照顧或學生無法進行居家學習者,學校(含幼兒園)仍應安排人力,提供學生到校學習、照顧及用餐。
(以下內容刊登於5月17日)
原標題:雙北明起高中以下停課2週,全台還有哪些縣市已宣布停課?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疫情自前(15)天急速升溫,各縣市也陸續傳出確診個案。《關鍵評論網》彙整全台目前已宣布停課的縣市,整理如下:
- 台北市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7)早召開記者會,宣布雙北自明(18)天起高中以下停課到28日,包含幼兒園、補習班、安親班、課後照顧中心等。
- 新北市
新北市長侯友宜已與台北市達成共識,宣布雙北自明天起高中以下停課到28日,包含幼兒園、補習班、安親班、課後照顧中心等。
- 桃園市
《聯合新聞網》報導,新竹市長林智堅稍早宣布,基於防疫考量,為維護學校學生健康,與桃園市長鄭文燦、新竹縣長楊文科共同宣布,明(18)天起高三生、國三生可在家學習不到校上課,改採遠端學習。
《自由時報》報導,桃園市傳出有母親日前帶著2名分別就讀國中、國小的孩子,到台北市萬華區訪友,導致3人染疫;2名學生就讀學校分別在昨(16)天傍晚、晚間緊急發出公告表示,今日起停課至30日止。
- 台中市
《中央社》報導,台中市政府昨天晚間指出,重慶國小出現1名六年級學生確診個案,今日起至31日重慶國小停課,將改採線上教學,確保學生受教權益。此外,環保局今日早上將至學校進行全面性消毒作業。台中市教育局將持續追蹤該校師生健康狀況。
- 台南市
《聯合新聞網》報導,台南市長黃偉哲昨晩宣布,台南市高三與國三畢業班學生若有個別需求者,經家長同意後,得以請假方式不到校上課,兼顧安全防疫與學生個別學習需求。
- 高雄市
《蘋果日報》報導,高雄市府今表示,兼顧安全防疫與學生個別學習需求,今表示高三、國三畢業班學生若有個別需求者,經家長同意後,得向學校提出請假不到校上課。陳其邁稍後也再宣佈,高中(含)以下學生,基於防疫需要,都可請假不上課。
- 基隆市
基隆市政府今天上午宣布,明(18)天起基隆市國三及高三生停止上課。
- 新竹市
《聯合新聞網》報導,新竹市長林智堅稍早宣布,基於防疫考量,為維護學校學生健康,與桃園市長鄭文燦、新竹縣長楊文科共同宣布,明天起高三生、國三生可在家學習不到校上課,改採遠端學習。
- 新竹縣
新竹縣長、新竹市長與桃園市長今天稍早共同宣布,明天起高三生、國三生可在家學習不到校上課,改採遠端學習。
- 苗栗縣
《中央社》報導,苗栗縣大倫國中傳出2班級停課。縣府教育處昨晚指出,因該校1名國三籃球隊員與搭自強號返回台南確診婦人同車廂,故列為居家隔離對象,他所接觸2班級停課自主健康管理14天。
- 彰化縣
《自由時報》報導,彰化縣目前的確診者中有1名為學生,該生該校同班60位師生都全部採檢並隔離,該班今天停課。
- 宜蘭縣
《聯合新聞網》報導,宜蘭縣長林姿妙昨天宣布,17日起至28日,全面暫停縣內所有公祭儀式、縣府下周起擴大彈性上下班、國三及高三學生下周起可以不到校上課。
延伸閱讀:
- 雙北明起至5/28高中以下學校、補習班、托嬰全面停課,受影響學生超過33萬人
- 故宮、奈良美智、塩田千春特展「暫停開放」,北北基桃等縣市關閉場所一次看
- 今日新增本土206例,指揮中心發布4大醫療應變策略&企業運營指引
新聞來源:
- 全國各級學校因應疫情停課居家線上學習(教育部新聞稿)
- 2兄妹陪母親至萬華訪友染疫 桃園1國中1國小明起停課兩週(自由時報)
- 新竹市府宣布 28日前高三、國三生可選擇「不到校上課」(聯合新聞網)
- 台中市重慶國小1學生確診 全校停課至31日(中央社)
- 台南市晚間宣布 國三高三學生可以請假不到校上課(聯合新聞網)
- 【疫情大爆發】陳其邁宣布:高中以下學生即起可請假不上學(蘋果日報)
- 1學生與台南確診婦同車廂 苗栗大倫國中2班停課(中央社)
- 彰化新增9人染疫含2家族1團體 1學生確診同班匡列60人停課(自由時報)
- 宜蘭跟進雙北!林姿妙宣布國三及高三生不必到校上課 擴大彈性上下班(聯合新聞網)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1-05-18 現階段旅遊、接觸史已非重點,增加採檢量找出感染者是當務之急
- 2021-05-18 新增245例COVID-19確診、2人死亡,明起至5/28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
- 2021-05-18 【更新】教育部宣布明起全國各級學校停課至28日,大專院校及高中以下改採線上教學
- 2021-05-18 美國急診醫師:醫院不能只把防疫當作「急診」的問題,否則就是崩盤的開始
- 2021-05-18 台灣進入社區感染,該是增加疫苗接種點的時候了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糧食生產是農漁業的主要功能,順應環境選擇不同的作物與耕種策略,是農漁民智慧的累積,臺灣的農漁業實力更是享譽國際。然而,由於整體產業結構轉型、生活型態轉變,傳統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較不容易成為新世代就業的優先選項,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創造新商機、吸引年輕人返鄉,是各界都在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各國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以實踐減碳,在不同場域、建物等結合光電開發的複合式發展模式,成為兼顧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的趨勢正在農漁業現場發生。
農漁業結合光電創造附加價值
農電共生可提供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還能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天氣影響,提高生產韌性,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躉售,提升農民收入。著眼於光電帶來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國家看好農業結合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德國、日本已有多個果園結合太陽光電從事農電共生,法國也實驗在成列的葡萄藤上安裝太陽光電模組。
不只農業,國際也開始出現結合水產養殖與太陽光電的漁電共生。例如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發展出太陽能牡蠣生產系統,不僅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漁產收穫量更高達傳統養殖場的45倍;而在養蝦大國越南,也開始執行養蝦場結合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計畫,為養殖場提供穩定電力並帶來漁獲,一舉兩得。

數位轉型為漁電共生添助力
漁電共生是利用漁業養殖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期能改善生產環境、增加漁民收益,創造土地多元利用,是臺灣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不過其他國家與臺灣的漁電共生開發型態不太一樣,其他國家多以沿海鋪設水面型光電為主,臺灣的漁電共生則採用室內養殖場搭配屋頂型光電,或室外魚塭搭配立柱型/水面型/塭堤型光電設備,近年來在許多漁民與光電業者的努力合作下,這樣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展現效益。
不同養殖物種的環境需求不一,漁電共生導入的過程須經磨合,運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冬天防寒害、夏天助降溫,並配合不同物種的習性調整投料策略,同時結合數位環境監控系統調節養殖環境,進而達到提高漁獲收益之積極目的。

光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讓原本衰頹的產業地景重現生機,例如位於臺南七股的日運案場,原本是高鹽度的廢棄魚塭地,在養殖專家與在地青年的協力下,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搭配AI數位化儀器監控養殖過程,持續累積養殖數據建立資料庫,烏魚、虱目魚、白蝦的混養模式已多次收成;四鯤鯓漁電共生案場過去同樣是廢棄魚塭,改建為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後,能精準控制環境變數以從事精緻養殖,已成功育成一尾重達30克以上的白蝦。
由於漁電共生帶來的效益逐漸獲得認同,有別於過去多為光電業者發起的開發模式,最近也出現由漁民發起的漁電共生規劃,例如茄萣區不少養殖戶視漁電共生為吸引青農返鄉的契機,積極爭取納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目前採用塭堤型與立柱型的光電設施,養殖的虱目魚也已開始收成。

養殖漁業正在實現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
數十年來漁民的養殖專業與經營視野,讓臺灣水產養殖產業在國際上向來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確實也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從業人口老化凋零的挑戰;如今結合光電的漁電共生模式,讓原本看似傳統的一級產業開始蛻變,養殖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也吸引更多青年關注與投入;臺灣養殖王國的美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藉由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再次展現耀眼光芒。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