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紀念「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反映拜登積極與中共爭奪華裔認同

美軍紀念「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反映拜登積極與中共爭奪華裔認同
Photo Credit: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拜登總統領導下的美國軍方,選擇陳瑞鈿、朱安琪與呂超然為亞裔典範人物,自然是希望今天的華裔美國人以他們為榮,繼續為增加美國社會的多元與包容做出貢獻。

5月不只有星際大戰紀念日,而且還是美國一年一度的亞洲-太平洋裔美國人傳統月(Asian Pacific American Heritage Month),目的是要向現今定居美國的2140萬亞太裔人口致敬。就如同每年10月份的黑人歷史月(Black History Month)一樣,於1978年10月通過立法的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是為了表揚亞太裔美國人在過去200年來為美國的歷史、社會與文化帶來的貢獻。

起初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只是為期七天的亞太裔美國人傳統周,僅限於每年5月份第一個周末後的七天。不過隨著從亞洲-太平洋地區,尤其是包括台灣在內的東亞地區人口移民美國越來越多,亞太裔在美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亞太裔美國人傳統周自1990年開始擴大為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此一只紀念,不放假的紀念月,代表著美國變得更加多元與寬容。

身為華裔美國人,這個傳統月對筆者而言當然也是深具意義,至少代表來自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我們被接納為美利堅大家族的一員,能驕傲訴說自己先祖的歷史還有對美國的貢獻。無論是從非洲裔、拉丁裔還是亞太裔的角度出發,美軍永遠都是促進族群融合的先鋒,在紀念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上不落人後,各軍種都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

比如美國空軍推出了抗戰期間加入中華民國空軍,投入對日作戰的華僑飛行員陳瑞鈿。陳瑞鈿雖然不曾參加過美國空軍,卻因為具有華裔美國人身份,而且又在美國正式參戰前就成為擊落超過5架敵機的王牌飛行員,從而被視為美國首位二戰空戰英雄。美軍陸戰隊推出的,則是韓戰期間在朝鮮戰場上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對峙的華裔陸戰隊少校呂超然。

之所以如此彰顯亞太裔英雄,尤其是彰顯亞太裔的抗日反共英雄,顯然是為了讓世人知道亞太裔美國人同樣可以為了美國的價值而戰。拉高亞太裔英雄的地位對內能促進美國團結,對外則能與這些亞太裔英雄的「父祖之國」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係,更有效率壓制中共的崛起。而在中國已經為美國所針對情況下,陳瑞鈿與呂超然的「父祖之國」自然只可能是以台灣為代表的自由中國。

與川普不同的反共戰略

從美國對外政策來看,如果川普對中共的圍堵是採取「單邊主義」,在把所有盟邦都得罪的情況下反共,那麼目前拜登總統對中共的圍堵就是採取「多邊主義」,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盟國來反共。川普在面對內部問題的時候,同樣也是以煽動內部矛盾來做為對抗中共的手段。比如去年爆發Covid-19危機,川普就以稱呼Covid-19為「中國病毒」的方式,煽動針對華裔的族群仇恨。

此舉造成針對華裔,甚至於亞裔、亞太裔的暴力事件不斷傳出。根據停止仇恨亞太裔美國人組織(Stop AAPI Hate)統計,自2020年以來已經爆發3795針對亞太裔美國人的攻擊事件,其中包括口頭羞辱與暴力相向。光是在2021年2月到3月間,就有500起投訴被統計出來。而且根據流傳到網路上的影片,對亞太裔族群暴力相向者,絕大多數又是其他膚色的少數族裔。

顯見川普總統操弄黑白衝突與移民問題,導致平常被白人歧視欺壓的非洲裔美國人、中東裔美國人或者拉丁裔美國人選擇找亞太裔出氣。在Covid-19的侵襲之下,美國的團結遭遇到南北戰爭以來的前所未有挑戰。許多遭受自家人敵視的亞太裔美國人對美國失去信心,輕者選擇返回自己的「父祖之國」,重者則將寄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崛起後替自己「討公道」。

拜登總統顯然看到了對亞太裔美國人的暴力相向,會導致這群以往在美國被視為「模範少數族裔」的族群倒向美國的戰略競爭者。所以他在參選的時候,就透過在華文媒體《世界日報》上發表政見,強調美國新政府的任務是團結所有的族裔共同面對挑戰。等到拜登總統上台後,他也是說到做到的提名了諸多華裔進入聯邦政府服務,他們當中不少人還有台灣背景。

專門負責與兩岸進行貿易談判的貿易代表戴琪、和中共進行太空競賽的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試驗室工程師嚴正、劉登凱、同中共開展外交戰的駐聯合國改革與管理事務代表盧沛寧,還有在軍事上推展印太戰略的國防部政策次長徐若冰。值得一提的是,戴琪、嚴正、盧沛寧以及徐若冰都出自台灣的外省家庭,而且與大陸時期的國民政府都有極為密切的淵源。

AP_21132603278498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出自台灣外省家庭的戴琪

加入中華民國空軍的美國英雄

首先是拜登總統比川普總統更瞭解,過去70年來與美國一起圍堵中共最積極的盟邦不是日本、南韓、南越、泰國或者菲律賓,而是被中共打到台灣的中華民國。尤其是中華民國空軍,不只在歷次台海空戰中重創解放軍空軍或者海軍航空兵,還派遣黑蝙蝠中隊和黑貓中隊飛往大陸替美國執行特種作戰任務。此一歷史淵源,就連日本航空自衛隊也沒有辦法輕易取代。

更何況早在美國參戰前,就已經有為數不少的華裔美國人返回中國投入對日抗戰。當年的美國政府基於「中立法案」,並不鼓勵華裔美國人回國參戰,甚至還剝奪了部份華裔美國人的國籍。後來因為美國參加太平洋戰爭,這些華裔美國人才得到平反,並加入美國陸軍航空軍繼續協助國民政府抵抗侵華日軍。華人在美國的地位,也在《排華法案》被移除後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然而根深蒂固的種族觀念,卻不是那麼容易在白人主導的美國社會裡根除。所以創下擊落8架日機擊落後,因為負傷而回到美國的陳瑞鈿少校仍擺脫不了種族歧視,他一生都只能在波特蘭的一家小郵局服務,主流社會更不願意承認他是第一位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空戰英雄。直到經過60年代的民權運動洗禮之後,美國社會對陳瑞鈿的態度才出現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