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以巴衝突跟東南亞的關係:為何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共同譴責以色列?

以巴衝突跟東南亞的關係:為何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共同譴責以色列?
圖為2017年12月22日,在吉隆坡爆發的反以色列示威。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無論是在宗教或外交立場,多支持巴勒斯坦,而且以巴局勢往往會牽動這幾個東南亞國家的國內政治,如當地穆斯林政治人物,會對以色列、美國表達強硬立場,以爭取國內穆斯林的支持。

近日,以色列與控制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相互發動攻擊,激烈的軍事衝突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如以色列反擊哈瑪斯的空襲行動造成130人傷亡。而就在5月16日,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的國家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強烈譴責以色列的空襲行動,三國要求聯合國採取緊急行動,確保巴勒斯坦人民安全。

那為何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等國會發表譴責以色列的聯合聲明呢?首先,這三個東協國家的人民,主要是穆斯林,因此外交政策會重視伊斯蘭政權的巴勒斯坦,因此在東協十國中,至今印尼、馬來西亞、汶萊仍未與以色列建交。

中央社》報導,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汶萊蘇丹哈山納包奇亞(Sultan Hassanal Bolkiah)的聯合聲明指出,對於以色列一再針對巴勒斯坦占領區、東耶路撒冷(East Jerusalem)以及加薩走廊(Gaza Strip)發動攻擊,且造成嚴重傷亡,發表了最強烈的譴責。

聲明還提到,他們嚴重關切以色列擴大屯墾區的非法作法,並譴責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占領區以非人道、殖民、種族隔離的政策對待巴勒斯坦人;對於以色列公然違反國際法、人道及人權法,國際社會應立即採取行動,讓以色列對這些作為負起責任。

同時,在以巴問題上,印尼、馬來西亞、汶萊三國均奉行「兩國方案」(Two-state solution ),即讓巴勒斯坦以1967年戰爭前的邊界為國土、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建國,三國領導人也在這次的聯合聲明中再次強調了「兩國方案」的重要性。

以巴局勢牽動東南亞

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無論是在宗教或外交立場,多支持巴勒斯坦,而且以巴局勢往往會牽動這幾個東南亞國家的國內政治,如當地穆斯林政治人物,會對以色列、美國表達強硬立場,以爭取國內穆斯林的支持。

例如,在2017年12月,印尼、馬來西亞的穆斯林為抗議美國總統川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因此發起示威遊行。當時印尼總統佐科威呼籲參與伊斯蘭合作組織的成員國應團結起來,維護巴勒斯坦人民的權益,時任馬來西亞首相納吉亦稱「穆斯林不可能會認同這項建議」,並指出川普此決定將進一步惡化巴勒斯坦的問題。

而前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Tun Mahathir bin Mohamad),亦是位常對西方強權表達強硬立場的政治人物。馬哈迪除了在2017年12月,以在野黨領袖身份出席在吉隆坡的示威遊行外,他在2018年5月二度拜相後,也持續在以巴問題上抨擊美國。

例如,在去年2月8日,馬哈迪在吉隆坡舉辦的第三屆「聖城議員聯盟」(The League of Parliamentarians for Al-Quds)會議上,批評美國單方面與以色列推動「中東和平計劃」,排擠巴勒斯坦,因此他建議美國總統川普應辭職下台。對於馬哈迪的批評,當時美國駐馬大使館在推特上表示對馬哈迪的言論感到表達,認為馬哈迪未能符合兩國長期以來建設性對話的精神。

AP_17349319096144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2017年12月15日,為反對美國總統川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當時馬哈迪在美國駐馬大使館前演講。

相對於馬哈迪,現任馬國首相慕尤丁的姿態並不強烈,但仍積極維持與哈瑪斯的關係。《馬新社》報導,慕尤丁16日與人在卡達首都多哈的哈瑪斯政治局主任依斯邁哈尼耶通話,慕尤丁告訴依斯邁哈尼耶「我代表全馬人民,就巴勒斯坦人民遭以色列暴力襲擊的傷亡事件致哀。」

慕尤丁在官方臉書指出,依斯邁哈尼耶感謝馬國人民的關懷和持續幫助受苦難的巴勒斯坦人。慕尤丁重申,馬國會致力於設法幫助巴勒斯坦人減輕苦難,包括出動非政府組織和人民進行人道救援。

另一方面,馬國獨立媒體《當今大馬》報導,日前少數當地媒體報導稱,以色列當局擬對付身在海外四個國家的哈瑪斯領袖,因為這些國家有哈瑪斯良好關係,其中包括馬來西亞、伊朗、土耳其和卡達。

不過《當今大馬》也強調,進行報導的幾家馬國媒體,相關新聞的準確性有待查證,而國際主流媒體也未見相關報導。儘管如此,馬國內政部長韓沙再努丁依然發文告指出,內政部會嚴正看待以色列當局對身在馬國的巴勒斯坦領袖的威脅,他強調警方及其它安全機構會加強維護國人和國內巴勒斯坦人的安全。

實際上,據傳過去以色列曾在馬國發動過刺殺行動。2018年4月21日,在馬國擔任講師的巴勒斯坦男性法迪・穆罕默德・巴德希(Fadi Mohammad al-Batsh)中槍身亡,事後哈瑪斯政治局主任依斯邁哈尼耶證實,巴德希乃哈瑪斯成員。

路透社》報導,哈瑪斯指控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 )是幕後黑手,不過以色列國防部反駁稱,巴德希有可能是因巴勒斯坦人的內部爭端身亡。根據當時馬國警方調閱的監視器記錄,兩名男性朝巴德希開了14槍後逃逸,馬國官方相信這兩人是服務於國外情報機構,至今這命案未被偵破。

RTX5YR33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2018年4月26日,巴德希的遺體送抵加薩。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


“2021以巴衝突”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