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落水只為工程做環評?香港水下考古的困難與建議

潛落水只為工程做環評?香港水下考古的困難與建議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透過在香港積極推動水下考古的香港海事博物館、HKUHG成員,與及香港水下考古總會主席胡名川先生的專訪和資料搜集,嘗試分析現時香港水考下古的困難,並且提出可行建議。

[26] 劉麗娜,《中國水下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頁18。

[27] 〈中國爭取儘早成為“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締約國〉,《搜狐新聞》(北京),2003年11月18日。擷取日期:2020年11月5日,http://news.sohu.com/2003/11/18/77/news215737702.shtml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心簡介,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擷取日期:2020年11月5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心简介 (uch-china.com) 劉麗娜,《中國水下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頁101、121-149、152-153。 Liu Lina (2014, April 20), A Chinese Perspective o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cheme for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MUA Resource Centre, pp. 7-8. 7aa041be256dde0ecdb7d04bccec34a3.pdf (themua.org)

[28] 資料來自2020年11月9日與胡名川先生的面訪。

[29] UNESCO (2001, November 02),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UNESCO. Paris. Conventions (unesco.org)

[30] 2001年《公约》文本,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2009。

[31] 〈批港府對海洋考古零幫助專家冀增活動推廣〉,2018年5月18日,《東網》(香港)。擷取日期:2020年11月6日,

[32] 深水考古資料收集的挑戰源在於測量成本、水下環境所帶來的安全問題、沉船和水下考古遺趾周邊的生物環境狀況等。加上某些地點有出入限制,因此在水下收集資料所面對的困難和需時很高,由此所生產生的成本亦相應提高。3D at Depth (2017, April 28). 3D at Depth continues to drive growth for subsea lidar technology worldwide. 3D at Depth.

[33] 3D at Depth (2019, Apr 08). 3D at Depth subsea laser lidar takes underwater survey capabilities to the next level for recent Douglas TBD-1 devastator expedition. 3D at Depth.

[34] ØyvindØdegård et la. A new method for underwater archaeological surveying using sensors and unmanned platforms, pp. 487.

[35] 胡名川,《水下考古奇兵實錄》,頁13。

[36] 在2020年11月7日與HKUHG的視像專訪中,成員陳基業先生表示直至目前為止合資格潛水員已達100位。Hong Kong Maritime Museum and Bill Jeffery. (2014). A proposal for Hong Kong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programme. Hong Kong Maritime Museum, pp. 3-6.

[37] Steven Gallagher. (2014, May 20). Protecting the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waters surrounding Hong Kong, pp. 11.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