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一周內兩次大停電,電力吃緊可能跟「經濟成長率」大幅上修有關?

一周內兩次大停電,電力吃緊可能跟「經濟成長率」大幅上修有關?
圖為高雄市前鎮區一心路17日停電狀況。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出口暢旺台股上萬七,一則喜一則憂,經濟大幅成長是兩面刃,若電力基礎建設未見完善,可能抑制台灣的產業發展;經濟成長太快,卻又可能使得能源短缺。

台電屢傳停電事故,引起國人憂心台灣是否有電力不足的問題。而台灣近年如人口、氣溫等條件中並無太大改變,唯獨因防疫有成使工業產值大幅提升,出口率屢創佳績,2021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大幅上修至8.16%。沒想到,「喜訊」卻成為「隱憂」。

能源局評估報告中顯示經濟成長率、產業結構、人口成長、氣溫以及電價等,為主要電力規劃考量,又以傳統產業有極密切關係。能源專家強調,經濟成長是兩面刃,若電力基礎建設未見完善,可能抑制台灣的產業發展;經濟成長太快,卻又使能源短缺。因此,應促使政府部門多思考將來可能遇到的窘境,否則不但吃不到經濟起飛的果實,反而種下供電不足的苦果。

台灣一周內兩次大停電

台灣五天內發生兩次分區供電窘境,引起國人對於台灣「供電能力」的質疑,撇除日前5月13日的電網問題。5月17日台電則坦承,確實有供電不足的問題。按照以往氣候紀錄和用電情形,推估負載尖峰應為3680萬瓩,但該日下午一度飆至3744萬瓩,比預期多64萬瓩。

台電強調,數據不僅是歷年5月新高,也接近歷史高峰3802萬瓩,再加上大修機組尚未歸隊、興達電廠1號機故障、水情不佳造成水力發電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等綜合因素,導致必須啟動卸載機制,以保護電網,這樣的聲明正式確立台灣目前電力吃緊的問題。

許多人疑問為什麼明明還沒有到夏日用電高峰,為什麼台電卻強調用電量已經到達歷史高點。

根據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處長許勝豐研究指出,經濟發展狀況好的時候,電力需求成長率高,經濟發展遲緩時,電力需求成長率低。只要經濟持續發展、產業持續成長,電力的需求必定隨之成長,反之,當經濟衰退時,電力需求也將同步下降。

從數據看經濟發展和電力供給的關係

許勝豐表示,從下圖可以看出2008年(金融海嘯)、2015年(歐債危機)六大用電量衰退產業,景氣有多慘,看用電量就知道。台電統計,以2015年來說,用電量年減0.01%,預估全年將是「用電零成長」,為歐債危機後首見。主因是國內工商業用電大幅衰退,代表國內經濟正在縮減。顯見經濟發展與使用電量成正相關。

截圖_2021-05-18_下午3_25_52
許勝豐 / 電力供給與產業發展之關係探討─經濟成長觀點

他說,隨著經濟成長率上揚,用電量多呈現成長走勢,90年代每年都有4、5%正成長,僅有2009年金融海嘯出現負成長3.3%,2012年歐債危機時負成長0.6%。

在經濟部能源局的電力規劃中也指出,台灣過去電力供給規劃,是受到經濟成長率、產業結構、人口成長、氣溫以及電價等影響。其中,也根據歷史數據推估經濟成長率的發展,並預測未來應有供電成長率。著手展開長達十多年的電力計畫。

許勝豐的研究顯示,過去台灣評估電力供給,多將「經濟成長率」當作重要衡量指標。

例如,經濟部能源局於2014年,做出的全國長期負載預測與電力開發規劃規劃摘要報告,皆評估自2015年經濟成長率3.5%後,開始逐年下滑到2021年2.5%(下圖所示),之後一路下探到2%。而與其相應的全國供電成長率,也自2014年左右開始下滑,兩圖對照走勢亦呈正相關。

截圖_2021-05-18_下午2_25_39
許勝豐 / 電力供給與產業發展之關係探討─經濟成長觀點
截圖_2021-05-18_下午4_16_44
經濟部能源局

受惠去年防疫有成 出口暢旺經濟成長驚人

沒想到,去年因受新冠疫情、中美對抗影響,導致台灣出口暢旺,央行大幅上修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至4.53%,創下2015年以來、近7年新高水準。

本來預期經濟成長率應逐年降低,未料,隨去年疫情後徹底反轉,股市上萬七、出口屢創新高,而由半導體領軍、各產業遍地開花,而傳統產業更是亮眼,股市也有了驚人的漲勢,2021第一季外銷訂單,創下「最強第1季」的美譽。

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2021年3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36.6億美元,達歷年同月新高年增率則為33.3%,「連13紅」。統計處今日也公布第1季外銷訂單金額為1489.7億美元,季年增42.9%。

許勝豐強調,台灣經濟發展背後,約有「六成」的電力消費用電量是屬於「工業部門」生產所消耗,加上工業部門所貢獻的高比例生產毛額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經濟的基石,尤其是傳統產業。

工業產值則較上年(2020年)3月比較,工業生產增加16.78%,其中製造業增加18.05%,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增加9.45%,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增加2.17%經濟部也預估,4月外銷訂單落在500億至515億美元間,也將會是4月首度站上500億美元大關,預估年增為29.8%至33.7%,有望達「連14紅」。

另一方面,許勝豐也說明,住宅與服務部門的電力用電成長率變動情形非常平緩穩定,不如「工業部門」的電力用電成長率變動及總體用電成長率變動來的劇烈。因此每年增減之幅度幾乎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許勝豐說,基本上住宅與服務業電力消費並不會影響經濟成長,反而經濟開始成長,工業部門的用電需求就會大幅提升。

截圖_2021-05-18_下午3_34_59
許勝豐 / 電力供給與產業發展之關係探討─經濟成長觀點
截圖_2021-05-18_下午4_30_18
行政院主計總處

其中,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2021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概估,較之前大幅上修1.96個百分點至8.16%,經濟成長創10年來最快,甚至引起《彭博》台北分社社長埃利斯(Samson Ellis)在推特發文驚呼:「非常驚人,是1990年代才會出現的數字。」

在經濟成長率大幅成長下,工業出口產值也開始大幅攀升,又進一步消耗了更多了電力。工廠產能持續滿載,企業甚至傳出不斷擴廠的風聲,而其他再生能源又未能補足的情況下,許多人擔憂持續面臨供電不足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