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天然獨」到「小紅書」世代,不想被統的台灣與拒絕文化的距離

從「天然獨」到「小紅書」世代,不想被統的台灣與拒絕文化的距離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曾幾何時,台灣的軟實力也曾深深影響中國的一代人,但隨著兩岸實力的消長,中國大陸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許多年輕人覺得就是「哪裡有趣,就往哪瞧、就往哪學」,而這樣沒有包袱的態度卻讓上一代戒慎恐懼。

文:鄭文翔

在2010年,素有「台獨理論大師」稱號的林濁水曾表示,在民主化和台灣主體意識愈發清晰的情境下,台灣青年一代的「台獨意識」已自然長成,是一種「先天性」;太陽花運動後,蔡英文主張「認同台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經變成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他們替台灣年輕人貼上「天然獨」或「自然獨」的標籤、並認為這樣的趨勢已是十拿九穩、理所當然。

矛盾的是,當台灣年輕人似乎已內建了「天然獨」且「獨性堅強」,輔以蔡英文政府力推「抗中主義」至上的政策,但來自中國的戲劇、用語、網路社群媒體如「小紅書」等,卻仍得以「突破枷鎖」深入到當前的台灣社會,以一個「獨性堅強」的社會來說,這種情形照理說很難發生,然而這又是存在於當前台灣的現實。

有趣的是,馬英九時期兩岸關係上層如膠似漆、你儂我儂的景象,最終卻發生2014年的「太陽花事件」,一竿子打翻了當年兩岸和解的成就;而蔡英文上台後,忽略掉過往的兩岸「現狀」、強打「抗中反中」政策、屢屢將各式議題上綱到「國安層次」,回過頭來卻發現台灣年輕一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對岸的APP、網站,以及接受中國的詞彙與文化應用等卻是更加地頻繁且「自然而然」。

馬英九的「兩岸和解」

事實上,自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兩岸互動往來日益頻繁,不但在經濟互賴程度大幅提升,雙方的政治互動也達到1949年後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兩岸領導人甚至還在新加坡進行歷史性會面,在當時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兩岸關係呈現一幅「如膠似漆」的榮景。

回顧當初,馬英九主張的兩岸「互不承認對方主權」與「互不否認對方治權」,這段話雖未得到北京的明白認可與回應,但按在馬政府時期擔任台灣重要智庫「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與「遠景基金會」董事長的趙春山在其著作《兩岸逆境》中所提,馬英九同時也認同兩岸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以「先易後難、先急後緩與先經後政」的順序推動兩岸關係發展,這就是對岸也能接受的想法。因此,馬英九上台後,兩岸旋即展開中斷數年的協商與談判。

在2008年6月11日,時任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就率領代表團遠赴北京,與當時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行會談。這是兩岸間歷經三任領導人、隔絕了10年、繼1998年「辜汪二次會晤」後,「兩岸兩會」的負責人才再一次共同坐上談判桌。

在此次會談後,兩岸簽署了「包機會談紀要」及「關於中國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從與一般民眾權益最為相關的兩岸包機及陸客來台旅遊做起。當年7月4日,來自廣東的陸客首發團就抵達台灣,而此不啻為兩岸自1985年開啟交流互動後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陳雲林來台 抵海基會弔唁好友江丙坤(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隨後,第二次江陳會談續於2008年11月3日至7日在台北舉行,這是北京首度指派官方代表來台,此次的焦點是關於「大三通」(兩岸雙向通郵、通航、通商)。雖然民進黨政治人物作秀般地反對與喧鬧,但會談結束,雙方仍順利簽署四項協議。

到了2009年4月26日的第三次江陳會,兩岸則從民生領域踏入司法與財經領域,共計簽署了《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空運補充協議》、與《金融合作協議》,其中,陸資來台的問題也獲得確認,該年6月底,正式開放陸資來台。

2010年,兩岸進一步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迄今仍是兩岸經貿往來的重要依據,當2020年ECFA十年期即將到期之際,過去在馬政府時期反對ECFA最力的民進黨,到頭來竟還力保延續ECFA,並屢屢喊話北京不要任意中斷,由此更可見ECFA對台灣的重要性。

總計整個馬英九時期,兩岸之間共經歷過15次會談、最終並達成23項協議;這些你儂我儂的景象,理應對基層社會有所影響,但自李登輝執政後期、與陳水扁時期以來,透過在義務教育中陸續調整課綱與教科書內容,逐漸捨棄過往「大中國」式的教學方式,包含「認識台灣」等教材的推陳出新,更偏重於從台灣本土觀點出發,這些因素都使得台灣年輕一輩增加對台灣「本土」的認同。

此外,兩岸關係雖好,但馬英九時期沒有辦法解決台灣的經濟社會問題,許多人民並沒有從中受惠,使得台灣年輕一代對兩岸和解政策以及中國有更多疑問,於焉才有「天然獨」論述的出現。。

蔡英文的抗中至上

相反地,自2016年以來,儘管蔡英文政府口頭聲稱要「維持現狀」,卻始終無法也不願接受馬英九時期與北京形成的「九二現狀」,因此一直無法得到來自對岸的善意回應;甚至連原本協助處理兩岸事務的兩岸兩會(海基會與海協會)互動也停擺至今,兩岸陷入恢復交流以來的嚴重谷底。

不過,與馬英九時期類似的是,蔡英文雖在執政後延續著李登輝、陳水扁的調整課綱路線,2017年蔡英文政府提出高中歷史課綱草案,從過去的朝代編年方式劃分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改為主題式的台灣史、東亞史與世界史,中國歷史被納入東亞史的一環,進而不再是論述主體,不過是認識台灣的客體。

前美國參議員陶德率團訪台 吳釗燮接機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待2018年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一敗塗地後,2019年蔡英文、賴清德為爭取黨內總統提名、蔡英文一面配合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在中美貿易戰中的博弈,一面高舉反中抗中大纛,再加上香港「反修例」事件的推波助瀾,促使蔡政府在2020年大選前夕,陸續推出「國安五法」等「抗中法條」,順利使其在大選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