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專訪】就醫如身處孤島,指揮中心手譯員蕭匡宇呼籲「保障聾人知的權利」

【專訪】就醫如身處孤島,指揮中心手譯員蕭匡宇呼籲「保障聾人知的權利」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央、地方幾乎天天開記者會說明最新疫情發展,直播時有網友發現手語翻譯員未戴口罩引發討論,卻鮮少有人關注手譯員服務的聾人所遇到的防疫、就醫困境。

在指揮中心的疫情記者會上,都能在畫面的一角看見手語翻譯員為聽障同胞傳達訊息。在指揮中心擔任輪值手語翻譯員的蕭匡宇接受《中央社》訪問分享工作經驗,同時呼籲衛福部應推動視訊手譯,保障聽障同胞知的權利。

手譯員為何沒戴口罩?聾人團體:臉部表情如言語抑揚頓挫

(中央社)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醫療院所紛紛嚴格管制進出人員,聾人一旦因疾病住院,恐面臨聽不見、說不出的溝通窘境,如身處孤島。手語翻譯員呼籲儘速推動視訊手譯,保障聾人知的權利。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升溫,中央、地方幾乎天天開記者會說明最新疫情發展,直播時有網友發現手語翻譯員未戴口罩引發討論,卻鮮少有人關注手譯員服務的聾人所遇到的防疫、就醫困境。

​​

《中央社》報導,台灣聾人聯盟與全台22個聾人團體20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手語是視覺語言,手語翻譯員的臉部表情,就如同口語的語氣或聲調,若臉部被遮蔽,可能導致聾人無法讀取完整訊息。

聲明中也強調,手譯員在工作前都會評估現場狀況及風險,由於疫情記者會現場人員都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設有透明隔板等,手譯員經評估為安全的狀況,才能拿下口罩執行翻譯工作。

​​

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擔任輪值手語翻譯員的蕭匡宇,20日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說,手譯員除了在疫情期間支援各縣市記者會手語翻譯,聽障者就醫、職訓、面對司法案件時若有需求,也會向地方政府申請手譯員的翻譯服務。

無聲的世界遇防疫困境,聾人病患就醫如身處孤島

蕭匡宇說,根據統計,各縣市手語翻譯服務中,有50%以上發生在醫療場域,持乙級證照的手譯員會陪同聽障者就醫並協助翻譯,但全台僅50多人具乙級證照,不僅人力有限,也遇到許多難題。

蕭匡宇指出,曾有手譯員在醫院協助翻譯時,被醫師要求和患者保持非常遠的社交距離;也曾遇過醫師自認筆談即可溝通,不顧病患需求便將手譯員趕出病房,後來發現無法溝通又再次叫回手譯員,完全不尊重聾人與手譯員。

他強調,手語和口語是兩種全然不同的語言體系,不同語系翻譯時多少都有語意上的落差,加上聾人有其獨特的生活、溝通文化,而醫療又是相當專業的領域,手語翻譯仍有其重要溝通功能。

目前基於防疫考量,手譯員無法陪同聾人進入醫院,更不可能進入病房陪同翻譯,另因所有人口罩戴緊緊,聾人連唇語都讀不了,如何確保聾人就醫權益成為一大隱憂。

無聲的世界遇防疫困境 手譯員籲推視訊手譯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升溫,卻鮮少有人關注手譯員服務的聾人所遇到的防疫、就醫困境,手語翻譯員蕭匡宇(圖)呼籲,衛福部應推動視訊手譯,保障聾人知的權利。

蕭匡宇說,聾人就醫時,往往只能以筆談溝通,但理解程度有限,常感到自己「知的權利」被剝奪,也很沒有安全感,如身處孤島;即便有家人陪同就醫、協助了解病情,但聾人也只能透過家人得知二手訊息。

蕭匡宇呼籲,衛福部應比照遠距看診、遠距教學模式,在病房內以視訊方式進行遠距手譯,確保聾人能明確表達意見,也能理解醫護人員的指示。

另因手譯員仍得陪同聾人就醫、接觸的對象和區域都相當廣,蕭匡宇也呼籲將手語翻譯員列為公費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在保障聾人權益的同時,也保護手譯員的工作安全。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