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疫情的夏天:小國蒙古如何在中俄兩大強鄰之間遊走,取得充足存量的疫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多數國家還正爭搶藥商釋出的少量疫苗劑量,蒙古已經獲取足為國內所有成年人施打的疫苗。官員對疫苗存量極具信心,甚至宣稱要為人民帶來一個「沒有疫情的夏天」。
編譯:王國仲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增溫。當世界各國正為取得疫苗東奔西走、焦頭爛額時,蒙古靠著在兩大鄰國間周旋,成為發展中國家之中,成功取得足夠疫苗的少見案例。
這個人口僅300多萬、由碧綠山丘、廣袤沙漠和無垠藍天交織而成的民主小國,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活在兩大強鄰中國與俄羅斯的陰影下。不過,疫情爆發以後,夾在兩大疫苗生產國(而且還對世界權力版圖野心勃勃)之間也有某些好處。
當多數國家還正爭搶藥商釋出的少量疫苗劑量,蒙古已經獲取足為國內所有成年人施打的疫苗。官員對疫苗存量極具信心,甚至宣稱要為人民帶來一個「沒有疫情的夏天」。
位於布魯塞爾的俄歐暨亞洲研究中心(Center for Russia Europe Asia Studies, CREAS)主任法隆(Theresa Fallon)表示:「這證明蒙古有能力在兩大強權的競合間擺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並從兩強懸吊的鋼索上安全下莊。」
俄、中、蒙古三贏局面,美國也想來參一腳
對俄羅斯和中國來說,當然也是互惠局面。儘管世界普遍對雙方生產的疫苗效力抱持疑問,他們都希望在蒙古扮演更重要角色、獲取重要資源,且在後疫情時代的世界舞台上佔據主要位置。
雖然近年來,俄、中在國際局勢上常站在同一陣線,兩國歷史上在蒙古地區的交鋒卻時有衝突,甚至血跡斑斑。例如在清朝八國聯軍期間(1900年),俄羅斯帝國便以義和團破壞鐵路為由,屠殺海蘭泡(今布拉戈維申斯克)與江東六十四屯(今黑龍江北岸)居民達7000人。
時間拉回今日,俄、中雙方的疫苗較勁,也頗有當年衝突的影子。法隆說明:「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對中國在蒙古的所做所為感到極度憂心。」俄國已向蒙古販售100萬劑衛星五號(Sputnik V)疫苗;中國則提供400萬劑中國國藥集團生產的疫苗,將在本週全數抵達蒙古。
當然,美國不可能坐看中、俄在蒙古出盡鋒頭。美國駐蒙古大使館表示,美國已經啟動45萬美金的援助計畫,協助蒙古政府對抗新冠病毒。此舉將使美國對蒙古的援助總額超過400萬美元。
美方表示,這些金援將幫助蒙古獨力對抗疫情,包括預防並阻止感染源擴散、建立相關研究與大規模篩檢系統、與公眾對話,提供正確防疫知識等。
疫情失控、總理下台,蒙古抗疫並非一路順遂
不過,蒙古在抗疫的路上也非一帆風順。和其他國家相比,蒙古的疫情來得較晚。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的前10個月,政府持續宣稱無本土案例,直到去(2020年)11月,情況急轉直下。
兩個月後,蒙古總理因疫情控管不佳,黯然辭職。隨著情況持續嚴峻,新任總理奧雲額爾登(Oyun-Erdene Luvsannamsrai)決定重啟經濟活動,避免疫情拖垮整體財政。當然,疫情也在經濟活動重啟後更加嚴重,每日確診人數由數百人竄升至數千人。
經濟發展政策顧問波羅瑪(Bolormaa Enkhbat)表示,當時情況可說是「相當絕望」。
得利於多邊外交政策,疫苗取得管道多元而流暢
據蒙古外交部長表示,除一開始就向中、俄尋求協助外,他們也透過各種管道(包括外交、非官方關係、疫苗仲介商等),試圖向各家製造商取得疫苗。《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指出,受益於2011年起、相當具遠見的多邊外交策略,蒙古在探詢疫苗的過程並未受到太多阻礙。
波羅瑪表示,曾有哄抬價格的仲介商要以一劑120美元(大約是蒙古平均月薪的四分之一)價格販售輝瑞疫苗(Pfizer-BioNTech)。不過蒙古也獲AZ疫苗製造廠商首肯,更在2020年7月便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主導的COVAX疫苗計畫簽約,只不過疫苗必須等到秋,或冬季才能配送。
此外,隨著和俄國協商取得進展,與中方的進程亦能迅速推進。2021年2月初,蒙古批准俄國衛星五號疫苗使用。僅僅三天後,中國國藥集團的滅活疫苗也迅速得到批准。不久之後,中國基於「兩國深厚歷史情誼」,捐贈30萬劑疫苗供蒙古使用。
除了疫苗相關討論,進一步開放中、蒙邊境也是協商的一部份。蒙古需要中國繼續購買其出口的煤礦,其總金額約佔全國經濟成長的25%,更可支應近25%的政府預算。
經過近月協商後,俄、蒙也在3月拍板,簽訂100萬劑衛星五號疫苗的購買協定。儘管4月份中國疫苗在運送過程中發生意外,中國總理李克強向奧雲額爾登的致電有如一劑強心針,敲定蒙古將向中方購買大多數所需疫苗。
波羅瑪認為,雙方高層的電話會議為協議鋪上平路:「儘管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沒有這麼做,我們將在中國疫苗上賭一把。」
蒙古外交部長巴孟(Battsetseg Batmunkh)也對伸出援手的夥伴表示感謝:「感謝我們的合作夥伴,尤其是中國,在疫苗內需尚未完全滿足的情況下,還願意提供我們所需的劑量。」
疫苗效力、交期受質疑,或許中國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不過,中國國藥疫苗的效力持續遭受質疑。部分研究更指出,選擇施打國藥疫苗的政府,可能需要比預期得更早開始準備接種第三劑加強針。另外,儘管中國宣稱至今年年底能生產多達50億劑疫苗,全球衛生專家還是警告中國有可能無法履行全部的海外出口承諾。
就算順利取得足夠疫苗,部分人士仍擔心蒙古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將比以往更深;許多市民也擔心中國的力量與影響力——以往雙方關係緊張時,中國曾有封閉邊境、停止購買蒙古煤礦的紀錄。
從另一角度觀之,或許中國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蒙古政治研究專家朱利安(Julian Dierkes)副教授指出,或許蒙古人民還對中國抱持戒備,但政府不會忘記中國曾在關鍵時刻向其伸出援手。
新聞來源
- Countries Are Scrambling for Vaccines. Mongolia Has Plenty.(The New York Times)
- How Mongolia Made the Most of Vaccine Diplomacy(The Diplomat)
- Mongolia resumes vaccinations as worst outbreak rolls on(NIKKEI Asia)
- U.S. Government Initiates a $450,000 Program for Health Workers to Support Mongolia’s Effort to Combat COVID-19(U.S. Indo-Pacific Command)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1-05-22 疫情嚴峻衝擊心理健康,如何緩解居家防疫的負面情緒?
- 2021-05-22 中國認知戰成危機?疫情升溫,打假訊息三步驟:多疑、多查、不亂傳
- 2021-05-22 沒有疫情的夏天:小國蒙古如何在中俄兩大強鄰之間遊走,取得充足存量的疫苗?
- 2021-05-22 「亡羊補牢」有方的韓國,有什麼抗疫政策值得台灣借鏡?
- 2021-05-22 COVID-19將與人類長期共存,但何時才會降級為「大號流感」?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