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吸納一個城市中所有被鄙棄的元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特種產業、江湖兄弟、遊民等,通常是城市中被鄙棄的元素,但就歷史經驗與現實,這些元素不會消失,且維繫並提供相關人群的生計與需求,在惡劣的環境下求生存。
文:鍾秀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COVID-19的本土疫情大爆發,萬華阿公店被視為疫情重要傳播途徑,每日確診者又高度與萬華相關,萬華被各種獵奇般的有色眼光看待,同時出現公眾人物有關萬華的言論遭在地人砲轟,或見談話性節目針對萬華熱議,也見拒絕萬華人進入的場所,「萬華人」被投以排擠、歧視、汙名的眼光,背負龐大的社會壓力,也凸顯萬華有別其它地方的特殊性。
這次爆發疫情的阿公店聚集區,位在萬華區中的舊艋舺(範圍約現艋舺大道、成都路、環河南路、中華路),是台北最早發展的地區,曾為北部重要的商貿據點,享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譽,雖在清咸豐3年(1853)因「頂下郊拚」的地方械鬥,逐漸被後起的大稻埕超越,然至戰後初期,還具一定的重要性。
戰後,龍山寺、龍山商場與西昌街夜市一帶,香客、遊客依然絡繹不絕,另華西街寶斗里(後併入青山里)內,自日治時期遺留的「遊廓」(日本人對藝妓院集中處的稱呼),依舊豔名遠播,1973年被劃為法定公娼區,與龍山商場附近的私娼寮,都吸引許多尋芳客,形成特殊的產業鏈。而原本在梧州街、廣州街、三水街周圍的「九間仔」,曾有服務男性客人的男妓,至1970年代,和平西路拓寬後,除了提供喝茶抬槓的「茶桌仔」(也稱清茶館、茶藝館,單純喝茶聊天的店家)外,興起有女陪侍的茶室或飲酒店,即俗稱的「阿公店」(消費者多為中下階層及年長者),且蓬勃發展,成為在地角頭「頭北厝」主要的利頭來源(頭北厝範圍為廣州街、西園路、和平西路、龍山國小交界的區塊)。

而生意興隆的大理街成衣商圈,以及果菜批發市場、環南市場、華西街夜市等,都提供熱絡的商機與就業,加上本就活躍的特種產業,艋舺不僅成為中南部遊子北上打拼的落角處,也兼納了江湖兄弟、商人、特種產業鏈、異鄉遊子、遊民、香客、民生消費者等來自三教九流、四面八方的各式人群,匯聚了各種地上與地下經濟,形塑了龍蛇雜處的環境。
1980年代,統領、明曜、SOGO百貨在忠孝東路相繼開幕,娛樂產業開始東移;1990年代,中華商場的拆除敲響西區發展的警鐘,之後拆除龍山商場及廢公娼,衝擊艋舺消費人潮,加上萬華車站地下化工程,使大理街成衣商圈沒落,艋舺的消費鏈分崩離析;同時期,信義計畫區的新光三越與華納威秀開幕,娛樂產業重心再延伸至信義計畫區。
1999年發生九二一震災及2003年的SARS和平醫院封院事件,已元氣大傷的艋舺,陷入低潮萎靡,艋舺人依靠迎請青山王驅瘟逐煞,成為凝聚彼此的重要依託,也重現清代因瘟疫肆虐而迎請家鄉守護神青山王來到艋舺的歷史現場。2010年,電影《艋舺》大賣及文化產業的帶動,地方氛圍漸為活絡,但從1980年代後,艋舺已風華不再。
承載著台北歷史脈絡的艋舺,受限政策與地方結構,成為外人眼中的「三流城市」(流氓、流鶯、流浪漢),沉重的包袱彷彿讓艋舺自外於首都台北的發展,盡顯老態,跟不上的腳步與似乎凍結的時空,反而讓某些消費樣貌、弱勢族群留在艋舺獲得生存的空間,也使許多社會團體長駐艋舺,提供援助。
綿密的人際網絡與潛藏的地下秩序,讓艋舺尚保持著在都會中少見的傳統聚落樣態,宮廟神壇林立則提供歷史發展的軌跡;一般人避而遠之的江湖大哥、特種業者,與居民的生活相互浸融,在艋舺四處可見的清茶館閒話家常,是熟悉的日常;頻繁的廟會是遊民重要的打工機會,成為另一種社會互助與供需;百餘間的阿公店,提供生物鏈中最底端的低廉消費選擇。種種結構式的積累,艋舺特有的地方生態已牢不可破。
特種產業、江湖兄弟、遊民等,通常是城市中被鄙棄的元素,但就歷史經驗與現實,這些元素不會消失,且維繫並提供相關人群的生計與需求。就政府而言,與其強壓取締致其四處流散,不如順其脈絡保持原樣,更具效益與風險控管,故在不觸碰專區議題、又不願大幅改變的前提下,政府與地方力量,長期依持某些默契與規則,保持處在灰色地帶的生態。
這樣的生態始終存續在暗黑的角落,平時政府與人們選擇忽視,當疫病來臨時,難以避免成為破口,也讓民眾驚覺,在首都台北,竟有如此強大又充滿吸引力的地下產業體系,除了有權的政府與有力的地方頭人,一般艋舺人無能為力改變這樣的環境框限,是委屈,也是「海納百川、多元包容」面貌下的無奈。
艋舺人清楚外界的眼光,也清楚所承擔的歷史包袱有多重,十幾年前SARS爆發時的無助感記憶猶新,今又遭疫情重創,無奈成為眾矢之的,但別忘了,當要撻伐艋舺時,艋舺正替其它地方,吸納一個城市中所有被鄙棄的元素。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沉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