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新增334例、校正回歸256例、死亡6例,三級警戒延長研議中

本土新增334例、校正回歸256例、死亡6例,三級警戒延長研議中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指揮中心公布國內今(24)日新增334例本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以及256例校正回歸的個案,總計共595例。從數據統計來看,5月15-17日為這一波個案發病日的高峰期。

指揮中心公布國內今(24)日新增334例本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以及256例校正回歸的個案,總計共595例;境外移入部分新增5例確診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目前仍有84位確診患者在使用呼吸器,較昨天增加18位。而從數據統計來看,5月15-17日為這一波個案發病日的高峰期。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原定全國列為第三級疫情警戒是到5月28日,專家已經建議指揮中心要延長時間。至於延長到什麼時候,目前指揮中心正在研議中。而為避免醫療人力短缺,指揮中心也公布受匡列為確診者的接觸者之醫事人員,能提前返工的建議指引,同時將招募已不在位的醫事人員,重新投入相關工作。

國內今日334例本土確診+256例校正回歸病例,並新增6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國內今日新增334例本土確診,以及256例校正回歸的個案,總計共595例;境外移入部分新增5例確診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

根據指揮中心新聞稿,今日新增之334例本土病例,為157例男性、17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5月10日至23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77例最多(以板橋區43例為多),其次為台北市99例(以萬華區38例為多),桃園市19例、彰化縣12例、基隆市及台中市各7例、高雄市5例、屏東縣及台南市各3例、南投縣及新竹縣各1例。

校正回歸個案256例中,為157例男性、9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4日至5月22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148例最多(以萬華區76例為多),其次為新北市99例(以板橋區34例為多),桃園市6例、苗栗縣2例、台中市1例。

綜上所有個案,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200例、茶藝館相關34例、某社團相關6例、某水果商相關6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38例、關聯不明101例、疫調中105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5_24-疫情地圖
Photo Credit:林奕甫/ TNL

指揮中心說明,新增6例死亡個案中:

  • 案1860為70多歲女性,有胃癌等慢性病史,5月14日採檢,17日確診,19日死亡。
  • 案2476為70多歲男性,有扁桃腺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史,5月17日出現發燒症狀並就醫,19日確診,21日死亡。
  • 案2720為60多歲男性,5月15日出現咳嗽症狀,16日自行就醫採檢,20日確診,22日死亡。
  • 案2825為60多歲男性,有高血壓、肝硬化等慢性病史,5月17日出現發燒症狀, 20日確診,22日死亡。
  • 案4162為60多歲女性,有糖尿病、慢性B型肝炎等慢性病史,5月21日有肌肉痠痛、呼吸困難、肺炎等症狀,21日採檢,22日死亡,23日確診。
  • 案4284為60多歲男性,有萬華區活動史,5月22日死亡並通報採檢,23日確診。

今日新增之5例境外移入病例,分別自菲律賓(案4466)、尼泊爾(案4613)、印度(案4773、案4902、案4914)移入。

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917例確診,當中包含3748例本土病例。所有確診個案中,目前已有29人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目前仍有84位確診患者在使用呼吸器,較昨天增加18位。以4月15日開始到現在的3255名的個案來看,當中有335位符合重症的定義,因此不分年齡層的重症率為10.3%,60歲以上確診個案的重症率是19.1%。由此可看出年紀大者為罹患重症的高風險群。

5月15-17日為發病高峰期,陳時中:三級警戒可能延長,時程研議中

陳時中表示,經過校正回歸每日病例數,目前單日新增病例數最高者為5月17日,有476名(見下圖一)。希望經過策略的調整,未來能把校正回歸的情況變少。校正回歸的發生,一方面是因為個案太多,另一方面也是檢驗塞車的關係。

210524確診病例校正回歸情形
Photo Credit: 指揮中心記者會
圖一
Image_from_iOS_(1)
Photo Credit: 指揮中心記者會
圖二

陳時中表示,台北、新北等確診個案較多的區域,在開始採用快篩之後,PCR的結果申報速度就相對較慢了些。陳時中說,知道大家(指醫療人員)最近都比較辛苦,但希望能在這一個禮拜,將各日的確診數校正回補為正確數字,觀察起疫情變化也會比較正確。

另外指揮中心也公布這段時間的採檢、發病、確診及校正回歸後的趨勢變化圖(見下圖三):

210524EIC4合1-01
Photo Credit: 指揮中心記者會
圖三

陳時中解釋,圖三中左上角的採檢趨勢,並非在近日出現大幅下降。統計圖表上算的是採檢完已經有報告的,因此有許多近期採檢中但報告仍未生出來的數字尚未算入,因此看起來這2、3天的採檢數字才會比較低。

至於圖三右上的確診病患發病趨勢則稍微比較準確一點,是以個案發病日列入計算,較能看出每日新增個案發病數的變化。可以看見5月15-17日為高峰期。

圖三左下角則是以每天的報告數來做疫情的研判,目前這張圖恐怕沒辦法那麼準確。若把它校正回歸後,更能準確分析目前疫情的變化趨勢。

指揮中心也公布各快篩站的每日檢驗量及結果(下圖四)。結果顯示,台北市快篩的陽性率下降至5.9%,新北市維持4%,陳時中表示,目前所算入的樣本數較少,但仍可作為趨勢的參考。

Image_from_iOS_(4)
Photo Credit: 指揮中心記者會
圖四

陳時中說,這裡面比較多差別是連江縣,前兩天連江縣原本報告是快篩79人有3名陽性,但經PCR檢驗確認之後,確定3名皆為偽陽,PCR的檢驗結果為陰性。

另外台中市5月21日進行大規模的快篩,篩檢了2720名個案,結果為45名快篩陽性。但經PCR做確認,45名個案中只有一名是確診者,也就是PCR陽性,其餘皆為快篩偽陽。

陳時中表示,快篩雖然方便,但當在罹病率不高的區域,偽陽性的情況就會比較多。因此在設立快篩採檢站時,要很小心的作結果判斷,否則太多偽陽性也會造成不必要的醫療負擔。

陳時中補充,原定全國列為第三級疫情警戒是到5月28日,專家已經建議指揮中心要延長時間。至於延長到什麼時候,目前指揮中心正在研議中。

避免醫療人力短缺,指揮中心公布接觸者提前返工指引,招募已不在位者重新投入

指揮中心羅一鈞副組長報告,指揮中心針對第三級疫區(目前為全國)醫療機構工作人員,若被匡列為接觸者後,能提前返回工作岡位發布指引建議。由於專家會議認為,不少醫護人員目前皆已接種疫苗,在區分他們風險的時候會參考是否已經完成兩劑疫苗的接種並超過14天,若是如此,且在接觸確診患者後未出現症狀者,即可返回工作,並自我健康監測至接觸日後滿21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