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分事件或許不如泰雅族霧社事件那樣的驚天動地,但匯聚300人游擊隊持續18年武裝抗日,這樣的決心與毅力,當可和霧社事件一般永垂不朽。
今年是布農族「大分事件」一百周年,花蓮縣卓溪鄉公所9日舉辦百周年紀念與射耳祭系列活動,盼喚起族人意識,還原歷史真相。由高齡92歲總頭目林啟南率領族人祭槍,告慰躺在大分周邊的勇士,「後輩沒有忘記你們」!
自由報導,卓溪鄉長呂必賢表示,大家都只知道《賽德克·巴萊》中賽德克族抗日的故事,但卻很少有人聽過布農族原來也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歷史。呂必賢強調,布農族長期在中央山脈生存,但日本人卻迫使族人下山,族人因此起而反抗,但大分事件留下的僅有日人的紀念碑,卻毫無提及布農勇士,希望未來能和玉管處合作,在八通關越嶺道上設立布農族人的紀念碑。
布農族歌手王宏恩(Biung)此次也應邀出席紀念活動,並獻唱布農語創作歌曲「步古拉夫」,王宏恩說,大分事件是布農族重要的歷史,很感謝長輩們站出來讓大家知道這段歷史。此外,他也從耆老口中得知,布農族是全台灣最後一支歸順日本的原住民族,這樣不屈不撓的精神,讓身為布農族的他引以為傲。
大分事件始末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推行「理蕃政策」,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雷厲風行的推動理蕃事業長達5年,並欲以「南蕃槍枝收繳行動」來全面解除原住民族的武裝,對於抗命不繳武器的部落,則派武裝警察鎮壓。
據了解,日本治台初期對原住民族採取懷柔政策,布農族人也放下戒心帶日本人開發山區,但在日本與太魯閣族發生戰爭後,日本開始對布農族人以高壓、奴役的方式進行管制,此舉引發布農族人對日人的反感,因此起而抵抗。
當時的布農族大分社頭目拉荷阿雷(Dahu Ali)和阿里曼西肯(Aziman Siking)兄弟對日人的理蕃和武器收繳行動十分不滿,認為交出武器將造成生計困難,同時也愧對祖先,所以率領族人到處焚燒駐在所(當時在山區駐留的警察或消防單位執勤所在地),並攻擊、殺害日本警察,藉此對抗日人的武器收繳行動。
1915年(大正4年)2月23日,大分駐在所一名日警被殺,日本武裝警察部隊緊急增援戒備;5月12日,布農族人趁夜襲擊喀西帕南駐在所,殺日警10人,並放火燒毀駐在所;5月17日,大分駐在所被阿里曼西肯所領導的大分社部落襲擊,日警12人遭斬首,駐在所也同時被燒毀。
在襲擊了喀西帕南和大分後,起義部落遭趕到現場支援的日本警察部隊包圍,經過一番衝突後有約300人突圍,離開家鄉攀越中央山脈到一處警力所不及深山要害的斷崖上方,並建立了塔馬荷社避居。
在殘餘族人建立塔馬荷基地後,有一批從郡大溪沿岸來的50位布農壯丁加入抗日軍,塔馬荷社群眾也繼續對日警游擊,臺灣總督府為了剿滅抗日的布農族,開鑿了八通關越嶺道和關山越嶺道,從南北兩側進行包圍,隨時準備出擊。

布農族領袖拉荷阿雷。Photo Credit:Wikimedia Commons
因族人據守於天險之地,理蕃當局迫於地利不便進行大規模的剿滅行動,所以改採懷柔手段欲招降反抗軍。另一方面,拉荷阿雷和族人困於塔馬荷社,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眼見關山越嶺道上布滿大批警力,且日方承諾不主動攻擊,並允諾抗軍在歸順後可繼續住在塔馬荷社,因此拉荷阿雷等眾人也並無主動出擊。
根據關山越嶺道上「中之關」駐在所主管新盛警部補,於1932年(昭和7年)首度深入塔馬荷社遊說,回來後表示:「抗軍基地很大,屋內貯存的小米足夠維持3年食用而不虞匱乏,甚至堆在地面上任由小米腐爛」,可見抗軍原來就打算長期抗日。
1933年(昭和8年)4月初,高雄州知事巡視關山越嶺道時,在中之關駐在所與拉荷阿雷和塔馬荷社代表作了簡單的協議,約定於4月22日在高雄州廳舉行盛大的「歸順儀式」(實際上是一個「和解」的儀式)。
4月22日,抗日首領拉荷阿雷率領11人代表,在梅山社頭目和9人代表監誓下,與高雄州知事野口敏治會面,以平等身分交換禮物。拉荷阿雷在儀式中宣誓:「只要是太陽從東方升起,向西方下沉,一定遵守法令,不再抗命。」當時日本與臺灣各大報都熱烈報導「本島最後歸順蕃」,成為日治時期理蕃史上最重要的一個句點。
總督府「理蕃政策」強硬,成原住民起義導火線
除了電影《賽德克·巴萊》中賽德克族人因不滿「理蕃政策」而武裝抗日之外,我們在大分事件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脈絡。當時日本政府將布農族擁有的大片山林視為無主地,因此不適用殖民地法,由於原住民沒有法律保障,日方任憑一紙命令就能處決布農族人。
不只如此,日本政府制定的「六三法」,授權總督府可以「權宜管理」原住民,導致總督府可以隨意決定族人的生或死,這些慘無人道的情況還包括了任意的欺負布農族婦女,甚至強制迫遷原住民族,並實施槍械沒收,這一切的種種,都成為了原住民族紛紛起義抗日的導火線。
拉荷阿雷的孫子阿里曼(aliman)曾口述了這段歷史:「有一天,日本人的長官下令全部沒收布農族的槍枝,大叔公大發雷霆,到日警駐在所理論,痛批日本人怎麼可以強制沒收我們賴以維生的獵槍,那是祖傳的生存工具。」
「對此,日本警察高層非常生氣,下令擒拿大叔公。好幾個日本警察合力將大叔公制伏綑綁,並輪流用木棍毆打,並趁夜押送到鐵牢裡。半個月後,駐在所派人通知我們領回大叔公,祖父將大叔公帶回來時,大叔公已病得很嚴重,當天深夜就過世,臨終前他曾說:『我又沒有犯錯,日本人沒有理由把我打成這樣』,大叔公的過世讓我們全家人都無法釋懷。」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