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土疫情升溫,台灣重回中國「疫苗外交」進攻的最前線

隨著本土疫情升溫,台灣重回中國「疫苗外交」進攻的最前線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日,本土武漢肺炎疫情急遽升溫。嚴峻的情勢,讓這個期待著一直享受歲月靜好的防疫模範島嶼,因為全球疫苗的缺乏,就此又出現了接受中國疫苗的「好聲音」。台灣,因此又從中國「疫苗外交」的絕緣體,突然又成了最前線。

文:劉又銘

近日,本土武漢肺炎疫情急遽升溫。嚴峻的情勢,讓這個期待著一直享受歲月靜好的防疫模範島嶼,因為全球疫苗的缺乏,就此又出現了接受中國疫苗的「好聲音」。台灣,因此又從中國「疫苗外交」的絕緣體,突然又成了最前線。事實上,疫苗外交一詞雖因台灣過去一年多來抗疫相對成功,因此較少為人提及;但中國的疫苗外交在全世界攻城掠地,早已成為國際媒體討論的熱點。

經濟學人智庫近期剛出版了討論中俄疫苗外交的報告書。該報告書指出,相較於一般疫苗的商業採購,是政府與藥廠間的正常疫苗交易契約;疫苗外交則是,基於地緣政治利益而非單純的商業利益,進行主權國家間的疫苗交易。

基於這個概念,觀察目前全球各大國疫苗產業發展與出口,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報告書所提及的中俄,或是正準備對全世界大量出口疫苗的美國,實際上都是疫苗外交的信奉者。

RTX9B2QZ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中美目前疫苗外交發展現況

普遍數據指出,因為西方國家疫苗開發速度與生產成本都遜於中國,因此中國目前不僅是世界第一大疫苗生產國,也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究其原因,根據港媒《香港01》的報導,自去年疫情全球爆發後,中國因為國內有效的防疫措施,以及優質低廉的疫苗開發生產能力,使中國國內不似英美等國急需大量疫苗,因此能將疫苗投入疫情相對嚴重的國家。

直至今年3月底為止,中國已出口近8,900萬劑疫苗至其它國家,約佔62%的產量。相較之下,西方世界疫苗生產國,由於國內疫情控制不似中國嚴謹,因此只能將生產之疫苗投入國內接種,所以出口的疫苗相對較少。

與中國相比,美國的疫苗產量雖急起直追約佔全球27%,但到3月底為止並沒有對其它國家供應疫苗。而美國更因為大量儲備疫苗,又不透過國與國管道進行直接援助,因此在國內外都飽受批評。直到近日拜登政府宣告,預計自今年6月起,向四方安全對話(Quad)合作夥伴日本、澳洲和印度提供疫苗,並制定「Quad疫苗夥伴計劃」,估算到2022年底前生產至少10億支疫苗。

第2批AZ疫苗運抵桃園國際機場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國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升溫,台灣透過COVAX平台購買的第2批AZ疫苗由長榮航空BR78班機載運,19日下午運抵桃園國際機場。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機場攝 110年5月19日

中國對疫苗外交報導的回應

自2020年底習近平發表「疫苗是全球公共財」,並持續對外輸出疫苗,各國媒體開始對中國「疫苗外交」進行報導後,中國一直強調,自身並無施行「疫苗外交」;並且把疫苗外交當作一種「陰謀論的指責」,強調美國才是疫苗外交的始作俑者。尤其今年3月時,美國宣佈以貸款形式提供墨西哥250萬劑AZ疫苗,希望藉此要求墨西哥阻擋難民進入美墨邊境,中國就把美國的此次行動,視為美國施行疫苗外交的重要事件。

相較於中國面對「疫苗外交」諱莫如深又破綻百出,膝反射就要反駁那些報導中國疫苗外交的態度,反而是美國國內一直有「不只要承認疫苗外交,更要加碼疫苗外交」的聲音。甚至將美國的全球疫苗供給戰略,視為如同二戰後支援歐洲重建的「馬歇爾計畫」。

順著相同的思路,拜登在最近這次談話中也提及,美國在二戰時是民主國家的武器庫,這次面對疫情,也將是民主國家的疫苗庫,美國要優先支援認同美國價值的同盟國家。這些都再再顯示美國「開大門、走大路」大方承認自己就是在做「疫苗外交」。

《經濟學人智庫研究報告》載明,只要優先參與「一帶一路計畫」的國家,就可以先收到中國疫苗的「抖內」(donate)。其中,又以菲律賓100萬劑與緬甸170萬劑為大宗。

中國甚至針對欲購買中國疫苗的窮國,直接套用「一帶一路」的模式,由中國放貸給一帶一路參與國,用來購買中國基礎建設之虞,也購買中國的疫苗。此批貸款10億美金,主要針對美國後院的拉美國家,藉此慈善之舉,塑造中國的正面形象、提升媒體影響力,擴充中國整體對外軟實力(soft power)。

所以就算中國表面上極力撇清,但實際上的操作卻是其來有自,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嚴忠(Yanzhong Huang)在《外交事務》雜誌所撰〈Vaccine Diplomacy Is Paying Off for China〉一文,即顯示中國的這種表裡不一。

此外,中國官媒更針對美國儲存了人口基數幾倍的疫苗來做文章,強調美國此舉對廣大第三世界缺乏疫苗的國家而言,是種「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自私心態。所以美國批評中國搞「疫苗外交」,是因為美國見不得中國好,中國產能高、疫情管控好、國民需求低,其它國家很難同時達成以上對外輸出疫苗的標準。

RTX901CW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對中國疫苗外交的批評

中國官媒上述針對疫苗外交的反駁,看似有理,但實際上卻有其它問題。第一、這裡說的儲備量是只算購得數量,不等於已交貨後放在倉庫讓它過期的數量。如此一來,美國政府要如何彈性運用已購得之份額,尚有討論之空間。

第二、中國大外宣把自己吹噓得如此高尚,但中國疫苗大部分都不是無償對外援助,而是有賣錢的。根據《經濟學人智庫調查報告》顯示,印尼訂了1億2千5百萬劑、智利6000萬劑、土耳其5000萬劑、埃及4000萬劑、墨西哥3500萬劑、菲律賓2500萬劑,都是童叟無欺、真金白銀。

第三、美國目前計畫對外援助共8000萬劑,六月結束前預計達到6000萬劑,此外拜登宣稱提供給「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增加2000萬劑;中國雖然疫苗外交震天嘎響的講了快一年,但到目前為止其實只有1700萬劑,跟過去採買台灣農產品的承諾一樣,堪稱口惠而實不至的「芭樂票」典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