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羅斯攔下異議份子客機,與2013年玻利維亞總統專機迫降維也納有何不同?

白羅斯攔下異議份子客機,與2013年玻利維亞總統專機迫降維也納有何不同?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盟和北約對一架民航飛機被強迫降落在明斯克機場表示憤怒。俄羅斯卻指出,2013年,因為美國想要抓捕史諾登,玻利維亞總統專機也曾被強迫著陸在維也納。

文:Ines Eisele

5月23日,一架從希臘雅典飛往立陶宛維爾紐斯的民航班機在飛越白羅斯領空時,被白羅斯空中交通管制部門通知機上疑有炸彈(潛在的安全威脅),並被指示改道前往最近的明斯克機場。

白羅斯空軍當時還奉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之命,令一架米格-29噴氣式戰鬥機起飛,將這架瑞安航空公司民航客機「護送」至明斯克機場。飛機降落後,機上並沒有發現炸彈,而乘客之一、白羅斯流亡反對派人士普羅塔塞維奇(Raman Protasevich)和女友卻立即遭到白羅斯當局逮捕。

白羅斯次日稱,由於巴勒斯坦恐怖組織哈瑪斯發出炸彈威脅,飛越其領空的班機面臨危險,才做出日前的一系列行動。但哈瑪斯對此表示否認,德國等歐盟國家也認為,白羅斯政府對這一事件的描述「完全不可信」。

歐盟領導人繼而在布魯塞爾的峰會上,批准同意禁止白羅斯航空班機飛越歐盟領空,阻止其進入歐盟機場,同時要求歐盟的航空公司不要飛越白羅斯領空。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稱該事件是對民主的攻擊,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形容這是危險且不可以接受的「國家劫持」。

對俄羅斯在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表示存有疑問。英國外交部長拉布(Dominic Raab)5月24日向英國議會表示,「很難相信,如果沒有莫斯科當局的默許,白羅斯會採取這種行動。」

莫斯科方面則表示,白羅斯當局的行動「絕對合理」,並否認參與其中。同時,俄羅斯指責西方國家虛偽,並將該事件和2013年玻利維亞總統專機迫降維也納的事件相提並論。2013年7月2日,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的專機在從莫斯科返回途中被迫在奧地利降落。

究竟發生了什麼?

鑑於當事方的陳述相互矛盾,玻利維亞總統專機迫降事件的原委迄今為止並不非常清楚。

但當時的情況似乎是,由於法國、西班牙等歐盟國家,取消了莫拉萊斯專機經過本國領空的許可,玻利維亞總統專機在從俄羅斯返回的途中在計劃外降落奧地利加油。而法國、西班牙等國做出上述決定的原因,則因來自美國的線索顯示,被美國通緝的前安全機構工作人員史諾登(Edward Snowden)在該架飛機上。經過可能由莫拉萊斯同意的機上檢查,並且未發現史諾登蹤跡後,該機得以繼續飛往玻利維亞。

該事件的法律性質在當時就引起爭議。聯合國和美洲國家組織對此予以批評,歐洲政治家卻沒怎麼作聲。

類似的迫降事件在航空史上極為罕見。航空法專家斯蒂芬・特魯克薩爾(Steven Truxal)說,具有一定可比性的最多只有2017年埃及、巴林、沙烏地和阿聯禁止卡達飛機飛入其領空的事件。該事件的背景是,卡達被指支持恐怖主義組織,破壞該地區穩定,這些國家因此斷絕了和卡達的外交關係。直到2021年初,海灣國家和埃及解決與卡達多年糾紛後,相關空域禁令才被解除。

是否違反《國際民用航空公約》?

根據《芝加哥公約》,即《國際民用航空公約》,各國原則上可以下令飛機降落,但必須有正當理由,並且是為了避免產生比降落更大的安全風險。

身為荷蘭萊頓大學航空航天法教授的特魯克薩爾說:「根據報告,(白羅斯)一架軍用飛機被要求起飛。這總是有風險的,因為兩架飛機飛得非常近,並相互溝通。」

他說,如果炸彈威脅真的被證明只是抓捕普羅塔塞維奇的一個藉口,那麼,白羅斯可能違反了《芝加哥公約》。此外,《關於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為的蒙特婁公約》也可能具有法律意義。白羅斯早在1971年就加入了該條約,但要求自己不受第14條的約束。該條規定,締約國之間的爭端在必要時由海牙的國際法院解決。

特魯克薩爾還認為,莫拉萊斯專機2013年在維也納停留的法律性質不同,因為「沒有對飛行安全構成威脅,無論是捏造的還是真實的威脅。」據他所知,這架飛機在維也納停留是為了加油,因為它沒有得到一些歐洲國家的許可,無法飛越他們的領土。「這和因所謂的炸彈威脅而使飛機在緊急情況下降落有很大區別。」

特魯克薩爾說,如果根據當時的媒體報導,莫拉萊斯乘坐的飛機是玻利維亞政府飛機,那麼,法國、西班牙等國也沒有違反《芝加哥公約》。這是因為政府飛機不在《芝加哥公約》覆蓋的範圍內,而是總是必須要求獲得許可才能飛越已簽署該協議的國家的領土。

歐盟是否採用雙重標準?

瑞安航空的飛機在白羅斯迫降,從法律角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與2013年莫拉萊斯專機在維也納停留類比。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有違反公約的問題,但目前西方國家的憤怒似乎超過當年。

德國顯然認為,沒有必要對玻利維亞總統專機事件進行澄清。當時的外交部國務秘書哈拉爾德・布勞恩(Harald Braun)就聯邦議院一位議員的提問的回答說:「2013年7月初,一些歐洲國家拒絕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的飛機飛過領空,既不是德國聯邦政府和美國政府之間會談的主題,也不是和有關歐洲國家交流的話題。」

一方面,歐洲反應的差異肯定與事件各自的地理背景有關。在白羅斯迫降的飛機是一架愛爾蘭航空公司的飛機,是從一個申根國家飛往另一個申根國家,而且機上有許多歐洲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