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又怎樣,不刷存在感也能成交!》:探詢出「潛在需求」,是成為「超級業務員」的轉折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渡瀨謙結合自身經歷及指導超過萬名業務員的心得,獨創「階段式業務推廣法」,將業務推廣過程整理成六大步驟,不炒氣氛、不高談闊論、不強迫推銷,幫助內向的你將容易吃悶虧的短處化為優勢,不在客戶面前狂刷存在感也能單單成交!
文:渡瀬謙
探詢的極致,在於找出「潛在需求」
問出客戶的需求,也是我們跑業務的目的之一。
因為只要確認客戶的確有需求,就能朝下一個階段「簡報」邁進。
但問出客戶的需求,只是業務推廣的其中一步。
各位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
業務員:「這樣啊?原來您在考慮重新調整壽險保單啊。」
客戶:「算是吧。」
業務員:「我明白了,謝謝您!」
業務員一確認到客戶有需求,就心滿意足地回公司向主管匯報。
主管也下達指示,說:「很好,那就要趕快拿提案報告過去!」
於是業務員急忙向客戶提案,卻只得到客戶一句冷淡的「好啊,我會再考慮。」
結果最後沒能成交,生意黯然告吹。
這種情形很常見吧?
其實這位業務員,在探詢時差了臨門一腳。
如果他再補上這臨門一腳,對話就會變成這樣:
業務員:「這樣啊?原來您在考慮重新調整壽險保單啊。」
客戶:「算是吧。」
業務員:「為什麼會想調整保單?」
客戶:「我聽說某個朋友突然生病的消息,讓我覺得很不安。」
業務員:「原來如此,您會擔心生病時的保障,對吧?還有其他在意的項目嗎?」
客戶:「還想瞭解一下先進醫療方面的保障。」
業務員:「這樣啊。那我下次為您提報一些特定處置醫療險的建議吧?」
客戶:「麻煩你了。」
有了這些線索,便可大幅降低業務員向客戶提報銷售建議時的難度。
當然成交的機率也隨之上升。
這種探詢手法的訣竅,在於我們不能只是因為引導客戶說出那句「我在考慮重新調整壽險保單」就感到自滿。
常有業務員以為自己成功問到了客戶的需求,就草草收場。
能不能再補上臨門一腳,利用「為什麼會想做這件事」這個問題來問出背後的原因,是決定各位是否能成為「超級業務員」的轉折點。
我把這種需求稱為「潛在需求」。
在探詢過程中,請各位要特別注重「是否能問出潛在需求」這一點。
「可是,太死纏爛打地問,不是會引起客戶的反感嗎?」
這也是在講習課程中常出現的質疑。
它堪稱是內向型業務員的特質之一。
自尋太多煩惱,到頭來就是不敢補上那臨門一腳。
針對這個問題,我提岀這樣的解方:
「各位的心情,我很能體會。可是,如果當下不問,到頭來提了搞錯重點的簡報,客戶也不會滿意吧?甚至還可能白忙一場。與其如此,不如再問仔細一點,做出正中客戶喜好的簡報,對彼此都好。」
接著,我還會建議學員對客戶說這句話:
「我希望可以送上最符合您需求的提案,請再讓我問仔細一點。」
只要像這樣,表達「我是『為了你』問的」,客戶就會認真回應。
不深入問清楚客戶需求就糊里糊塗地提案,和稍微囉嗦地問一下,但提出切中客戶需求的提案,究竟哪一個比較不尊重客戶呢?
答案應該很明顯吧?
內向型業務員該意識的「小反應」
看完探詢當中的「三個問題」和「潛在需求」,各位覺得怎麼樣呢?
只要隨時記住這樣的提問方式並身體力行,保證各位的「探詢」一定能滿載而歸。
此外,我還想再和各位,尤其是內向型業務員談一件事。
那就是「反應」。
「唉⋯⋯我很不擅長做反應啦。」
這是當然的,我很清楚。
我也很不會做反應。
不過,這裡要談的,並不是你我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如諧星般的誇大反應。我不會要求各位做到那種地步,請各位放心。
我想請各位做的,是「小反應」。
這裡請各位先聽聽我的親身經驗。
這是一位女業務員找我諮詢時所發生的事。
我在一家咖啡館聽了她的煩惱之後,給了一些我認為滿中肯的建議。
她已經掌握了客戶的潛在需求,也和客戶談了一些滿對症下藥的內容,因此我認為她已經確實擄獲了客戶的心。
然而,她本人似乎不這麼覺得。
因為她完全沒反應。
於是我也擔心了起來,「奇怪?她怎麼好像沒聽懂啊?」
起初我的口氣還滿懷信心,後來氣勢愈說愈弱。
可是幾天後,她寄給我的電子郵件,內容竟是「我依照您的建議試了一下,結果順利過關了」,字裡行間洋溢著喜悅之情。
如此出乎意料的結果,讓我大感詫異。
我想各位已經猜到了吧?
她因為太內向,所以很不擅長做反應。
即使心裡已經點頭如搗蒜,但絕對不會寫在臉上——她就是這種類型的人。
以往也常有人說我「看不出來在想什麼」,所以我很能理解她的狀況。
可是客戶並不瞭解。
至少給個「暗號」比較好吧?
因此,我想推薦給各位的,是以下這三個「小反應」。
1. 「哇~」、「原來如此」以及「然後呢?」
這一招不僅是探詢時見效,破冰時也很有用。
各位不需要做任何誇張的動作,請用這些簡短的字句,給客戶一些回應。
如此一來,客戶就會放心,知道「原來你有在專心聽啊」。
2. 身體往前傾或往後仰
和客戶隔著桌子說話時,各位只要前後動一動身體即可。
光是身體稍微往前傾,就能讓客戶感受到「我對你的話題有興趣」;稍微後仰一點,就能傳達「真令人訝異!」的意涵。
3. 睜大眼睛
就反應類型而言,它和身體後仰同屬一類,但只要動動眼睛就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如果各位自認是沒什麼反應的人,不妨稍微提醒自己試試以上這些反應。
只要我們表現出「我很認真聽」的態度,客戶就會口若懸河地說下去。
聽客戶說話時認真做反應,也是對客戶的一種體貼。
「對別人的情緒」感受很敏銳的人,更能無往不利!
以往,我以為「探詢」這個動作,就是要蒐集必要資訊,以便推銷商品。
但當我們惦念著要「推銷」時,就會把探詢變成誘導式問話。
只要客戶察覺到這一點,就會立刻關上心門。
因此總覺得和客戶的互動很尷尬。
處於這樣的狀態下,姑且不論別的,我自己就難受極了。
Tags: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