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隊員子女的告白:《火神的眼淚》寫實有其必要性,我以爸爸為榮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此文獻給所有消防弟兄,願他們出入平安,以及年屆花甲但在我心中永遠維持驍勇模樣的,我的父親。我的爸爸是消防員,我以他為榮。
文:薛家瑞
不曉得喜愛職人劇的各位是否也曾深感疑惑,為什麼在台灣影劇裡,醫界職人劇有《麻醉風暴》、《白色巨塔》;而辯護律師、記者媒體、鑑識官、工地工作者等題材也都曾被帶入相應的劇中,讓社會大眾嘗試理解各領域專業人士的美麗與哀愁,但,似乎卻鮮少見過消防職人劇呢?
我想很大的原因可能是火災閃燃、爆燃等場景十分不容易拍攝,所牽涉的體制問題也較為敏感所導致。上一回有相關劇種時已是2004年的《火線任務》,相隔17年,才終於有《火神的眼淚》的誕生。然而,不強調英雄主義而是利用角色與主題事件,來映襯當今台灣消防員的困頓與脆弱面,且披露社會環境的不公義與不友善,這倒是頭一遭。
《火神的眼淚》自開播以來口碑轟動並在社群論壇上掀起熱烈討論,有許多民眾在收看之後,才曉得原來台灣消防員的業務這麼繁雜多元,也有很多人原以為消防員的工作只有打火,「消防員有很忙嗎?每天都有火災嗎?」我曾聽某位朋友這樣說過。
事實上,根據內政部消防署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台消防機關員額總數只有15723名,按各縣市編配換算每位消防員要服務1500至1800個民眾不等,是其他國家的1.5到3倍之多。
除了人力短缺與過勞問題,台灣消防員因公殉職的案例層出不窮,過去十年來高達近40名消防員殉職,其中包含2015年震驚全台的新屋保齡球館大火和2018年的敬鵬工廠大火,分別各帶走了六名消防員,以及發生在我家鄉的高雄氣爆,帶走了七名消防員;然而在西方許多國家中,上一次有消防員殉職已是上一個世紀的事了。
說來可能略些諷刺,這群為數極少的人民守護者,默默地為社會奉獻犧牲,撐起台灣的急難救援網絡,穩定大眾安危,但台灣老百姓予以他們的尊重、對他們所臨難題與權益的關注,卻遠不及幾千公里外他國國土或許跟台灣人民不那麼有直接關聯的人權運動。隨著《火神的眼淚》來到尾聲,在此,我想以消防員子女的視角,分享觀看這部劇的感受,以及這些年來從父親身上得來的所見所感。

我的父親是消防員,各分隊因地制宜
我的父親是基層消防隊員,警員班138期,消防職涯約25年,我是觀看《火神的眼淚》後才知道,原來捕蜂捉蛇的工作範疇應另有所屬責任單位。
因為除了大眾所知曉的救火以外,日常的救護、水域救援、山搜、摘虎頭蜂窩、捉蛇、打撈跳愛河自殺者的浮屍、勸阻及救援欲跳樓自殺的民眾、安檢、校園宣導、以及重大災難如地震、事故或氣爆的救援等等,這些光怪陸離與千奇百怪都是聽爸爸提及過的工作內容,甚至也曾幫過急產產婦接生,與第四集的情境極為類似。
各縣市消防分隊也會因季節更迭或是所處轄區環境特色,而有不同的執勤任務。比方說轄區山水環繞的新北市烏來分隊,就特別配有可搭載橡皮艇的船艇專用車以進行救援;陽明山分隊常處理登山走失甚至被牛圍困的案件;而爸爸服務最久的鼓山分隊因鄰近高雄西子灣與柴山,時常接獲台灣獼猴誤闖店家或中山大學學生宿舍的相關報案、以及海邊戲水意外的相關救援。

消防隊員休假作息大亂,家庭、工作兩難
因救護需常在外奔走,長時間悶熱、曝曬,爸爸每天穿的那件深灰色無袖背心上總有一條條鹽巴的痕跡。哈瑪星、鹽埕埔一帶多為老舊公寓,沒有電梯,走道與樓梯十分狹窄,爸爸常需要背或是抬民眾下樓再載往就醫,因而長年飽受骨刺之苦,所以,第八集國勝學長(鄭志偉飾)樓梯間抬患者的那場戲,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我看得很有感觸。
相較於國外有些消防員輪休制度為勤一休二或休三,台灣消防員工時非常驚人,大多是勤二休一,就連少數勤一休一的台北與高雄等縣市,每月工時很輕易地就會突破三百多個小時,勤的那天是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出任務,作息混亂;但休的那天常常會因為交接、處理尚未完成的文書作業,例如民眾筆錄、火場鑑識報告、無線電逐字稿……等,而壓縮到真正休息的時間。
還記得,小時候每逢寒暑假結束返校開學那天,同學們總是開心分享著這個假期全家又去了知本泡溫泉、去了迪士尼樂園,或去了日本賞櫻賞雪,但爸爸因為工作型態,幾乎不會有兩天以上的排休,休假在家的時候也很常在補眠,其辛勞是躺下去三秒鐘馬上可以打呼的程度,所以我都待在高雄,哪都沒去。
儘管如此,我從不曾覺得爸爸有缺席我童年回憶裡的任何一塊,他只要一有空就會帶我到處走走,去高雄美術館、去新學友書局看書、去爬柴山、在五福路上大立百貨公司頂樓的空中遊樂園玩得樂不可支,所以,那個空中樂園在我心中意義非凡,媲美迪士尼樂園的絢爛多彩伴隨在我成長過程中,而爸爸給予的愛穿梭在我做夢都會笑的童年,一點都沒少過,雖胼手胝足,但我感到非常幸福。
導演在劇中描繪的爸爸消防員邱Sir(溫昇豪飾)掙扎於工作與家庭的天秤兩端,我相信現實生活中是有的,只是我是很幸運的那一個。所以,如果說要找尋父親在劇中角色的投射,與其說是邱Sir,倒不如說像劇中易暴怒但正義凜然的林義陽(劉冠廷飾),而且如出一轍。
第一集刁民威脅投訴的片段中,他拉下口罩大聲喝斥:「我同安分隊林義陽啦!」意指遵循專業救護程序,他不怕民眾投訴,看到這一幕,我與舍弟不約而同地莞爾一笑,彷彿在哪聽過似曾相識的故事,因為爸爸出勤務時也很「擅長」跟刁民吵架,他則是舉起右臂並指著袖口上的編號說:「來!這是我的編號,毋湯抄毋對蛤(台語),歡迎檢舉投訴」,也因此像羚羊一樣寫過很多檢討報告,但父親總秉持自己的原則對我和弟弟耳提面命,只做對的事,不該收的千萬不能收,不該通融的也絕對不通融。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沉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