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只見勒令停業、不見紓困配套:八大違規營業是「死要錢」還是「需要錢」?

只見勒令停業、不見紓困配套:八大違規營業是「死要錢」還是「需要錢」?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政府除了讓勒令停業有法可循,並沒有同時「超前部署」訂定停業時的各個產業的紓困辦法,若沒有紓困辦法作為配套,那些被政府第一時間下令,放棄經濟收入「共體時艱」的酒店從業者,難道不委屈嗎?

文:徐豪謙

5月25日,陳時中在定期召開的指揮中心記者會上,為染疫的基層員警哽咽,斥責在疫情升溫期間,仍偷偷營業的八大業者。然而,無視禁令依然私下營業的八大業者,真的單純是不怕死的老鼠屎,還是有無法共同「相忍為國」的隱情需要被理解呢?

一、姍姍來遲的紓困方案

無論是去年的四月酒店陪侍工作者確診,或是今年5月疫情突然爆發,酒店被勒令停業往往都是雷厲風行,從業者們——包括酒店小姐、酒店小姐經紀人、媒合酒客至酒店消費的業績幹部——根本沒有得到任何緩衝時間去計畫停業期間的經濟來源該怎麼辦。

去年4月酒店勒令停業不只缺乏法源,且沒有提供配套措施紓困,直到民間團體不斷呼籲政府必須給予酒店從業者紓困方案,政府才在2020年5月6號,開放酒店陪侍工作者申請紓困金。直到五月下旬,在落實體溫檢測、酒精消毒以及實名制的前提下,才開放酒店酒店復業。

二、違規營業是「死要錢」還是「需要錢」?

去年4月初到5月底這段強制歇業期間,有沒有業者繼續偷偷營業,當然有。

去年勒令停業期間,我陸續收到一些消息說還有少數地方可以媒合酒客/小姐前往消費/上班。我到了業界友人給我的地址之後,聯絡上了接頭的人。從一個不起眼的鐵捲門進到了地下室。幾個業界的「哥」,在指揮中心宣布勒令停業之後,倉促地接手了一間鋼琴酒吧。相較於一般酒店最少都有20幾個包廂,這裡只剩四、五個包廂可以接待酒客,能來這邊上班的小姐數量也有限,基本上沒有人脈是沒辦法把小姐塞進來的。

就這麼幾個包廂,能賺到的錢其實很有限,其實對這些「哥」來講,完全沒有必要在這個時間點硬要賺這個錢,但小姐們需要。「你不能讓妹妹一直都沒有地方上班啊,你說現在都不能開(業),我如果一個月支援我下面的妹一個人三萬塊,十個妹我一個月就要支援三十萬出去,這對我也是很緊繃。」

北市酒店復業 防疫措施不可少
為示意圖,非文內所提當事人 |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會進入酒店業工作的小姐,有不少是有債務困擾,需要挖東牆補西牆的人。會進到酒店陪侍產業工作,多半也是因為酒店業的經紀人或經紀公司,願意提供無息借款,小姐再從上班的薪水慢慢還。可以說,進入酒店產業的陪侍工作者,不少都是一窮二白,沒有任何餘裕可以跟大家「共體時艱」,反而相對是需要被社會安全網接住的經濟弱勢。

但我們的社會乃至於政府,並沒有想要接住這群人。只有酒店業願意成為這些弱勢群體的安全網,唯有業界上位者在去年勒令停業期間,自行組織、自力救濟,冒著風險偷偷營業,才為經濟相對弱勢的酒店小姐們,撐開了一絲絲的生存空間。

三、酒店業內也曾相互勸誡彼此共體時艱

今年,5月14日公告雙北疫情進入第三級警戒,各大酒店只可以營業到5月15日早上8點。指揮中心表示預計5月28日解除第三級警戒。

因為有宣告預期解除停業狀態的日期,若有業者在酒店業相關臉書社團招攬小姐去上「私台」的話,不少同業都會攻訐貼文者,表示忍耐兩週,等疫情穩定之後,大家再一起全面復業才是正道。但是5月25日,指揮中心宣布第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14日,並且以許多國家過去一年的情況來看,這種封鎖期限,有很高的機率會一延再延。指責他人招攬小姐坐私台的聲浪,也就漸漸小了起來。

四、一年過去:只見停業標準,不見紓困配套

從去年酒店出現確診案例,到今年5月疫情升溫,兩次的勒令停業,間隔了一整年的時間。

一整年過去,政府除了制訂出一套相對明確的分級制度,讓勒令停業有法可循之外,並沒有同時「超前部署」,在設立停業標準時,也同時積極訂定停業時的各個產業的紓困辦法。沒有紓困辦法作為配套,卻要指責八大業者違規營業之情事,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政策殺人、官逼民反嗎?

酒店復業 員工示範清潔工作
為示意圖,非文內所提當事人 |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當陳時中在記者會上為基層警員抱屈,但那些被政府第一時間下令,放棄經濟收入、「共體時艱」,卻沒有得到任何幫助的酒店從業者,難道就不委屈了嗎?(編按:原文於寫作於5月26日,行政院於5月27日下午才宣布將推出「紓困4.0」方案,且最快6月3日才可能上路)

五、疫情期間生成的各種產業互助網絡,有酒店小姐的位置嗎?

疫情升溫下許多產業都受到巨大的衝擊。台灣社會也迅速形成各種互助網絡,協助的餐飲業者以外帶/配送的方式維持生計,幫助農民銷售滯銷的菜,但有誰要來幫助同樣受到衝擊的酒店小姐?

陳時中在記者會上為警政人員鼻酸哽咽,但酒店從業者們,又有誰會來為他們流一滴同情的淚?如果有安樂日子可以過,又有誰想在這個節骨眼,被冠上「防疫破口」、「老鼠屎」等罵名,在夾縫中求生存呢?

延伸閱讀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