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奪走80萬條人命,馬克宏正式承認法國應負責

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奪走80萬條人命,馬克宏正式承認法國應負責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更被認為是1990-1994年,法國在盧安達一系列錯誤決策的主要策畫者。法國三月份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密特朗在盧安達自大的新殖民主義行動,只是為了追尋法國的地緣政治利益,對圖西人面臨的嚴重後果漠不關心。」

編譯:王國仲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5月27日拜訪盧安達首都基加利(Kigali),緬懷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的受害者,並希望能緩解兩國超過25年來的緊張、達成雙方關係正常化。

長久以來,盧安達皆指控法國是1994年大屠殺的「幫兇」。而馬克宏是2010年以來,第一位拜訪盧安達的法國元首。

「只有那些熬過漫漫長夜的,才或許可能選擇放下,並贈予名為原諒的禮物。」馬克宏在種族屠殺紀念碑前發表演說,身旁的黑色圍牆上銘刻著罹難者姓名;成列枯骨圍繞偌大的墳墓,超過25萬位罹難者在此長眠:「今天,我謙卑、充滿敬意地與各位站在一起,承認我們(在種族屠殺中)的責任。」

三月份,一份由法國歷史學家調查團隊發布的報告指出,所謂責任,係指當時法國政府被「殖民者的姿態」蒙蔽雙眼,且與掌權的胡圖族政要交好,未能及時預知或阻止對圖西族人展開的種族屠殺。該報告更稱法國政府須承擔「沉重且絕大部分」的責任。

儘管報告認為,法國需要為超過80萬名盧安達居民之死負上「直接責任」,馬克宏則稱法國不是共犯:「在沼澤、丘陵、教堂中大開殺戒的,並不是法國人……法國對屠殺難辭其咎,但絕對不是共犯。」

盧安達總統卡加米(Paul Kagame)對馬克宏的發言持正面態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其演說「比道歉更有價值」。卡加米更稱馬克宏「正與種族主義對抗」,並強調願意與法國建立正常關係:「這場訪問關乎未來,而非過去……我願相信,這樣的和解是永不變質的。」

盧安達種族屠殺是怎麼發生的?

盧安達在歷史上,曾先後遭德意志帝國與比利時殖民。殖民者為方便管理,將政權集中在佔少數的圖西族手裡(在盧安達民族結構中,胡圖族約占84%,圖西族15%),更刻意強調兩族間社經地位的不同,族群間的矛盾也因而加劇。

1959年,胡圖族推翻圖西族的君主制政權,導致大量圖西族出逃至烏干達等鄰近國家。其中一支名為盧安達愛國陣線(Rwandan Patriotic Front, RPF)的圖西流亡集團,自1990年開始從烏干達攻打盧安達北部,希望推翻胡圖政權,盧安達內戰因而爆發。

內戰導致大量傷亡,雙方最終在1993年簽訂停火協議,但已於胡圖與圖西族人心中種下的火苗卻無法輕易撲滅。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1994年4月6日,盧安達總統、胡圖族獨裁統治者哈比亞利馬納(Juvenal Habyarimana)的座機,於首都上空遭不明飛彈擊落,當場罹難。機上乘客還幫括蒲隆地總統,同屬胡圖族的恩塔里亞米拉(Cyprien Ntaryamira)。

激進胡圖主義者認為盧安達愛國陣線該為此負責;盧安達愛國陣線則稱空難是胡圖主義者自導自演,好為大屠殺尋找正當理由。

胡圖極端分子設立電台、控制報紙並傳播仇恨資訊。政府側翼組織聯攻派(Interahamwe)由年輕民兵組成,他們藉由上而下的仇恨訊息(如殺死成年男性被稱為「清除灌木」,殺婦女兒童則是「拔毒草根」),煽動並展開計畫性的圖西族大屠殺。

當時的盧安達身分證會標示持有者的種族,因此軍方在路口設下關卡,屠殺任何經過的圖西人;胡圖丈夫必須親手殺死自己的圖西族妻子,宣稱若不這麼做,自己也會遭到波及;數以千計的圖西女子遭到姦殺,或成為性奴隸。

儘管聯合國派遣部隊進入盧安達,他們未獲授權主動阻止屠殺,更在10名比利時士兵遭到殺害後決定撤出;世界警察的美國,則因一年前在索馬利亞損失部隊的經驗,決定不插手另一起非洲國家事務。

長達百日的血腥大屠殺,最終在盧安達愛國陣線(在烏干達軍隊幫助下)攻入首都後畫下句點。共計約有80萬名圖西族與溫和派胡圖族人慘遭殺害。

AP_9408200112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與獨裁者交好錯判情勢,法國使盧安達情況選上加霜

那麼,法國與盧安達大屠殺的關係又是從何而起呢?

法國在非洲也有著豐富的殖民歷史。殖民時期結束後,為保持並鞏固在非洲的影響力,與各非洲國家政權自然得保持密切關係。在盧安達,法國選擇與當時掌權的胡圖獨裁者維持良好關係。

如前文所述,由於和胡圖獨裁者交好,法國在盧安達內戰,以及後續的種族屠殺中,未能做出正確判斷,甚至導致更多民眾死亡。

舉例而言,1994年6月下旬,由法國領導的綠松石計畫(Opération Turquoise),原意是為流離失所的難民設立、並確保安全區域的人道救援行動。不過,法軍卻將盧安達愛國陣線視為叛軍,更阻止他們向盧安達南部推進。盧安達人民普遍認為法軍不僅是在幫倒忙,更為胡圖族極端分子區隔出「盡情屠殺的天堂」。

此外,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更被認為是1990-1994年,法國在盧安達一系列錯誤決策的主要策畫者。法國三月份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密特朗在盧安達自大的新殖民主義行動,只是為了追尋法國的地緣政治利益,對圖西人面臨的嚴重後果漠不關心。」

報告作者補充:「法國在盧安達政策的最大問題,不是即將到來的種族屠殺,而是阻止盧安達愛國陣線推進,建立密特朗口中的『圖西國』。」

肯定法國負起責任,盧安達倖存者選擇原諒

由於新冠疫情肆虐,盧安達首都基加利的街道仍相當安靜,少了重要外賓到訪時的喧囂或旗幟、標語。但至少部分盧安達居民表示,他們對馬克宏的發言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