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拚外交:友邦大使、外媒、外國YouTuber參與遶境,「外交進香團」讓國際看見台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甲媽祖遶境固然特別,但放眼國際間,世界上那麼多獨一無二的宗教活動,若希望外國媒體可以來報導這場文化盛事,那自然也得要考慮不同國家的讀者受眾的需求,用各式各樣的視角,來進行解讀與分析。
文:蔣曜宇(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媒體關係經理)
今(2021)年4月9日為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遶境起駕儀式。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受到主辦單位中華道教聯合總會的邀請,協助籌辦了一組有13國大使及駐台經貿處代表一同參加的「外交進香團」,提供這些在台灣的外國友人豐富且完整的台灣傳統宗教文化體驗。
人們都說「越在地越國際」,媽祖遶境活動這樣的特殊的宗教盛事,自然有機會成為引起外國人的好奇心,豐富外界對台灣的想像。而為了更有效地製造媽祖遶境的國際討論聲量,台灣數位外交協會還找來了多間外國媒體及YouTuber,希望透過社群分享及媒體報導,來加強資訊的傳播。
有趣的是,在這團近百人、有20國不同國籍,職業及身份各異的「外交進香團」中,每個人體驗這場媽祖遶境的方式,以及他們所關心的面向皆不相同。以下我們將以「外交官」、「外媒」、「外國YouTuber」的三個角度,來討論當我們想要向外國人推廣台灣文化時,不同族群想要得到的收穫是什麼。
外交官:從民間視角瞭解台灣在地生活
在我們向許多大使館與駐台代表處寄發邀請信時,回覆的狀況可說是相當熱烈。就如同在台灣待了超過十年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大使查絲敏・哈菁絲(Jasmine Elise Huggins)所說:「作為外交官,我們每個人都對於這樣的文化活動非常感興趣,因為大家都會想把握機會豐富我們在台灣的生活。」
除了加勒比海邦交國外、非洲的索馬利蘭、史瓦帝尼,歐洲的波蘭、奧地利,亞洲的泰國、印度,北美的加拿大等駐台使節都積極報名參加,就連美國AIT都直接出動一台遊覽車從台北直接開到台中。
對許多大使及駐台代表而言,他們鮮少有機會能夠和台灣的民間組織進行交流,能夠在非正式的場合與台灣民眾互動,對他們來說也是很珍貴的經驗。當我們的隊伍隨著朝聖人潮前進時,許多大使與代表就熱情地與沿途民眾拍照、握手,並沒有一般人所想像的那種外交官的架子。
聖露西亞大使羅倫(Edwin Laurent)則是開心地與自己在家鄉的親人視訊,將現場的熱鬧分享回聖露西亞。他相當讚賞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並強調說,要增加一個國家在外交上的價值,有時候得要用有別於傳統外交模式的做法。
「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台灣。這是最重要的關鍵。」羅倫大使說。

外國媒體:從多元切角出發,尋找不同的討論方式
大甲媽祖遶境固然特別,但放眼國際間,世界上那麼多獨一無二的宗教活動,若希望外國媒體可以來報導這場文化盛事,那自然也得要考慮不同國家的讀者受眾的需求,用各式各樣的視角,來進行解讀與分析。
舉例來說,受邀前來的日本產經新聞特約記者,便以「為何台灣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於傳統宗教文化?」為切角,去分析媽祖遶境活動一年比一年更加受歡迎的原因。文章強調,台灣年輕人近年來努力透過本土文化的特殊性,來形塑有別於中國的自我認同,而他們說這是台灣年輕人重拾傳統宗教文化的一大因素。這一種宏觀的趨勢觀察,這是國際媒體的興趣所在。
此外,掌握時事潮流也是一個好的方法。這次的媽祖遶境,最終也吸引十多家義大利的媒體轉發法新社記者所拍的影像新聞,講述台灣如何在全球疫情中,最大的宗教朝聖活動仍舊能夠照常舉辦,並順道介紹了大甲媽祖遶境的基本資訊。若沒有疫情的因素,這些義大利媒體恐怕也不會對這樣的新聞有興趣。
馬來西亞的《星洲日報》則是以行銷宣傳的角度,討論台灣民間組織如何透過民間外交的力量,將一個在地文化活動變得更加國際化,增強台灣的軟實力。他強調,馬六甲海峽一帶也有歷史悠久的「送王舡慶典」,而讓馬來西亞讀者有機會學習台灣的做法,便是他這一篇報導的關鍵重點。
這一次的媽祖「外交進香團」,最終有超過十多家外國媒體報導。同一個事件,不同的解讀與分析方式,對於有心推廣台灣文化活動的人來說,或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範例。
外國YouTuber:不只新鮮感,不同文化間的相似處更能引發共鳴
要將台灣推向國際,讓外國人對台灣從沒印象到好印象,找到「願意為台灣代言的人」就是其中的關鍵。除了各國官方派駐的駐台使節之外,每一位在台灣的外國朋友,其實都是推廣台灣軟實力的最佳代言人。
因此,找到擁有社群聲量,能幫忙把台灣介紹給外國人的YouTuber們,就成了我們重要的幫手。這一次媽祖遶境活動,我們邀請到了土耳其、法國、印度的YouTuber們來參加,希望透過他們獨特的社群敘事能力,將他們眼中看見的台灣風景,傳遞給世界上更多的人。
來自印度,目前在中研院進行博士研究的Dharamjeet(DJ) ,閒暇之餘經營YouTube頻道有成的他說,因為在印度也有非常多的大型宗教活動,諸如在恆河畔舉行,有上億信徒參加的印度教慶典「大壺節」,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作為一個印度人,我很能感同身受這份喜悅。」他說。
打開他的節目頻道,大甲媽祖那一集播放次數就破了五萬人次。下面也充斥著許多印度網友的留言,說沒有想到台灣也有跟印度那麼相似的慶典氛圍。
但法國YouTuber魯道夫也強調,要將台灣傳統文化及宗教廟宇活動宣傳給更多外國人,社群媒體上的英文資訊還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給外國人一種任何人不論身份,都很歡迎一起來參加的感覺。」

台灣文化的國際宣傳,必須多管齊下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