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海關的刁難—你會選擇付這20萬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 Lưu Ly CC BY 3.0
作者:賴憲逸
11月25日,第一次的返台假,也是第一次嘗到人在他鄉的困境,以及越南官方之刁難。
在越南工作也近兩個多月,從一開始的吱吱嗚嗚,到現在的基礎工作會話,都是每一天晚上聽著越南教學錄音帶,以及跟著cô giáo(老師)學發音,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說出來的。
(延伸閱讀:國立大學的MBA,為何選擇外派到越南?)
當自己說錯話或發錯音的時候,工作上的同事也都不吝指導,也讓我感受到越南溫暖的一面。不過這些美好的印象僅止於胡志明機場出關的前一刻,就在飛機起飛前40分鐘。
為什麼拿工作證無法出關?
因為胡志明市區車多擁擠,堵車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所以本來從公司到機場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硬生生延遲了半小時。幸運的是,距離飛機起飛時間還是有一個小時,所以應該是趕得上飛機。
正當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機場時,發現櫃台前面沒甚麼人在辦理登機,心裡頓時放心了不少。在和藹可親的空姐服務之下,順利完成登機手續。踩著輕快的腳步,腦袋裡都是想著回台灣要去找那些朋友,要去哪個地方看看,要好好陪著家人。
不知不覺已經準備過海關了。將手裡拿的護照以及工作證遞給海關,再附上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副台灣好公民的形象,希望可以順利過關。
「Where’s your Visa?」當聽到海關問話的時候,就知道不妙了…。
已經給他護照跟工作證了,還需要什麼呢?
當下最直接的反應就說:「I don’t have Visa, I changed the work visa already?」
殊不知,當我一講英文之後,海關便認為我具備溝通的能力,便接著說:「When you came to Vietnam, you had the Visa for coming, so I need the Visa that I just can let you go. Or you can call to your company for help.」
最後,海關不再接受我的任何理由,自己也只能打電話回公司求救。這才瞭解到原來海關是故意刁難,想要咖啡錢,付個20萬越南盾(約新臺幣284元),而且還不能明目張膽地給,就能夠順利登機了。
息事寧人的東方思維
上了飛機之後,自己才有時間靜靜地思考剛剛所發生的事情。越南在共產制度的統治下, 政府貪污的事件層出不窮,而政府體制在管理上也缺乏效率。因此造成機場海關放縱現場人員強制收賄的不良風氣。
為什麼會是我?為什麼知道我願意給咖啡錢?海關前排了滿滿的人,這麼剛好就會是我呢?
後來才了解到,亞洲臉孔通常會是他們鎖定的目標,原因不外乎很容易在人海中分辨。至於為什麼他們比較喜歡找東方臉孔,這也不太清楚。但是透過經驗法則告訴我們,越南海關普 遍認為「亞洲人」給錢的比例高過於歐美人士,這也許跟我們從小的教育有關。
不管是台灣升學導向的填鴨式教育,還是中國的菁英式教育,不外乎是儒家思想掛帥。謙和成為我們內化許久的處事態度。這樣的生活環境以及教育方式讓我們學會謙卑與禮讓,不喜爭辯。
跟西方教育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久而久之,連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利也變得不習慣,什麼事情都默默承受。在台灣被插隊的時候,會有幾個人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當我明白越南海關強制索賄時,我也寧願付錢了事,而不願意據以力爭,這或許也是東方文化的一種特性吧。
想當然爾,有許多人跟我一樣,不願意在外國惹事,即便是有損於自身權利的事情,所以付錢草草了事,事後才抱怨連連。
有個同事曾經也被越南海關強迫索賄,但是他並不願意給咖啡錢,而是要求他們提出合理的解釋,並且請他的長官過來瞭解,最後他也被帶到小房間去。雖然一共花費了30分鐘左右,但海關並沒有成功索賄,還是讓我那位同事去登機,所以勇於表達意見並且爭取權益還是有用的,關鍵就是你有沒有勇氣去爭取!
如果下次再遇到海關索賄,我是否有勇氣據以力爭呢?還是會再一次給咖啡錢?這答案我也不清楚,只是希望再也不要遇到這樣的情況了。
註:
2013年越南第13屆國會第4次會議中,越南總理阮晉勇也因為政府貪污以及效率不彰而公開道歉,並聲明以下三點:坦承國家企業監管有重大缺陷,批評部分公務員道德敗壞,以及國會將繼續修訂《反貪汙法》。
本文獲MBAtics授權刊登,原文於此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