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我的母校倒閉了」台灣部分私校面臨退場危機,馬來西亞學生怎麼看?

「我的母校倒閉了」台灣部分私校面臨退場危機,馬來西亞學生怎麼看?
圖為已退場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正門。Photo Credit:Ministerio TIC Colombia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私校招收境外學生的爭議不斷,而私校因少子化而面臨退場潮的壓力開始浮現,在各種辦校、招生亂象下,非本國人的境外生該如何自處?

2021年5月24日,經教育部召開的私立學校諮詢會後,台灣觀光學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正式被核定停辦,台灣的大學數量即將減少兩家。同時,《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同月5日已完成逐條審查,但對於私校停辦後的校產、土地處置、是否允許三年轉型的條文,仍有待協商。

簡而言之,在人口老化、少子化的浪潮下,私校退場問題在這幾年會是台灣人關注的重要課題。那麼,在私校退場潮下,境外生(外籍生、僑生、陸生)又是怎麼看的呢?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台灣觀光學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已無在籍的境外生了,那麼在其它私校裡的境外生,又是怎麼看這一波又一波的退場浪潮呢?台灣的大學退場影響的不僅僅是台灣本國學生的權益,也影響了境外生學生的受教權,他們的心聲為何,似乎無被台灣社會所重視。

《關鍵評論網》找到了三位曾就讀於有退場危機的私校的馬來西亞留台生,一位仍在籍,兩位近年畢業已返馬,來談談對私校退場的看法。

儘管馬國學生無法代表所有境外生,但馬國是台灣多年來第二大生源國(僅次於中國,東南亞最多),直至2019年才屈居第三,越南攀升至第二,從馬國學生數量的潮起潮落、學生們的經歷,仍可了解到近年私校的招生與辦學困境。

近年私立大學概況

根據教育部統計,在109學年度,全台有9萬8247名境外生,其中就讀私校的就有5萬7119人,佔全體境外生的比重達58%,可見在招收境外學生上,台灣的私校仍是主力。

接著讓我們先回顧一下,近幾年台灣爆發的私校招收境外生爭議。

2018年,康寧大學被爆透過仲介招收69位斯里蘭卡學生,並安排他們到食品工廠打黑工,今年2月黃姓前校長等6人,遭士林地檢署依加重詐欺取財等罪嫌起訴。

同樣在2018年,高苑科大學發生觀光休閒國產專班的柬埔寨籍學生被迫簽下1500美元本票的事件,在教育部介入下,已要求高苑科大出面溝通、協助退還學生本票。

2019年1月,傳出就讀醒吾科大「新南向國際產學專班」的印尼學生,遭校方與廠商聯合剝削,而印尼政府外交部也暫停了這項合作計畫(如今已恢復),儘管最終教育部與校方、學生澄清相關報導不實,但無疑事情已讓台灣的形象受損。同時,由於爭議已平息,因此無損該校招收境外生,境外生人數仍逐年增長,從106學年的215人,到109學年有828人。

不過同年6月,就確實發生了印尼學生遭剝削的事件。當時建國科大被爆出印尼專班學生遭校方安排工讀的仲介公司,扣押了他們的護照、居留證,而且每周被迫超時工作,最終教育部重罰該校不能招收境外生。

而在同年3月,育達科大的菲律賓學生向立委投訴,指控該校透過仲介代辦公司,招攬菲律賓學生來台就學後,被迫簽下違法協議,必須違法超時工作。最終在教育部介入下,重罰該校不得招收境外學生,同時要求校方替學生向廠商解除不合理工作合約並追繳被扣之款項。

接著在2020年12月,南華大學傳出越南境外專班學生超時打工的問題,最終教育部以該校督導不周,同樣祭出停招境外生的懲處。

這些是近幾年已公開、浮上新聞版面的重大私校境外生招生爭議事件,都是如今私校少子化浪潮下,為求存而必須向外招生的不幸結果。

以上事件中,遇到問題的學生來源國包括斯里蘭卡、柬埔寨、越南、菲律賓,這些學生的共同點,多是不諳華語的學生,而非一般華語程度較佳的僑生,那華語水平較佳的馬來西亞學生,他們在台灣就讀有退場風險的私校,又是什麼情況呢?

台灣高等教育展印尼登場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圖為2019年9月28日,在雅加達舉行的台灣高等教育展。

私校退場陰影下的馬來西亞學生

由於馬國擁有眾多的華裔人口,在「同文同種」的便利性下,公私立學校招攬馬國華裔學生相對容易,因此馬國多年來是台灣第二大境外生來源國、東南亞最大生源國,2019年卻罕見地倒退至第二名。

小涵(化名)是2014年以僑生的身份來台灣留學的馬國華人,如今已回馬國工作。小涵曾就讀於一間已退場的南部私立技術學院,第二年轉校至中部一所私立科大,但該科大已連續三年的新生註冊率低於六成。

編按:教育部在2020年修改「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第3條,註冊率不再是把大專校院列入專案輔導學校的指標,但第6條對專案輔導學校的自提改善計畫目標中,仍包括全校新生註冊率應達60%,且學生數少於3000人」

目前在台灣的馬國學生有1萬3964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華人。由於台灣僑教政策的推展,馬國華人學生來台求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953年,所以至今當地仍有許多華人來台灣留學,在馬國也有許多校友團體,其中最大的是馬來西亞留台校友聯合會總會(簡稱留台聯總),是全馬各校友會(如台大校友會、霹靂留台同學會等)的最高單位,留台聯總除了為校友爭取權益,招生更是重要的業務。

在馬國的教育體系中,分國民中學、國民型中學與獨立中學(簡稱獨中),前兩者是公立體系學校,而國民型中學則是原為華人民辦的學校,因接受政府補助與進入官方體制,而稱為國民型,至於獨中,則是許多華人堅持保留以華語為教學媒介語,而不願進入官方體制的民辦私立中學,全馬有62所。

在過去,獨中畢業生因文憑不受官方承認,無法在馬國就讀國立大學,因此台灣是赴海外升學的首選,也因此一般獨中生比較清楚台灣各大學的評價、聲譽,有許多獨中教師是留台校友,能提供一些升學建議。

由於小涵是國民型中學畢業的,對於台灣高教情況不甚了解,身旁也沒有學長姐或老師給予建議,儘管她是到留台聯總報名,但當時因校友會的人也沒有給予她升學輔導建議,因此誤打誤撞選擇了即將退場的南部某私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