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眼中盯】台灣這波疫情證明兩件事:防疫不一定要封城、之前真的沒有確診黑數

【關鍵眼中盯】台灣這波疫情證明兩件事:防疫不一定要封城、之前真的沒有確診黑數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那些不停把「封城」兩字拿出來揮揚,好像官人下令隔天疫情就終結的說法,都沒考慮到封城要能防疫,若不落實現行的所有防疫作為,皆如同喊口號抗病毒,對實際的疫情封堵一點幫助都沒有。

雖然台灣沒有一次示範給世界看兩週解除三級警戒,但相較國外疫情爆發後就呈現指數上升的確診數,台灣至少堪稱平穩,甚至有逐漸降低的趨向。

台灣若早48小時進入三級警戒,今天的確診數會不會更少誰也不知道,但除了第一線醫護人員堅毅的努力奉獻外,民眾對戴口罩、隔離病人、三級警戒、實聯制等防疫規範的遵守,確實阻止原本可能更嚴重的疫情發生。

下面所說對專家而言都是基本中的基本,但想到台灣仍有許多遇到疫情膝反射就大呼封城卻不停群聚的人,還有那些不戴口罩跳進去跳出來的方堂鏡們,本文希望讓他們有所自知,如果三級警戒要繼續延長,可能就是這些人惹的禍。

為什麼出門要戴口罩?

不久前朋友打電話跟我說他在自主健康管理,我說其實我們的生活並沒相差太多,因為大家出門時都要全程戴口罩。

理論上,正確的佩帶合格口罩,就可以很大幅的阻斷傳播鏈——不論是你對別人或是別人對你。進入三級之後,政府要求所有人上街甚至是在車內都要戴口罩,就是假設每個人都是可能的確診者,只要人人都不讓別人直接接觸到喉嚨裡吐出來的氣,理想狀況下就能保證確診著不再增加。

當然這是理想上,因為姑且不論口罩會不會漏風,病毒不只會飛沫傳染,接觸感染以及少部分的氣溶膠傳染也已被證實發生,所以減少與人群接觸也相當重要的。此外,就是會有人不好好戴口罩。

uizke7y65ulmcpa961gc2xkr1mfd5f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戴口罩是最基本的防線,也幸好我們不像「太自由」的歐美那樣把不戴口罩當成基本人權,疫情至今台灣的社區傳播情況才沒像其他國家那麼嚴重。

為什麼病人需要隔離?

呈上題,正因為防疫系統目的是要「不繼續增加傳染」,所以一但發現確診,就要盡快進行確實的隔離,不論是居家、住院還是集中檢疫所,確保病人不再與健康的人直接接觸。只可惜,新聞上還是會出現堅持自己沒有染疫,拒絕被隔離的不付責任狀況,甚至發生暴力行為

在理想的情況下,一人一室當然是最完善的方法,但空間與醫護人員能量不足的情況下,無症狀或是輕症的確診者,也可能得要居家隔離,面對這種沒有辦法的辦法時,最重要的還是要確保家人有足夠的防護裝備,才能支撐住「不繼續增加傳染」這個防疫鐵則。

為什麼先「三級」14天?為什麼後來又要延長?

假設所有人面對其他人時都戴著口罩,每次接觸東西前也都有完善清潔(當然家人是最難相互隔離的一群,也所以疫情初期陳時中說過「要不要升級警戒除了看確診數,也會考量新增確診者是不是家人」),然後搭配廣篩和自主健康管理,找出確診者,進一步隔離與醫療。

在完美的情況下,原本的確診者都找到並作好隔離照護或治療後,就不會再新增。而這14天,就如同讓每個人軟性的自主健康管理兩週,當會發病的人都發了病並就醫,無症狀的人病毒都消退之後,社區就又能夠回歸健康。

疫情升溫  台北街頭週末人車少(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但當然事情不會那麼簡單,不可能每個人一天24小時都戴著密不透風的口罩,日常生活食衣住行也一定會與他人有各種型態的接觸。在此情況下,只要帶有病毒的人把自己的病毒傳給他人,每一個新增的確診者,都意味這個14天要重新計算。

為什麼到哪裡都要實聯制?

上述種種做法,都是為了盡快切斷傳播鏈,即時疫調找到該隔離的人、治療該治療的人。而實聯制的設計,就是在知道確診者有去過哪些地方之餘,快速知道有哪些人到過確診者待過的地方。

像是這波疫情初期公布疫調時,都會列出確診者哪一天什麼時候到過什麼地方,要有同樣足跡的人自我健康監測或自主健康管理,在完全落實實聯制的狀況下,就可以立刻知道有哪些同樣足跡的人,加速通知匡列,也能節省疫調的資源。

這波疫情慘況反而可以看出,之前台灣真的沒有確診黑數

上面這些講的都是「完美落實」情況,但在現實中一定會有人不守規矩,那些不負責任的人無論本身有沒有染疫(因為誰都不能確定自己有沒有染疫),都增加了疫情擴大機會。

在這段疫情高峰的期間,我們越盡力的去落實這些防疫規範,就越有機會把那些社區感染源頭的擴散封殺在五六月,反之,越多人不遵守規矩成為破口,我們就會像是英國美國印度,把原本可控的疫情,延長到一年兩年或更久。

回過頭來,這次疫情反而可以證明一件事,那就是之前台灣「加零」不斷的承平時期,總有人危言聳聽說台灣內部有嚴重疫情黑數被指揮中心壓下,都是無稽之談。因為疫情真正爆發就是像現在這樣,你LINE裡面哪個朋友跟你說好像有症狀,新聞看到警方破門而入發現患者家中過世。之前台灣沒有這樣的情況。

國軍化學兵進行噴消作業(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各種防堵疫情措施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都對應到當下時間、空間和人的行為,那些不停把「封城」兩字拿出來揮揚,好像官人下令隔天疫情就終結的說法,都沒考慮到封城要能防疫,也得落實上述所有的防疫作為。

想想看,假如政府真的「封城」,規定每人每天都只能下樓在家門方圓十公尺散步十分鐘,但外出時人人把口罩戴在下巴上,這樣的封城有意義嗎?反之,若所有人都能在這段時間把口罩戴好,盡量減少人與人接觸,不就是在不強力剝奪自由的情況下,達到一樣的封堵疫情效果嗎?

不管停工停班鎖國封城,沒有落實這些防疫細節,那些文字都好像是喊口號抗病毒,對實際的疫情封堵一點幫助都沒有。

(本文感謝住院醫師洪醫師參與發想,並於初稿完成後協助指正)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