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側寫漫畫大師荒木飛呂彥:《JOJO的奇妙冒險》全球賣破億,不老鬼才是藝術家還是吸血鬼?

側寫漫畫大師荒木飛呂彥:《JOJO的奇妙冒險》全球賣破億,不老鬼才是藝術家還是吸血鬼?
Photo Credit: CCC創作集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荒木飛呂彥是誰?該如何定義荒木飛呂彥?可以確定的是,他的漫畫《JOJO 的奇妙冒險》全球銷量已經超過一億本,成為了流行文化的重要基底之一。

這些故事背後都有懸疑,只是或多或少。但是最重要的,這些懸疑都會激動某個讀者的心跳、吊起他們的好奇——懸疑(Suspense)這個單字在拉丁文裡,就有吊起來的意味——期待下一秒的變化盡快發生。

他是推理小說家嗎?

所以,停止時間很酷、主角放大絕時的吼聲「歐拉歐拉」很酷、殘障的賽馬選手當然也很酷、King Crimson與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 都很酷,但在這些元素之下的懸疑,才是讓它們很酷的真正原因。

荒木飛呂彥的懸疑幾乎藏在每一個小地方,從每個替身的登場,懸疑就如影隨形——沒有一個敵人會大剌剌地解釋自己的替身能力是什麼,而即便他們說了,你也未必會相信他們;這些新登場的角色多半都會裝模作樣一番,有如昆汀塔倫提諾電影裡的角色,開口就先從風馬牛不相干的天南地北聊起,好像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最後才能恍然大悟他的動機與能力。

這種角色堆疊的深度,有時發生在戰鬥當中、甚至是發生在戰鬥之後——讀者跟主角們一樣在摸不清頭緒的狀況下,迎面撞上一團迷霧,而在有限時間裡必須找到出路。

這些解密過程與力量等級無關、甚至與主線劇情無關,是讀者與懸疑的直面對決,是一個孤立的、響起聲音、充滿疑惑與恐懼的小世界。從這個角度看來,荒木飛呂彥無疑地,是一個拿著畫筆的推理小說家。

情感是作品的核心

但是,如果只是堆疊推理架構與腦力遊戲,這樣的作品並不能在30多年來仍然讓人樂此不疲,荒木飛呂彥更喜歡貼近讀者的情感,藉以拉近作品與讀者間的距離。荒木飛呂彥曾說過,「要讓觀者想哭」的懸疑電影,才是他喜歡的作品。

在荒木飛呂彥的世界裡,感性許多時候比理性更為重要。而荒木在漫畫裡放入的那些感性,比起他的理性邏輯陷阱更為直覺與單純:家族之愛、朋友之信、對組織的忠義、對陌生人的善意。這些說破不值錢的情感,卻為極度緊張的戰鬥與殘忍的暴力畫面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角色們為了貫徹這些情感,可以抱著石頭跳下高樓、渾身遍體鱗傷也要打倒對方……

這些壯烈的情感表現,往往會讓讀者湧起想哭的衝動——荒木飛呂彥在畫下這些悲壯的橋段時,自己也會落淚:「常常都是邊哭邊畫的,描繪角色死亡的場面,一邊想著『啊啊,生命就這樣消逝了啊』,真的太痛苦了。」

信念是超越自己的證明

「所謂的覺悟,不是抱定犧牲的決心,而是在黑暗的荒野中,開闢出前進的道路」,這句《JOJO的奇妙冒險》的名台詞說明了情感在漫畫裡的重要性,這些情感不只是催淚而已,它們已經上升到了信念的高度。而為了信念犧牲,是沒有淚水的決定,那是帶著笑容的、自信的、成就自我的、向著必然的成功所作的付出。這已經超脫了少年漫畫的範疇,簡單來說,荒木飛呂彥像是一個洞見人生的哲學家了。

該如何定義荒木飛呂彥?他是漫畫家?藝術家?恐怖電影導演?推理小說家?哲學家?或者以上皆是?或者答案仍然在這些選項之外?

答案就如同替身的來源與他青春不老的容貌一樣難解,也許,30多年至今,在全球讀者與觀眾心中地位仍然崇高的荒木飛呂彥,最適合他的定義是這個:大娛樂家。

參考書目

本文獲CCC創作集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文標題為〈該如何定義荒木飛呂彥?他是漫畫家?藝術家?還是……吸血鬼?〉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