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身為「卡神」橫空出世,到外交官事件後成為眾矢之的,今天的政客仍然把網軍當成很重要的事,操作也從形象營造變成相互抹黑,最後的結果,就是當民進黨社群網路中心副主任楊敏在PTT上罵蔡英文生育政策「通篇幹話,去死啦」的時候,你竟分不出到底是真心話還是反串。
文:W.L
Instagram使用率上升後,就比較少用Facebook,周遭更有許多人漸漸脫離了社群媒體。但雖然看Facebook的人越來越少,這幾年卻出現了許多時事粉絲團以理念和理想為名批評時事,這些人是各行各業中握有話語權、或企圖掌握話語權的人士,他們和主流的網紅或實況主相比,保有比較平民的姿態,看似在過正常人的生活,強調著正義及愛國愛民。
不管你要稱之為網軍還是側翼,他們都不是最近才開始存在,但要能經營得有聲有色,背後都需要一個「對這個行業有深入了解的人」運籌帷幄。
楊蕙如在十幾年前橫空出世,紛亂的媒體當時封她為卡神。當時媒體業蓬勃,政論節目比比皆是,但記者素養卻開始逐漸走下坡,不久後就有一句「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出現。當時的卡神在鏡頭前不是很有自信,但談起她如何運用信用卡的紅利以卡養卡時侃侃而談
從卡神橫空出世,到政治人物好像都得要有的「網軍」
有些人並不欣賞她的作風,但漸漸如同許多得到媒體關注而站在鎂光燈下的人一樣,楊蕙如得到了從政和選舉的機會,落選之後,卡神就一直扮演著某種為民喉舌的公眾人物的角色,甚至到了民進黨核心周圍。
卡神之後,無數的網路「意見領袖」也不斷出現,財經網美/焦糖/台北惡棍等等,有些被起底有些被打臉,有些還是正常運作,時不時進行充滿民族意識的宣導、以愛國為包裝的各種政治操作,下面留言的粉絲若看到不同聲音,常會直接用簡體字相稱。
這時候有個台灣人會會心一笑的名詞出現了——中共同路人。因為今天在網路上抹藍抹綠都不稀奇,說人家1450或9.2,都不如抹紅來的直接且令人畏懼。
用心觀察就會發現這是一種集體的策略:討論後定調,製圖完發包,統一攻擊的人物、口徑,都是一個有作戰策略的群組,只是依個人喜好的風格而有所不同,其中最死忠的粉絲,應該就會定期鎖定「只是堵藍」。
仔細觀看某些側翼臉書,每篇大多有破百至千的讚數,這都是「焦糖哥哥們」賴以為生的觸及率,他們在意著追蹤、按讚數,用此作為號召(還能用來申請進入研究所)。
這些做法都像是楊蕙如過往在PTT上經營的事業:發一篇文,吸引旗下所謂的「粉絲」去推爆,之後還演變成為像是前陣子被抓出的林瑋豐的「反串」;民進黨網路社群中心副主任楊敏,在自己台大學生時期就用的PTT上,對著蔡英文的生育政策叫囂「通篇幹話,去死吧」,讓人分不出來是真心話還是帶風向。
從形象營造,到為了鞏固政權而「反串」
直到今日,越來越多人對這些新舊「意見領袖」的不滿日益加深。在外交官事件之後到現在,PTT有兩年時間不允許一般人註冊,我從2008年開始使用的帳號也因為要重認證而久不能發言,PTT像是一攤凝固的血液,僵硬的血管無法注入新血。
許多人認為「網軍」這件事是從柯文哲開始的,過去許多打傳統選戰的人指控柯文哲有網軍,但柯文哲的媒體行銷,其實更像是親民感人設的營造,結合YouTuber或是年輕人慣用的社群打造「阿伯」形象。
這樣的操作,對大部分的政治人物來說都是必要的經營,想想連戰之子連勝文都需要挽起袖子下鄉long stay洗碗,柯文哲當時台大醫院主任醫師的權威,當然也需要一種重新的包裝才能被民眾接受。然而時過境遷,今天PTT上的部分網軍、Facebook的側翼粉專、傳說中的行政院作圖中心,操作模式更像是為了鞏固政權而抨擊他人。

想到側翼們在臉書上大內宣攻擊政敵,群組統一討論後發包;想到楊蕙如當初選舉時與韓陣營談,被嫌價碼太高而被拒的新聞。最後的結果,你竟分不出網路上對於4%或是817的發言,究竟是反串還是真心。
人在各個陣營間「歸位」,又看到那些臉書上自打臉或是雙標的文章,那些的核心價值,或許還是利益。
每次側翼們表示焦慮或是哭泣,文字上寫著為了人民及國家,批評著中國共產黨,背後或許充滿了觸及率下降或民調下滑的焦慮,或許攻擊或嘲笑政黨首長的目的,是害怕失去賴以為生的經濟來源。那些更上不了檯面的,只好在暗地流竄、以虛養虛、製造假象,陰暗之時露出面目,陽光之下卻又睜不開雙眼,只在虛擬之中坐享擁戴,所以才都被說成是「蟑螂」。
延伸閱讀
- 民眾不在乎林瑋豐是誰,但政府公信力已被「認知作戰」的劇本玩掉
- 北檢偵查「蘇啟誠假新聞」案:民進黨員涉嫌「帶風向」,網軍月領1萬元
- 數據分析PTT帳號:真的有「網軍」在打選戰嗎?
- 迷因治國:你是不是也把小編的手指,當成部長的腦子?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楊士範
最新發展:
-
「翁達瑞」被法院起底,資深記者談網路「匿名評論」與記者「實名制」 2月前
-
【講座】政治記者,聲量與網軍:政治是眾人的數據?網路聲量的科學與商業揭密 3月前
-
NCC提「數通法」草案,Dcard、臉書、YouTube等5類網路平台全納入規範,PTT仍未確定 6月前
-
【關鍵眼中盯】政黨公投意向民調有貓膩?開罵前請先研究一下抽樣方法 6月前
-
【關鍵眼中盯】凡事都訴求「抗中保台」的民進黨,最終只會讓人對中共威脅無感 7月前
-
如何靠邏輯確認中共「認知作戰」真實存在?中國影響力的研究困境與道德難題 10月前
-
【論壇】2021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從境外假資訊協作到疫情不實訊息,政府該如何回應? 10月前
-
從BLM到「疫苗巨嬰」,情緒讓人看不清誰在對你「認知作戰」 1年前
-
【講座】羅秉成、蘇正平、劉昌德:「打假訊息」的台灣模式如何建立?如何延續? 1年前
Tags:
新創盛會線上回歸,技術、經驗、創投全都包!7月15日AWS Startup Day現正報名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WS Startup Day 即將於 7 月 15 日重磅回歸,此次不只聚焦新創趨勢與數位應用,更聯合 AWS 創投新創媒合會,提供參與者豐富的資源,所有與新創生態系相關的夥伴都不容錯過。
隨著Web3.0去中心化的趨勢開展與現在進行式的產業數位轉型浪潮,雲端技術早已成為許多早期新創發展產品或服務的關鍵金鑰,甚至為其奠定高速發展的穩健根基。而台灣雲端服務供應龍頭 AWS(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更自Web2.0時代開始就從未缺席,始終在技術新知、應用實務等方方面面致力支持新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免費論壇活動──AWS Startup Day也將於今年7月15日重磅回歸,在線上和參與者相會!
今年度AWS Startup Day持續聚焦新創趨勢與數位應用,精心規劃八場新創專題演說,非常適合長期關注新創生態系統的相關人士,或是正要起步、成長的新創夥伴報名參加。
五大特色議程安排,給你滿滿新創觀點與技術乾貨

「新創如何運用雲端科技打出一手好牌,投注資源延續未來業務?」這是今年AWS Startup Day欲探討的核心議題之一。為解答雲端科技之於新創企業的珍貴價值,AWS以「國際市場」、「創投趨勢」、「多元創業」、「雲端技術」、「焦點產業」等五大特色精心規劃講座內容,完整收錄新創趨勢脈動、雲端技術實務、佈局策略觀點與創投媒合等新創事業歷程的重要節點。為此,AWS不只力邀Web3.0、電商、串流、B2B解決方案等不同領域的新創合作夥伴,分享選擇AWS開展新創事業的策略考量,更毫不藏私地解析雲端技術如何快速又穩定的開拓事業。

無論新創還是育成,想要洞見機會就不能錯過AWS Startup Day

任何產業或技術的發展,不單要前人的引領,也需要後繼者無窮盡的創新思維與打破框架的勇氣,缺乏其中一個環節,生態系都無法平衡永續。所以無論是天使創投、孵化器,還是剛起步或處於早期新創的企業,只要你身為新創生態系統中的一份子,渴望尋求創意突破或開展新興業務,AWS Startup Day都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最佳活動。
尋找下一個新創獨角獸──同場加映AWS年度創投新創媒合會
本次AWS Startup Day除新創及創投相關講座外,AWS更直接邀請多家國際及台灣知名創投公司,與AWS Startup Day同場舉辦今年度唯一的線上「新創創投媒合會」,欲透過串聯本地深具潛力的新創與創投,幫助台灣新創企業獲得更豐富的資源,孕育下一個獨角獸。
根據AWS釋出的消息,媒合會將以早期天使輪或Pre-A輪融資為主,重點關注AI/ML工具和平台、智能零售、MarTech、Web3.0、媒體和娛樂等產業,並以快速輪流的形式替新創獲得最大的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