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各民族推翻軍方,緬甸平行文人政府將賦予羅興亞人公民地位

團結各民族推翻軍方,緬甸平行文人政府將賦予羅興亞人公民地位
圖為在印度查謨難民營的女性羅興亞難民,出示聯合國給她的難民證。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過去翁山蘇姬(港譯「昂山素姬」)領導的文人政府漠視軍方對羅興亞人的暴行,因此招致國際批評,如今緬甸平行文人政府6月3日宣布,未來將承認羅興亞人的公民地位,試圖團結各族群,一起推翻透過政變上台的軍政權。

緬甸平行文人政府—民族團結政府6月3日宣布,將修改或廢除1984年公民法,承認羅興亞人以及其作為緬甸公民的完整權利,這是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決定,因過去緬甸不承認羅興亞人的公民地位,帶來的歧視造成了2017年開始的羅興亞難民危機。

根據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的《有關若開邦羅興亞人的政策立場》文告,為尊重人權和人的尊嚴,並消除聯盟中的衝突和根源,因此決定打造一個繁榮的聯邦民主聯盟,讓屬於聯盟的所有民族都能和平共處。

民族團結政府強調,所有宣誓效忠聯邦的公民,無論其種族如何,都被視為充分享有公民權利,民族團結政府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歧視,因此將以此政策為基礎,解決羅興亞人(Rohingya)的公民地位問題。

民族團結政府指出,他們已和若開邦的許多不同利益相關者,包括羅興亞團體,以及難民營的代表協商。

羅興亞人是在緬甸西部若開邦(Rakhine State)的少數穆斯林族群,2017年的羅興亞危機,是緣於當年8月25日羅興亞好戰分子突襲當地的一個警察哨站,引發緬甸軍方血腥鎮壓,約有74萬羅興亞人流離失所,逃難到孟加拉、馬來西亞等國成為難民。

政變促成反軍方勢力團結

儘管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執政後,曾被國際社會寄予了改善各少數民族困境的期待,但隨著2017年爆發羅興亞危機,緬甸國防軍屠殺若開邦羅興亞人,使得翁山蘇姬領導的文人政府形象一落千丈。

隨著今年2月1日軍方領導人敏昂萊發動軍事政變,並組成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總統溫敏被拘捕。而因政變而未能就職的聯邦議會議員,在今年4月16日成立的平行政權—民族團結政府,為推翻軍政權,開始向過去關係不睦的民間地方武裝組織拋出橄欖枝,而這次承認羅興亞人的公民權,也被視為是為團結更多力量對抗軍政權。

民族團結政府文告中表示,因為非法軍事委員會的暴行,消滅軍事獨裁已成為全民的共同目標。自政變爆發以來,已有超過800人因軍方的暴力鎮壓而身亡。

對於過去羅興亞人遭到軍方的暴力迫害而流離失所,民族團結政府表示緬甸全體人民都對羅興亞人的困境感到同情,因為所有人現在都在經歷軍隊犯下的暴行。

民族團結政府承諾,未來會就軍方的暴行進行問責與賠償。民族團結政府也承諾,他們打算在必要時啟動程序,授予在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對緬甸境內針對羅興亞人和其他族群犯下的罪行有管轄權。值得注意的是,翁山蘇姬在2019年,親自遠赴國際刑事法院,為軍方對羅興亞人做出的暴行辯護。

173024360_105996178287689_83718676263965
Photo Credit: NUGmyanmar
「民族團結政府」核心領導成員,由左到右:副總統Duwa Lashi La、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總統溫敏、總理Mahn Win Khaing Than

授予羅興亞公民權

民族團結政府提出了承認羅興亞人公民地位的具體措施,包括廢除1982年公民法。

根據緬甸1982年制定的公民法,羅興亞人未獲官方列入全國135個族群中,使得羅興亞人始終處於無國籍狀態。民族團結政府認為,羅興亞人有權通過符合基本人權規範和民主聯邦原則的法律獲得公民身份,因此他們正草擬新的公民法,新的公民法必須以認定在緬甸出生,或是緬甸公民的孩子,作為認定公民身份為基礎。

同時,民族團結政府也承諾,會重新執行由聯合國前秘書長、緬甸若開邦問題諮詢委員會主席科菲安南(Kofi Annan),在四年前提出的88項關於若開邦的建議。對於今年4月民族團結政府宣布廢除的2008年憲法,未來起草新憲法的過程中,也會邀請羅興亞人代表參與。

最後,民族團結政府在文末寫著:「我們邀請羅興亞人與我們和其他人一起,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參與這場反對軍事獨裁的春季革命。」

RTX2QSFG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圖為逃離若開邦的羅興亞人,照片攝於2017年10月26日。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