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卸任前批准阿拉斯加石油開採計畫,拜登政府宣布暫緩並稱「確實有瑕疵」

川普卸任前批准阿拉斯加石油開採計畫,拜登政府宣布暫緩並稱「確實有瑕疵」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內政部6月1日發布聲明表示,前朝對北極石油開發的決策「確實有瑕疵」。內政部官員進一步說明,租賃法案通過時,並未針對合理開發範圍進行分析,也沒有規劃對生態衝擊較小的替代方案,因此違反相關環境法規。

編譯:王國仲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 推翻前朝決定,在環境評估通過之前,暫緩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Arctic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的石油與天然氣開發協定。當地原始部落對此表示歡迎,共和黨人則齊聲反對。

阿拉斯加野生大地——該或不該開發?

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占地7萬8000平方公里。這片位於阿拉斯加東北部的野生大地中,棲息著北極熊、狼群和北美馴鹿等重要物種,更被當地原住民哥威迅人(Gwich'in)視為神聖之地。

由於富含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該地區開發與否,長久以來一直是值得討論的議題——贊成者稱原油探鑽將帶來可觀財富、在當地創造工作機會;反對者則擔心開發案對環境與氣候帶來衝擊。

保守估計,當地至少蘊藏超過110億桶石油。開發這些資源,一直是阿拉斯加共和黨人的重要目標。對他們來說,眼前阻礙不只有環保團體,還包括當地極其缺乏的基礎建設。

在數十年的爭議後,美國政府終於在2017年(作為大規模減稅案的條文之一)授權出售石油開採權。而前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港譯「特朗普」)選在2021年1月任期結束的幾天前,首次標售當地的石油開採租約,希望促進國產石化燃料產能。

對川普與其支持者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失敗——埃克森美孚(Exxon)、殼牌公司(Shell)與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等能源巨頭,因應疫情導致的油價驟跌,皆把經營重心轉移至再生能源,因此對標案興趣缺缺。

根據《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最終標出共計11塊土地(其中9項由阿拉斯加工業開發暨出口管理局〔Alask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xport Authority〕取得),佔地約22萬公頃;總收益不到1500萬美元——遠低於政府預期。

時任阿拉斯加荒野聯盟(Alaska Wilderness League)執行董事的克洛頓(Adam Kolton),稱本次標案是「史詩級的災難」。他在聲明中表示:「儘管不斷承諾收入和就業機會,美國政府最後選擇舉辦了一場鬧劇,政府自己還是少數幾個競標者之一。」

不過,共和黨籍的阿拉斯加州長鄧里維(Mike Dunleavy)則認為標案「是阿拉斯加歷史性的一刻」,對美國來說也極為重要:「替負責任的企業打開發展之門,將給阿拉斯加帶來數十億美元投資、為當地社群帶來關鍵收入,更強化美國的能源獨立性。」

拜登擱置開發令,各界反應褒貶不一

無論支持或反對,開發案在拜登的主導下暫時遭到擱置。他在競選期間便多次強調對自然環境的重視,執政後也立刻付諸實行,指派內政部著手調查租約有無不合規範之處。

美國內政部6月1日發布聲明表示,前朝決策「確實有瑕疵」。內政部官員進一步說明,租賃法案通過時,並未針對合理開發範圍進行分析,也沒有規劃對生態衝擊較小的替代方案,因此違反相關環境法規。

白宮國家氣候變遷顧問麥卡錫(Gina McCarthy)表示,拜登深信美國經濟與社會文化的重要基石,正是豐饒的生態寶藏:「總統對內政部迅速終止前朝政策表達謝意。這些倉促的開發計畫,可能對這塊特別的土地造成不可逆影響。」

上任之後,拜登已簽署多項命令,旨在凍結公有地上的新興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案。此外,他亦承諾會大幅減少碳排放。

可想而知,拜登中止開發案的決策,引起正反雙方又一波激烈的回應。

韋尼蒂部落政府原生聚落(Native Village of Venetie Tribal Government)特別計畫協調人彤雅(Tonya Garnett)發布聲明表示:「我想對拜登總統和內政部道謝。他們推翻前朝施加在我們身上的錯誤決策,並把它導向正軌。這代表無論情況如何,(政府)仍在乎部落的聲音。」

阿拉斯加荒野聯盟執行董事米勒(Kristen Miller)也稱暫停出租開採權是「往對的方向走了一步。」

不過,共和黨籍參議員則有不同看法。從2002年開始連任阿拉斯加參議員至今的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便批評:「本決策除了阻礙阿拉斯加經濟發展,以及將我們置身於能源危機中之外,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州長鄧里維也稱由川普推動的協議「仍然有效,且政府無權收回。」日前在標案中取得多數土地的阿拉斯加工業開發暨出口管理局也表示失望,並稱「看不出環境評估有哪裡不足。」

阿拉斯加官員的看法其來有自。石油等天然資源開發,確實在阿拉斯加財政中扮演重要角色。受惠於此,州政府永久基金才能年年發出1600美元的支票給每位居民。

AP_21138691352392
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穆考斯基|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橫跨超過130年,阿拉斯加原油業的過去與未來

美國在1867年自俄羅斯帝國手中買下阿拉斯加。儘管第一口油井早在1898就開始探鑽,惡劣的氣候環境與運輸條件使生產者望之卻步。20世紀初期,美國政府(包括地質調查局、海軍等)與民間測量員在繪製地圖與地形探勘的過程中,逐漸發現阿拉斯加蘊含的原油潛力。

二次大戰結束後,石油需求上揚,加上基奈半島(Kenai Peninsula)、庫克灣(Cook Inlet)與普拉德霍灣(Prudhoe Bay,於1967年發現,至今仍是北美規模最大的常規油田)等地發現豐沛存量,阿拉斯加原油業開始蓬勃發展。大型開發企業陸續進駐,成千上萬名工人逐油井而居,形成全新聚落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