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選會宣布8/28公投「如期舉辦」,但民間能量已逐漸被疫情沒收

中選會宣布8/28公投「如期舉辦」,但民間能量已逐漸被疫情沒收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公投延宕是一回事,是否(刻意)被人遺忘又是另一回事,尤其從從萬華的手機定位事件,就已看出政府有心擴權的跡象,不論公投延期或如期舉辦,都會對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台灣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仍不見好轉跡象,全國進入疫情的三級警戒已有時日,全台的活動程度幾乎降到最低,除了少數仍不畏疫情的「移動式神主牌」外,大部分人出外僅是為了處理重要事情或購買民生物資等,其他不必要的外出能避則避。

在疫情之下,公投究竟是否「如期舉辦」眾說紛紜。這個問題的答案,在5月27日,中選會已經給了回應。中選會正式公告,「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護藻礁」四大公投案主文,確定在8月28日如期舉辦公民投票。

在台灣疫情狀況伸手全是迷霧的情況下,中選會急於定下公投如期舉行,難免讓人猜測中選會有其他的政治算盤。站在中選會方面,公投涉及全國,選務工作必定要提早準備,但若回顧蔡英文政府向來的慣用手法,這是可能沒那麼單純。

疫情爆發之後,大家都忘了公投

早在疫情擴大之前,國民黨原先積極推動的「反萊豬公投」、「公投綁大選」等兩項公投,所有相關的街頭宣講活動在江啟臣的一聲令下全部暫停,國民黨全以防疫為重,避免人潮群聚。

其他民間團體發起的公投(護藻礁公投、重啟核四公投)也在疫情考量下,暫停所有相關活動。此外,台灣此時此刻所有目光全放在防疫,除了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與相關人等每日下午的記者會外,還有近日爆發出來的「疫苗之爭」,包括蔡政府「力推」國產高端疫苗、「抹紅」德國BNT疫苗、上海復星的「代工」之爭,高端疫苗股價連續跌停又護盤等爭議。

請問:現在還有人記得要公投嗎?

公投作為人民意志的展現、民權的具體實踐、當代實踐直接民主的最佳方案,提出的公投內容本身即是一種對於當權者的「質疑」。疫情之下,一切以公共衛生安全以及群體生命健康為重。不過,公投延宕是一回事,是否(刻意)被人遺忘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有擴權疑慮的政府。

從萬華的手機定位事件,已看出政府擴權的跡象

陳時中在5月26日的防疫記者會上被媒體提問,是否針對疫情熱區板橋做「健保卡註記」。而根據《毅傳媒》的報導,報導聲稱,指揮中心5月13日針對有萬華足跡的民眾,「無差別」發送60萬封細胞簡訊,繼續針對這60萬門號的足跡進行分析,要求電信業者幫忙找出符合指揮中心定義的「萬華高風險族群」並進行健保卡註記。這個消息,之後也由副指揮官陳宗彥證實

報導甚至指出,就連外籍人士手機瀏覽網頁紀錄都不放過,指控指揮中心儼然硬把萬華人和外籍人士「貼標籤」,但調取資料法源不明,且未告知民眾,指揮中心儼然成為國家機器。

《毅傳媒》報導表示,5月16日的「萬華地區高風險族群註記專案會議」這場閉門會議,是由現任的防疫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擔任主席,與會官員除了移民署北區大隊、行政院資訊組,另有中華電信業者等人,開會地點是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7樓小幕僚討論室。

報導內容云云,然而有趣的是,指揮中心並未針對《毅傳媒》的報導進行任何駁斥或澄清,這反而更加引人遐想。

受疫情影響 華西街店家暫停營業
Photo Credit: 中央社

行政當須符合幾項原則:法明確原則、比例原則,但指揮中心的監控之舉顯然都不符合前述兩項原則。

首先,這個做法沒有明確的法源依據,第二,是比起「監控」這種高強度、嚴重侵害人權的手段,在疫情肆虐的當下,顯然有其他侵害隱私及人權較小、效益更大的手段,例如跟台北市政府加強合作,強化萬華地區居民或有萬華接觸史的人民的廣篩。所以,不管是法源、手段的選擇,指揮中心有明顯的瑕疵。

指揮中心的監控行為重大,不會只有「少數人」就能拍板,後面會不會有其他人的授意也值得探討。從政府擴權的歷史經驗來看,就拿民進黨跟台派最感冒的「萬惡中共」來說,中共數年前弄出一套「天眼系統」,美其名是宣稱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實際上究竟拿這套徹底加強監控的系統做了哪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

無怪乎有網友揶揄「紅綠一家親」,因為仔細剖析二者行徑,背後邏輯、手段等都並無二致,而其部分支持者也跟中共的「小粉紅」一樣,遇到民進黨的政策就一片叫好、感恩戴德,感恩政府感恩黨。

不論延期或如期舉辦,都會對公投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政府可能利用疫情擴大權力,當然得留意是否會利用當前最大的公衛危機沒收公投。

8月28日才要進行的公投,是個可讓執政黨「操作」的好時間點,如果屆時疫情如果依舊嚴重,下令延後投票當然是說得出口的理由。

此外,既然中選會「此刻」已經拍板公投確定如期舉行,假如中選會展現勇敢精神,不畏懼疫情舉行公投,疫情肯定也會大幅度降低投票率,屆時四大公投案「慘淡收場」,原本的可預測的慘烈戰場回歸平穩。即使疫情到時已經緩和,警戒降到二級警戒或更低,執政黨亦可能用「疫苗施打率未達七成」、尚未達到「群體免疫」為由,避免群聚而下令延後(屆時可能還會見到觀光區滿是「報復性國旅」卻不開放公投的奇特行政景象)。

看見藻礁永續行動記者會(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不僅如此,公投熱度、關注度等被突如其來的台灣疫情冷卻,尤其隨著疫情擴大蔓延,每天死亡人數攀升,不時傳出長者們染病後在隔離中孤獨死亡的悲劇,更會讓善良的台灣人民所有觸動,間接失去對公投話題的關注,到時要倡議者重燃公投熱情將會是一大工程。

然而,蔡英文政府收攏被疫情打得殘破不堪的政府威嚴方式,仍是透過「抗中保台」的老方法,持續激起對中共的敵對心,抓住一班打從心底仇中的台人的支持,而當台灣整體疫情趨緩,重啟公投相關活動之時,蔡英文疫情期間激起的「反中」浪潮會不會又像2020年那樣,淹沒在野黨及所有相關公投發起者呢?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