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與人性》:未來的儒學應該強化經驗論的成分,孟荀並重

《演化與人性》:未來的儒學應該強化經驗論的成分,孟荀並重
相傳宋代馬和之繪《孝經圖》。Photo Credit: 國立故宮博物院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者李雅明在本書中,把演化倫理學應用到儒家人性論上,調和看似矛盾的孟子性善論和荀子性惡論,論證出這種有科學基礎的儒家倫理思想,並稱之為「科學的儒家人性論」。

本書首先從歷史的角度探討各家各派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儒家人性論(第1到第3章)。除了總結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儒者思想之外,也包含了當代儒者與新儒家學派對於儒家人性論的批評與反思。

作者接著用相當的篇幅,介紹西方演化論的起源、傳承與革命(第4到第7章),而這中間又可分為四個時期:演化論的興起、演化論的發展、演化倫理學的誕生、社會生物學的爭辯,涵蓋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至《自私的基因》一書作者理查・道金斯的看法。這部分可視為是演化倫理學的一部小科普史,人物記述詳實、論點嚴密。

本書最後則是作者企圖調和孟子性善論和荀子性惡論的一個嘗試(第8到第10章),試圖從當代演化倫理學中找到儒家人性論的科學基礎,並重新詮釋許多儒家的論點,希望能啟動創新式的儒家思想。

演化與人性-立體書封
Photo Credit: 三民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