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動漫】何謂「二次元代言人」?不可忽視的虛擬角色「萌」商機

【動漫】何謂「二次元代言人」?不可忽視的虛擬角色「萌」商機
Photo Credit: 韋宗成繪製,CCC創作集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臺灣,「二次元代言人」已是一種普遍的角色行銷概念,多指透過「虛擬代言角色(人)」,以虛構人物、動物、神話、產品擬人化等形象造型,詮釋產品或服務特色,並扮演和消費者溝通的橋樑,賦予品牌價值。

文:蔡明叡(以動漫愛好者、採訪者與研究者身分,多角度探索動漫,並曾以「官方虛擬代言人」為主題獲得巴哈姆特論文獎,現為萌朧動漫採訪編輯,持續在動漫中挖掘新事物,嘗試用轉譯者身分讓動漫成為熟悉的日常)

何謂「二次元代言人」?

在台灣,「二次元代言人」已是一種普遍的角色行銷概念,多指透過「虛擬代言角色(人)」(Spokes-Character),以虛構人物、動物、神話、產品擬人化等形象造型,詮釋產品或服務特色,並扮演和消費者溝通的橋樑,賦予品牌價值。

dee078c7-cdc8-43c8-ad27-bbedd50d7131
Photo Credit: 蔡明叡攝影

「二次元代言人」也常有「虛擬形象角色」、「吉祥物」的別稱,具備「品牌大使」的功能。透過「角色化」的意涵,也就是利用類比、具體化的方式,將特定形象或特質予以具體化(externalization),或將角色設定成符合特定概念(如可愛)的內部化(internalization)。本文將聚焦在以人物形象作為表現的「二次元人物代言」或「機構擬人」,暫不把動物形象的吉祥物算入。

若從「二次元代言人」的發展來看,有研究者認為1898年米其林寶寶作為米其林輪胎的品牌代言人,是世界第一個虛擬代言人;不過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2007年推出,作為Yamaha「VOCALOID」語音合成軟體虛擬角色之一的「初音未來」,其後逐步演變成超越軟體代言、以角色為中心發展,不僅以虛擬偶像身分辦過演唱會,更是無數品牌的最佳異業代言,也因此常被視為「二次元代言人」中的經典行銷案例之一。

d093bef4-4081-4f11-aa96-96f16cfc4184
Photo Credit: CCC創作集
在此以萌朧動漫情報網的看板娘為例,進一步解釋二次元代言人如何作出「具體化」及「內部化」。

「二次元代言人」+「萌」=商機

許多研究都指出,1990年代後,美少女角色從小眾文化逐步躍上主流的漫畫雜誌,引發對作品中虛構角色強烈喜愛的情感,稱之為「萌」。《新世紀福音戰士》帶起的熱潮,則讓動漫迷族群逐漸擴大,內部開始產生分化,並使「萌」的情感依據角色特徵產生屬性細分;2003年前後,「萌」開始廣為流行,2005年還被選為日本「年度流行語大賞」之一。而發展至今,「萌」已成為動漫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隨著日本動漫文化推波助瀾與科技快速發展,「二次元代言人」與「動漫」及「萌」獲得了結合。二次元人物藉由「角色(character)」讓人感受到「人格.擬人格」般的存在,再將代言印象置入可增加萌度的人物特徵:如金髮雙馬尾、天然呆等「角色屬性」,使人產生愛戀感,讓人作出「好萌」的反應。

因此,現今採用二次元人物作為代言人,便多從「如何讓人感受『好萌二次元代言人「230」,其「黑長髮」的造型設計就是一種會讓人著迷的萌屬性,而數據、資訊等抽象概念,則成為230身上配件或主視覺的一部分,讓230呈現出科技感的氛圍,於是原本冰冷的數位資訊成為充滿溫度的人,也就使人產生喜愛或迷戀感。

當然,要讓人產生「萌」的感覺,重點在於「角色屬性」是否能吸引注意力,而「萌屬性」卻又因人而異,例如具有貓耳的角色,有的人會因此覺得好可愛或好萌;有的人則無感,這便是經營「二次元代言人」的一個困難點:「如何找到受眾的愛好屬性」,目前的應對方法之一,則是多推出幾種不同屬性的代言人或角色,企圖達到眾多屬性對應不同喜好的結果,像用來推廣愛知縣知多半島觀光的「知多娘。」就多達17位角色。

初音未來已呈現出二次元代言人結合動漫、科技與萌的可能性,而最近盛行的虛擬YouTuber(Virtual YouTuber,簡稱VTuber),如日本VTuber「絆愛KIZUNA AI」,於2018漫博擔任「ICHIBAN JAPAN日本館」代言人,在台灣粉絲見面會中,便能看到絆愛生動地以二次元偶像樣貌與粉絲進行即時問答,揭示出「二次元代言人」發展出更接近真人互動的未來趨勢。

f13f05b0-b634-4e58-8c5e-7e3f661ac5d2
Photo Credit: 蔡明叡攝影
2018漫畫博覽會「ICHIBAN JAPAN日本館」代言人絆愛,是首位正式以VTuber概念活動的YouTuber。
fc69491e-9da6-4c7c-9727-b4bb5681f166
Photo Credit: 蔡明叡攝影
宣傳愛知縣知多半島觀光的知多娘多達17位。攝於2017台北國際動漫節「知多娘。」攤位。
1128a7e1-3e96-475b-982f-8c77cebccbf8
Photo Credit: 台北市政府資訊局
台北市政府資訊局代言人230,將科技感轉為親切形象,圖為宣傳大稻埕花火節。

二次元代言人的類型

從構思初始目的的角度來看,二次元代言人的類型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明確針對要代言的事物,進行擬人化或是二次元角色化,如《高捷少女》是明確將「高雄捷運」的職位人員萌化,以高雄捷運沿線各站為中心,透過這些角色,來宣傳高捷本身或捷運站附近進行的各種合作活動,如站內基本的宣導行車守則、設置定點人物看板吸引粉絲造訪、代言宣傳近幾年都會舉辦的「夏戀高捷動漫季」活動等。

第二種則可能只是某品牌的代言或功能性角色,並非改編自明確的事物,如台灣首個華語創作VTuber團體「K'WA」,重點即是推出一組華語「虛擬偶像」,除基於KKBOX為音樂主體對歌手或藝人進行訪談外,也能更彈性地嘗試各種異業合作,像是換上啦啦隊服,為106學年度大專啦啦隊錦標賽代言等。

9486a036-ec82-4993-809e-ab7c50198c40
Photo Credit: 貓空同好會
2018年台灣首個華語創作虛擬偶像團體K'WA出道。

雖然上述兩種二次元代言人類型的出發目的不同,運用上也有差異,但二次元代言人的特質之一便是造型的彈性調整,像是《高捷少女》曾跨界行銷2015高雄電影節、也化身成「2017高雄水陸戲獅甲」的宣傳角色,便是不改變「既有設定」,透過色調、服裝、主視覺的調整,靈活進行跨界合作,產生各種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對於二次元代言人的印象以女性姿態居多,不過隨女性市場的拓展及備受關注,越來越多的男性二次元代言人,也透過動漫形式陸續推出,像是日清為了行銷「異國風味」的杯麵,而以牛郎店為概念設計了三位二次元男性角色代言;日本Seven Bank也在限定地點推出包含7位二次元男性角色的特設ATM,以符合角色屬性的聲優配音加畫面,指引用戶操作A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