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轉譯「異文化」小心犯大忌,創作者要時時反問「我為何會做此詮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異文化」,乍看之下多以描寫異地的奇風異俗為主,但,從食衣住行育樂習俗到思考模式,只要是描述與自身背景、慣習相異的生活方式,這些故事也能傳遞不同文化的衝擊。
文:賴萱珮(CCC編輯部)
不論是森薰描繪中亞民族風情的《姊嫁物語》,還是Fengta以羌族文化創作的《毒藥貓》,抑或是邱若龍敘述賽德克族霧社事件歷史的《漫畫.巴萊》,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通點,也就是以異文化為創作主題。
「異文化」乍看之下多以描寫異地的奇風異俗為主,但,從食衣住行育樂習俗到思考模式,只要是描述與自身背景、慣習相異的生活方式,這些故事也能傳遞不同文化的衝擊。

當我們試圖以異文化為作品主題或舞台時,包括歷史事件、現存不同族群間的文化差異等等,需要從各個不同面向,蒐集與消化大量背景資料後,想像人物設定及劇情發展。沙盤推演漫畫劇情的過程中需要豐富的想像力,但在想像之前,更需要大量的資料作為想像的基礎,這也就是所謂的「轉譯」。
轉譯異文化
漫畫家在創作此類漫畫時,大抵需要塑造出一個與自己現下所處時空相異的背景。觀察近年來台灣劇情漫畫出版列表,會發現當中以奇幻架空類型居多,作品中雖有參考實際存在的文化元素如符咒、儀式與本土特色,但虛實雜揉混和,創造出亦真亦幻的空間,更能說服讀者,令讀者產生共鳴。
例如韋宗成《冥戰錄》、簡士頡《北投女巫》等,都是以台灣實存的地點為背景,在真實場景中加入奇幻元素。透過虛構的奇幻轉化現實中的要素,也可避免爭議。
若是描述歷史上實際發生過的事件呢?張季雅《異人茶跡》、Kinono《蘭人異聞錄》等呈現同一時空中不同族群與文化之間的衝突與合作,蒐集大量資料,架構出劇情內容,在力求符合史實的條件下,努力開闢出戲劇化的情節空間。
另有一些作品背景,在時與地上都離創作者較遠,如本期新連載《毒藥貓》,發生在往昔的四川羌族地區;森薰《姊嫁物語》及《艾瑪》,則分別以十七世紀中亞地區與英國為背景。
繪製這些作品,除查找歷史資料與新聞報導等外,人類學者在當地進行田野調查後撰寫的民族誌,蘊含豐富細節,也會是很好的參考資料來源。如果欲創作的歷史故事中,曾參與現場的人們或其後代還在世,也可如同邱若龍構思《漫畫・巴萊》,前往賽德克族部落拜訪參與過現場或曾耳聞的耆老,獲得第一手資料。
若作品以當代時空為背景,描繪一般民眾較不熟悉的生活形態,除參考已化為紙面資料的歷史與民族誌研究,進行田野調查、親身取材,更是五感浸淫故事場景中的絕佳機會。拜訪當地、參與儀式,親耳聽到在地人的口述、體驗人情或是衝擊……這些都能延伸創作者進一步的想像。如近年來創作者多喜歡將民俗元素納入漫畫,左萱《神之鄉》及韋蘺若明《送葬協奏曲》,即各自納入了大溪民俗藝陣與生命禮儀等。
一個文化所涵蓋範圍廣大又龐雜,從食衣住行到價值觀無所不包,還涉及觀點與切入角度的問題,我們需要梳理這一切的方法論,幫助我們從故事主旨、情節架構、角色塑造等做全面性的統整與思考。整個創作過程中,人類學田野調查方法與民族誌資料,以及對文化詮釋的討論,皆可幫助創作者繪製出更為逼真、深刻、撼動人心的故事。
人類學始於殖民?
人類學,是研究人群的學科,發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帝國主義擴張殖民地時期,殖民政府為理解殖民地現況,派人到當地進行全面性的社會調查,包含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調查者須長期待在異鄉,學習當地語言,與當地人一起生活,同時進行參與觀察、做訪談紀錄,蒐集到資料後,再將之整理成民族誌。此時的民族誌是以族群/部落/社會單位所進行之全面與細緻的紀錄。
台灣於日本殖民時期,也有人類學者如鳥居龍藏、伊能嘉矩等人,他們曾深入台灣山林調查原住民族群文化特色,如伊能嘉矩《台灣蕃人事情》中,即首先提出了台灣原住民的分類架構。
民族誌的形式與內容,隨時空經過多次變化,但描述研究對象的文化內涵,是始終不變的核心,尤其是對方的文化邏輯、行為模式:「他們做了哪些事情?為什麼這麼做?」試圖讓閱讀者深入理解對象的文化內涵。

民族誌資料是創作寶庫
民族誌是經過研究者揀選資料、詮釋後的文本,大多以故事與對話形式呈現,且細緻描寫事件發生的情境,因其本身即蘊含豐富故事性,容易讓讀者進入某時空與某些人的心境。再者,民族誌中記載的說法通常不會僅限於一方,大多針對一個事件或一個現象,呈現多方觀點。
當我們構思繪製異文化漫畫,需要塑造特定文化情境下的角色形象與故事背景時,可透過民族誌,認識創作對象的文化脈絡,了解其生活形態、價值觀與不同立場的觀點,作為構思主旨、架構劇情的依據與參考。
以台灣為例,最容易獲取的民族誌,就是大專院校碩博士論文。時至今日,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系所,皆有採用田野調查與民族誌方法進行研究,主題五花八門。於資料庫中鍵入欲取材的關鍵字,再以論文的參考文獻為基礎,進一步擴展取材資料,是絕佳的入門磚。
文化詮釋的兩道難題
當閱讀完民族誌資料,並試圖創作立基於異文化的故事時,常會面臨兩個困境:一是知識傳遞的真實性,注重的是故事內容是否傳達出正確事實,真實程度又有多少。如:若要敘說某原住民族群史上發生過的故事,基本服飾、圖騰、儀式、飲食、住家等生活空間,就須經過考證,不可挪用其他族群的符號或發明新的。
二是作品創作目的與形式的平衡。我們會問:若是為了創作或藝術呈現,需要加強或弱化,甚至更動某部分的劇情時,該如何平衡選擇所呈現的?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