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沈蓮芳:北一女兩名學生燒炭輕生,一個念頭催生台灣第一本百合漫畫《一輩子守著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想畫的,不是學園裡少女情懷般的戀情,也不想臆測兩位逝去的學生是否同志。我當時想強調的,是那些『他人』,那些『理直氣壯、斬釘截鐵斷言著正常與不正常的定義』的他人。
文:陳怡靜(寫字的人、看漫畫的人。新聞工作十多年,曾任鏡週刊人物組、自由時報、蘋果日報等媒體記者。目前為獨立撰稿人,關注漫畫環境與台灣新銳創作者)
1994年7月25日,北一女兩名數理資優班學生在宜蘭燒炭輕生,旅館人員發現時,兩人已離世。死者林青慧在遺書中寫下:「當人是很辛苦的,使我們覺得困難的,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挫折或壓力,而是在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每日在生活上,都覺得不容易,而經常陷入無法自拔的自暴自棄的境地。」這起事件震驚社會,也引發一連串的輿論討論。
事件在社會上延燒,媒體採訪學者專家,討論起同志議題,死者家屬不滿,校方也出面反駁,同班同學更聯名投書報紙民意論壇,文章中提及,「對青慧和濟雅而言,我們是朝夕相處的朋友……不過,我們可以斬釘截鐵的告訴所有的人:她們不是同性戀!高中時期,有特別好的朋友本來就是正常的!那麼,為什麼還要懷疑、揣測?!你們知道什麼?!憑什麼下斷言來推測她們做此選擇的原因……」

「誰能斬釘截鐵去詮釋她們?」一個念頭催生《一輩子守著妳》
漫畫家沈蓮芳當時還是大學生,已開始在東立連載漫畫。她記得,當時讀到那篇投稿時非常驚訝,「我驚訝於投書人的『斬釘截鐵』,更驚訝於投書人的『特別好的朋友是正常』的想法,如同媒體不該妄加臆測,朝夕相處的朋友又如何能夠『斬釘截鐵』?」也是當下,沈蓮芳才理解,在彼時的社會氛圍裡,「同性戀」一詞是多麼汙穢,只要不跨越「肉體」的那條界線,在社會上,她們就是「正常」的。
1996年,沈蓮芳向編輯提案,開始連載《一輩子守著妳》。沈蓮芳是漫畫雜誌《星少女》的漫畫家,第一部作品《戀愛遊戲ABC》是輕鬆的校園戀愛故事,充滿粉紅泡泡的甜蜜氛圍。但《一輩子守著妳》非常不一樣,悲傷且沈重,以書雅和海藍的同性之愛貫穿故事,相愛的兩人不見容於校園,更不見容於社會,兩人最後輕生,以一句違心的「我們是因為課業壓力才選擇死亡的」作結。

在民風保守的當時,《一輩子守著妳》堪稱是台灣第一本描述女女的百合漫畫。百合研究者、作家楊双子則認為,該作在1997年出版,當時台灣ACG界尚無「百合」一詞,多稱呼為「女女」或「女同」漫畫,此作回應真實社會事件,雖然並未與百合元年以後的台灣百合作品形成繼承關係,然而其對性別議題的回應姿態,與日後台灣百合漫畫的時事敏銳度遙遙呼應。
23年過去,台灣已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在《一輩子守著妳》重新連載之際,CCC編輯部跨海採訪沈蓮芳,她笑稱自己是「出逃漫畫家」,目前是美國猶他大學電影媒體系副教授,主要授課領域是電腦動畫製作與動畫理論。沈蓮芳個性大剌剌、言談俏皮幽默,受訪時總是樂觀大笑,彷彿沒什麼煩惱。唯獨提及舊作《一輩子守著妳》的創作源頭時,她顯得特別嚴肅。
沈蓮芳坦言,在提案之初,她已決定好故事結尾,要讓其中一位主角書雅被迫對著社會大眾說,「我們是因為課業壓力才選擇死亡的」,所有的故事鋪排就是為了這句話,「我想畫的,不是學園裡少女情懷般的戀情,也不想臆測兩位逝去的學生是否同志。我當時想強調的,是那些『他人』,那些『理直氣壯、斬釘截鐵斷言著正常與不正常的定義』的他人。」
即使已事隔多年,回憶起當下,沈蓮芳仍忍不住哽咽。
「這個講起來還是有點傷心,今天不要說這兩個人,整個學校裡面或許還是有同性戀的,如果真的是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只是同學,聽到朝夕相處的朋友說出這種話的時候……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沈蓮芳成長於自由開放的家庭,與父母是平起平坐地討論議題,「我看著報紙投書、看著電視新聞,看到同性戀這樣被汙名化,我受到很大很大的衝擊,感覺我之前是活在一個非常美麗的夢幻泡沫裡。」
那個安全美麗的泡泡破掉了。做為漫畫家,沈蓮芳想畫一個這樣的故事。「結局已經定了,中間的鋪陳都是要讓她們進入到那個覺得很絕望的狀態。人生苦到絕望到要輕生,面對社會大眾那些聲音,那是多大的壓力。」
連載過程,沈蓮芳畫得非常痛苦,對於個性耍寶的她來說,這個作品沈悶且壓抑,她與編輯都非常低落,但仍堅持必須做完這個對她們意義重大的作品。
沈蓮芳與編輯都是女校畢業的學生,主編張淑萍更是北一女校友。兩人每個月總有一次咖啡廳聚會,抓破頭地修改分鏡。每個月都要截稿,但往往光是修改分鏡,就要來回兩三週。《星少女》的讀者多半是小少女,主編張淑萍會不斷提醒沈蓮芳,「妳要畫得簡單一點。」沈蓮芳則是不斷拉扯,「已經很簡單了啊,是要多簡單。」但她也明白,面對小少女讀者,這個故事還是太沈重了。
在漫畫裡,書雅與海藍是截然不同的角色,書雅堅強勇敢,海藍悲觀脆弱。沈蓮芳坦言,自己當下很難同理海藍的心情,「在人生當中,我經歷過很多次無法同理他人的問題,因為我是樂觀的人,有什麼問題,吃完飯可能就好了。在這部分,我意識到我其實無法好好同理他人,好比在悲傷的時候,或是非常非常絕望的時候。或許,我的人生是非常幸運跟幸福的。」
讀者送上紫玫瑰 花語是「守護愛情」
她反覆揣想角色的生活與心境,但從來沒想過給她們一個幸福的結局。「因為這是我們要在乎的事情,死了兩個女孩子,在這當中或許還有更多其他人,他們能不能生存下來?或是不能生存?都是需要被述說的故事。但我有缺陷,我無法真正同理,所以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沈蓮芳記得,她曾反覆閱讀邱妙津的《鱷魚手記》,構思劇情之餘,更希望能同理。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