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漫畫家「星期一回收日」:《戀愛沙塵暴》下綻放的百合,自然而然就很美

【專訪】漫畫家「星期一回收日」:《戀愛沙塵暴》下綻放的百合,自然而然就很美
Photo Credit: ©星期一回收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9年也是臺灣開放同性婚姻的第一年,2018年出版的漫畫意外地切合了時代。而漫畫家星期一回收日的百合創作之路,又是怎麼開始的呢?

文:陳怡靜(寫字的人、看漫畫的人。新聞工作十多年,曾任鏡週刊人物組、自由時報、蘋果日報等媒體記者。目前為獨立撰稿人,關注漫畫環境與台灣新銳創作者)

2019年的金漫獎頒獎典禮上,漫畫家星期一回收日以《粉紅緞帶》獲得年度大獎與少女漫畫獎,她穿著漫畫裡的蘿莉塔風格服裝步上舞台,得獎感言是這麼說的:「各種性向在戀愛中的體會都一樣,希望每個人可以自由相愛。」

以百合漫畫摘下年度大獎,確實有其意義,2019年也是台灣開放同性婚姻的第一年,2018年出版的漫畫意外地切合了時代。而她的百合創作之路,又是怎麼開始的呢?

戀愛沙塵暴下綻放的百合

最初是這樣開始的。2016年底,星期一回收日首度出版漫畫單行本《戀愛沙塵暴》,劇本改編自電視劇《植劇場》系列的首部曲,在多重戲劇主線裡,編劇張可欣選擇將林亦珊、楊敏霓與莊浩洋三位大學生的主線獨立出來,構成漫畫劇本,描繪一對女性好友與校園風雲人物間的友情與愛情。楊敏霓是個隨時會掉入愛河的女孩,好友林亦珊大剌剌又粗線條,向來缺乏戀愛神經。楊敏霓每一次戀愛或失戀,都是林亦珊聽她又哭又笑。

「我很感動於裡面的同性情誼,敏霓被渣男甩掉,亦珊緊緊擁抱她,什麼話也不說,希望敏霓不要再受傷。我在畫的當下覺得,這兩個女生應該可以在一起吧……」但故事改編自電視劇本,最後還是回歸異性戀世界。

在漫畫後記裡,星期一回收日提起畫《戀愛沙塵暴》過程遭遇最大的瓶頸,就是這一刻,「第三回亦珊抱著哭泣的敏霓那一幕。」她想著為什麼她們不在一起就好了呢?而她也真的在後記給了兩人可愛的小結局。也是從那時起,星期一回收日動念:「來畫百合漫畫吧!」

70545e96-b1a9-4e70-a40d-8cbc48f7d9d5
Photo Credit: 原動力文化提供
對於《戀愛沙塵暴》中亦珊和敏霓無法在一起的遺憾,也成為促成星期一回收日開始畫百合的契機。

小時候她讀少女漫畫,世界裡只有異性戀。高中時開始讀BL,她覺得太有意思了,「很突破很創新,沒有性別束縛」。大學開始接觸百合漫畫,又是個新的世界,也像是一種對性別議題的重新認識。她回憶,因為女朋友很喜歡百合漫畫,於是她開始閱讀、了解百合,也期待自己能創作出好看的百合漫畫,讓對方也能這樣喜歡自己的作品。

「其實我看的百合不多,很少會中我口味的,我不太喜歡軟綿綿、太粉紅泡泡的。很多百合會有點歡樂、甜甜的、香香的,或是兩個長得很像、體型很像的女生,有種取悅男性的感覺。還有一種是很多女生一起的,「啊~就是那種沒有男主角的後宮啦。(笑)」她也坦言,「我不太喜歡這樣刻板的百合,好比有一方一定是比較積極主動追求的。」

b95d6952-614f-4914-8338-e4635852e8a4
Photo Credit: ©星期一回收日
星期一回收日私下畫的小插畫,角色為《戀愛沙塵暴》的亦珊和敏霓。

百合的各種姿態

從星期一回收日的漫畫裡,我們能看到的,經常是女性間緊密的羈絆與依賴。在《粉紅緞帶》裡,蘿莉塔少女露喵遇到嬌小的郁萱,興起想要幫她穿上羅莉塔服裝的念頭,兩人從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到成為好友,發展出青澀的戀曲。畫《粉紅緞帶》的過程,星期一回收日一度畫到崩潰,哭著跟編輯說:「怎麼辦,我覺得她們好像不會在一起了……」

雖然《粉紅緞帶》描繪的是一個原本喜歡男生的女孩,慢慢發現自己的故事。但對星期一回收日來說,「百合」有更廣泛的意義,「百合,是指女性之間的情誼,不管是友情、親情,朋友之間是百合,母女間也能是百合,當然也包括同性戀愛。」這就是星期一回收日筆下的百合風格,她細膩描繪女性間的情感,尤其是彼此扶持依賴的關係。

在她與作家楊双子合作的短篇漫畫〈地上的天國〉更是動人,描繪日治時期的台灣,主角英子從小就看得到鬼魂,三叔公新娶的神主牌鬼妻詠恩日日與她相伴,詠恩怎麼都想不起來自己從何而來,魂魄因此只能在世間飄蕩。漫畫後段才揭曉,英子與詠恩原來是同校的學姊學妹,也是知心朋友,但在友情之外仍有模模糊糊萌芽的青澀感情,雖然還不到愛情。

43948220-98b5-4e53-91cb-9726234ee435
Photo Credit: ©星期一回收日
〈地上的天國〉深入刻畫日治時期台灣女性嫁作人婦前,珍貴的女校時光。

星期一回收日與楊双子目前已合作完成了《綺譚花物語》中的四篇短篇,其中〈地上的天國〉、〈昨夜閑潭夢落花〉與〈庭院深深華麗島〉都設定在日治台中,多是昭和時期的故事。這也增加漫畫取材的難度,「要做很大量的資料研究,比如當時的建築、地理環境等等,角色會從哪個地方走出來。」編輯團隊也確實考據,「有一個鳥居怎麼都找不到,最後只找到文獻上有,我們就畫在地圖上。」

根據考據,百合起源也在彼時,女性會閱讀跟女性情誼有關的小說。「當時時代很嚴格,她們會從女性之間去尋求情誼。因為當時的女孩十八歲就得結婚,高中畢業之後就會各自分飛,可能嫁去日本或異地,此生不復相見,因此在學校裡的情感是很珍貴的。」為了符合時代,創作時連髮型都要講究,「我想畫長髮,但最後放棄,因為當時富家女生流行短髮鮑伯頭。」

自然而然,就很美

今年(2020)年初,星期一回收日帶著為她拿下金漫獎雙料大獎的《粉紅緞帶》,代表台灣參展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穿上整套蘿莉塔服裝,在Manga City的舞台上與法國百合出版社公關主任Grégoire Labasse、法國LGBT漫畫專家Jean-Paul Jennequin對談。

面對主持人Jean-Paul Jennequin好奇台灣與日本對性別議題漫畫的差異,星期一回收日如此回應:「我生活在台灣,同性議題在我的生活圈是很稀鬆平常的。我也希望,漫畫裡的角色可以生活在這樣的世界,更年輕的讀者在日常生活中遇見同性戀時,也會跟我一樣,覺得一切如常。這就是台灣這個生活圈給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