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被限、染疫風險高、住宿環境惡劣,一場讓移工困境現形的新冠肺炎疫情

行動被限、染疫風險高、住宿環境惡劣,一場讓移工困境現形的新冠肺炎疫情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是移工居住空間的限制、工作與休假的界線和雇主提供衛生設備的缺乏,都因一場疫情而現形,而無論是今年5月疫情爆發後,或先前相對穩定時期,這些承擔台灣家庭照護重擔、社會經濟發展的工作者,都因著這場波及全球的疾病大流行,在行動、工作、生活等面向大受影響。

因京元電子苗栗竹南廠本月爆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群聚感染,苗栗縣縣長徐耀昌6月8日晚間宣布全縣移工禁止外出的命令,表示會統一由宿舍管理人員或專責人員負責採買生活用品,上下班由事業單位或仲介公司接送,若有移工被查到在外閒晃,將會開罰企業主或仲介公司。

「移工禁止外出」的法源依據引發大眾討論,而自2020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後,台灣一旦出現移工確診案例,除了在社群媒體上充斥歧視性的言論外,隨即便是「禁止外出」、「禁止轉業」等限制人身或工作自由的措施,卻無探究存在已久的長期性問題。

從移工居住空間的限制、工作與休假的界線和雇主提供衛生設備的缺乏,都因一場疫情而現形。而無論是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之後,或先前相對穩定時期,這些承擔台灣家庭照護重擔、社會經濟發展的工作者,都因著這場波及全球的疾病大流行,在行動、工作、生活等面向大受影響。

京元電子快篩第2天  員工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京元電子爆發群聚感染後,6月3日全體員工漏夜實施快篩作業。 (京元電子提供) 中央社記者管瑞平傳真 110年6月4日

行動被限,跨國移動更難

「從去年(2020)過年期間開始,因疫情經歷好幾波狀況,像是看護原本休假就非常少了,疫情爆發後更被放大檢視,雇主也未必提供足夠物資,移工自己也會擔心雇主的家庭成員外出,但也無法提出質疑。」

關注移工的非營利組織1095創辦人官安妮,談到來上中文班的移工學生在疫情下的生活,首先是「行動被限」。大部分雇主或台灣同事,對移工的態度都是「你就不要出門」,即便在今年5月台灣疫情大爆發前,不管是隸屬哪個產業,移工幾乎都會被告知不要有跨縣市的旅行。還有仲介會在宿舍貼公告,提醒不要有訪客、規定回宿時間等,但同時台灣大眾卻都還是正常生活。

針對家庭看護工在疫情期間被雇主限制外出、放假,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秘書長黃姿華表示:「因為看護移工多跟被照顧者使用同一空間,所以外出才能真正放假跟休息,但現在看護移工放假卻無法外出,那麼在家如何能放假?可能就要在空間上做一些安排。」她表示有些雇主具備這樣的意識,但多數雇主依舊沒有,而隨著5月疫情升高,也開始出現有社區貼出公告,要雇主別讓外籍看護出門、禁止移工帶人回家等赤裸的歧視。

這些身在異鄉的遊子,也因著對疫情的不了解而面對來自心理的壓力,就連碰上感冒都會非常緊張。官安妮說:「他們的焦慮真的很少被關注,而他們也會擔心台灣的醫療系統能不能接住他們」,而在疫情大爆發前,台中還有印尼移工會煮薑黃茶在東協廣場發放,是當時他們一種安定內心的方法。

除了外出被限制外,跨國移動對移工而言也變得更難以實現,官安妮表示,原本長榮、華航有直飛胡志明及河內的班機,自2020年3月起是採包機形式,主要開放給擁有越南公司擔保公文的人,符合資格者多為台灣商務人士(稱「專家入境」),在台越南公民如要返鄉,最初只能搭乘越南官方安排的包機。直到今年(2021)春節過後,越南官方與民間旅行社合作,辦理越南滯台國民包機返國專案,逐漸增加班次,才得以慢慢舒緩返鄉移工滯留台灣的狀況。

黃姿華也說到,去年年初移民署有宣布移工可回國,但不會再發入國許可,今年雖有開放,但對返台後隔離費由誰負擔等細節,至今仍無資訊,今年5月疫情爆發後,也尚未收到是否要再取消的消息。

不同產業移工在疫情之下的生活和工作面貌

關於不同產業移工,在疫情下的台灣生活是什麼面貌?官安妮分享到,不管工作場所在家中或醫院,通常任職長照產業的移工會比較風聲鶴唳。她提到去年32例被爆出是非法看護移工後,大眾興起檢討聲浪,但其實也破壞了看護和病人需求的平衡。此外看護工的工作風險其實相當大,但並無獲得相對保障,服務的每個家庭差異化也大不同,光是排口罩這件事,有些移工無法自行前往排口罩,有些則需負責排一家大小的口罩。

相較於長照業,製造業是相對能落實移工假日休假的產業。不過官安妮也表示,疫情之下,做民生物品的移工開始變得忙碌,假日時間因而被壓縮,但加班費也沒有算得清楚。至於漁業,遠洋漁船靠港需隔離兩週,下船也只能在港邊活動,雖然遠洋漁船比近海漁船大,但提供的睡眠環境仍是非常狹窄,在蘇澳、屏東這些大港,船上也都沒有熱水,大部分仍仰賴魚業署、宗教組織提供的關懷物資。

桃園群眾服務協會的汪英達說:「不管是什麼產業,共同性就是沒有放假、不能出門。」他表示疫情升高前,就有家庭要求看護工減少外出時間、返家完全消毒,有些還要求移工簽署切結書,內容是「若得病就自己負責」,但雇主本身卻無減少外出次數。

這個情況在5月疫情爆發後,移工的自由就更被限制,無法外出採買或匯款。對移工而言,採買手機預付卡儲值是與外界維持聯繫的重要物品,如果沒有手機預付卡,就等於失去對外聯絡的能力,有緊急狀況也求救無門。而定期匯款給在家鄉的家人也是移工外出時的固定代辦事項,但這些基本需求都因疫情而被剝奪。

因著疫情升高,有移工收到雇主要求簽下切結書,內容為:「若本人未能確實遵守防疫相關措施,日後一但發生身體不適,甚至不幸染疫,本人將自行負責,不會要求公司或仲介提供任何協助」
圖片提供:Vũ Viết Xuân
因著疫情升高,有移工收到雇主要求簽下切結書,內容為:「若本人未能確實遵守防疫相關措施,日後一但發生身體不適,甚至不幸染疫,本人將自行負責,不會要求公司或仲介提供任何協助」

針對移工的通訊自由,汪英達表示,部分家庭照護工的雇主一直都有沒收移工手機的情況,過去桃園群眾服務協會也一直向政府表達,認為移工應有基本的通訊自由,然而,這個現況在疫情之下就非常難避免。

「移工在台灣不被當人,是被當奴隸。他們也會害怕申訴,我們就有收到移工近乎歇斯底里,擔心若勞工局沒有處理,會害怕被雇主不好地對待。」汪英達語重心長表示,也說明疫情之前若是有NGO介入,勞工局會較謹慎,通常會開協調會,用梳理的方式,讓勞工局判斷移工是否適合替目前雇主工作,還會給予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安置以轉換雇主。如今疫情升溫,等待時間都會持續延長。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